电工电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电工电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

刘学胜,王新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基础部  464000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电工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大板块,贯穿于电类专业大一学年,是电类乃至工科各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课程难度大、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特点,且其中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均出自西方。能否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抓住新生中学、大学交替的多元化教育黄金时期,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基,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对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引言

通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从广度、深度上对课程元素的挖掘,同时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实验操作、课程改革等多方面,加入课程思政理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就建立起正确的三观,提升其科技报国的责任和担当。本课程中运用的课程思政思路及方法可推广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中。

一、研究现状

国内高校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指导下开展的。开设了创新工程实践课程,课程独立于专业课程之外,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在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开设TRIZ创新理论选修课程,传授研究生创新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来说,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就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来说,一些院校开展了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工作,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进行了精细的安排和设计,教学实践也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研究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方式,二是通过提取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优化课程设计,将思政教育很好地融入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三是基于电工电子课程构建了德育目标,开展了思政元素的挖掘,从而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四是基于电工电子课程设计了完整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努力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近些年来,关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论文较多,但是将创新方法融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较少。所以本文提出将创新方法融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当中,从而在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也可实现创新教育。

二、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策略

(一)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引课程思政建设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基本指引。当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中,“三全育人”理念已经成为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引导。因此电工电子技术任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充分提升自身在全员育人体系中的作用,强化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在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将学生思政素养培养贯穿至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提升思政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充分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全过程特征。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在课堂环节有效实施,还要能够覆盖至学生实践课程训练中,体现在生活细节层面,以此才能够体现思政教育全方位特征。只有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基本要求,才能够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准确定位,为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成长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系统分析阶段,融入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在系统分析阶段,各小组学生不定期召开项目组会(每周至少一次),讨论与协调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做好会议纪要,以备指导教师审核。指导教师约定每周排课时间并召开课程讨论会,各小组轮流汇报工作进展,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点评,针对各组存在的个性问题,通过结合实例实现技术辅导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家国天下,践行工匠精神。授课过程中,指导教师抓住本学科与工程应用结合紧密的重要特点,将国家重大工程及相关科技成果引入课堂,使学生深刻认识所学知识对国家建设、科技研发等各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参与这些重大项目的知名专家的科研经历、奋斗历程、卓越成就与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促使学生追求工匠精神,并努力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三)课外思政实践教学

创新需要基于专业知识,创新方法如同软件,专业知识如同硬件,没有硬件的支撑,软件是毫无用处的,所以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作为基础去应用创新方法。基于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的创新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创新依赖于专业知识,同样需要专业实践来实施创新实践,所以应开展课外思政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课堂上学习的创新方法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进行创新活动。在课外指导学生利用创新方法和专业知识发现专业领域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进行发明创造,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和设计比赛,进行创新实践。课外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提供了创新实践和专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

(四)纵向融通,体系化挖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多元化元素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电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贯穿于大一学年,后续专业课均以此为基础。例如,以安培、瓦特、欧姆等电学中的物理单位为线索,体系化整理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同时,基于学生“为何电学单位都是外国科学家”的疑惑,介绍我国近年来国家电网走出国门、特高压输电“中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等巨大成就,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因此,站在专业发展角度,纵向融通多门专业课,体系化挖掘其中多元化元素,是实现多元化教育与知识教育、技能培养有机统一的保证。

(五)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中,教学模式改革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在采用新型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要强化思政元素的整合融入。在课前预习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大国崛起”“智能制造”等富有特色的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知,提升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适当穿插“如何认识专业知识学习”“我如何去做”等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从业兴趣,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

结束语

面向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我们在进行电工电子合课程教学中,依托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思政教育的一般规律,持续优化项目式教学过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此次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践行“新工科”的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新贺,高闯,张月华.将课程思政融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26):100-101+104.

[2]郎佳红,王兵,程木田,马小三.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及思政育人的特点分析[J].教育观察,2020,9(33):57-60.

[3]李晓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3):199-200.

[4]罗野.电工实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8):95-96+101.

[5]张月华,常晓帆,张新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