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策略及管理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策略及管理优化研究

刘江

身份证号码 612722199410010272

摘要: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大小不一,所适用的纳税管理条例差别较大,在遵循合法合规理念导向下,深入做好纳税筹划工作,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为生产技术和管理革新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在说明工业企业税务筹划面临主要风险基础上,提出具体筹划实施策略,优化管理路径,以此为税务筹划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为提升企业经营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管理优化

税务筹划是工业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关注的重点工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层面和税务机关对税务筹划工作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对财税部门而言,必须要适应实际发展要求,严格遵循税务法律法规要求,深入实际做好税务筹划工作,以此为提升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1、工业企业税务筹划面临的风险

工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由于核心技术不足、劳动力密集等特征,经济效益水平较科技型企业有所差异,由此导致税务筹划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在税务筹划工作开展中,主要面临如下方面风险:一是企业管理整体较为粗放,对税务筹划工作重视不足,财税部门人员专业性不足,通常会出现纳税筹划主观、片面等问题,导致部分筹划方案可实施性不足。二是税务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在我国经济结构逐渐调整优化背景下,税务部门会推出部分阶段性政策,激励和扶持部分细分行业发展,如企业财税部门对政策变动关注度不足,也会导致税务方案难以有效实施。三是在税务筹划过程中,会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决策管理层面对方案优化重视不足,导致方案目标无法实现。

2、工业企业税务筹划主要策略

2.1 优化减免税法策略

减免税政策是国家在现有税法和政策基础上,结合阶段性经济发展目标、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要求,针对细分行业所实施的不予征收或减免措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征,合理制定税务筹划方案,能够更好的享受这些政策支持,降低整体税负水平。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可以根据政策颁布实施时间、实施跨度及企业现有生产情况,通过业务调整、组织形式变革和新市场开拓等措施,确保经营活动能够符合不予征收或减免税优惠政策,以此达到降低税负目的。

2.2 合理利用税率差异特征

在“营改增”政策已经广泛实施背景下,行业增值税税率差异已经成为税务筹划采取的主要措施。对混合型工业企业而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动、自身技术优势、经营管理能力等,选择税率较低的业务活动[1]。部分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前期尽量选择为小规模纳税人,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在后期再调整为一般纳税人。同时对部分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合理优化分公司或子公司纳税人身份,确保纳税方案符合低税率优惠要求,合法合规减少企业纳税额。

2.3 优化业务分隔方式

业务分隔是工业企业税务筹划应当关注的重点策略,对工业企业而言,通常存在经营范围广、业务类型复杂、领域跨度大等特征。这既能够充分发挥工业生产的规模性优势,同时又带来税收复杂,部分生产经营项目税率较高问题。因此在财税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根据税法和税收政策要求,实现对自身经营活动的合理分隔。细化不同业务类型的税负、税种依据,确保各个依据相互分离。在合规合理情形下,还可以将企业分解为不同的纳税人、纳税对象,避免由于费率爬升带来总纳税额增加,起到良好的节税效果。

2.4 递延纳税时间

对工业企业而言,富裕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稳定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经营风险管控关注的重点方面。基于收支角度而言,递延交税时间,能够让这一笔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更高收益。因此在税务筹划活动中,还应当在合法合规基础上,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积极关注最新的纳税政策,制定出更为合适的纳税方案,尽量递延纳税时间。以此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税收政策利用水平,还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3、工业企业税务筹划管理优化路径

3.1 实时关注纳税政策变化

纳税政策是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是提升筹划工作水平、降低纳税筹划风险的重要保障。对企业管理层面而言,必须要强化对税务筹划管理的重视程度,实时、适时开展税法、税收优惠政策学习,邀请专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引导财税人员更加深刻、准确的了解政策内容,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特征相符合的条款内容,制定出合法合规的税收筹划方案。在纳税活动过程中,要加强与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分析税务机关的涉税管理要求、自由裁量权特征,确保自身对政策的理解与税务机关保持一致,根据税务机关要求做好相关方面的优化调整,在有效降低税负基础上,避免出现纳税风险问题[2]

3.2 提升纳税筹划人员职业素养

财税部门纳税筹划人员职业素养水平,对税收筹划方案制定实施合法性、合理性具有重要影响。这方面工作开展,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纳税筹划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能够明确纳税筹划的意义及由此对企业稳健经营的影响,严格遵循税收法律法规做好纳税筹划工作。二是纳税筹划人员必须要能够深入企业生产实际,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经营特征,创新纳税筹划工作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和战略规划,在经营管理政策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三是纳税筹划人员必须要具备财税方面的专业素养,能够切实从企业长期发展利益出发,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变动特征,推动纳税筹划工作系统优化。

3.3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当前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背景下,多数企业都以搭建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控体系。在内控体系建设中,必须要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整体工作,并确定对应的指标权重。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而言,应当在董事会或总经办领导下,成立税务风险测评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监测工作,能够更为精准的发现税务筹划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将税收筹划不当带来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3.4 强化涉税事项管理

强化企业内部涉税事项管理,系统优化涉税管理方式,是确保税务筹划方案能够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税收管理要求和企业自身特征,细化材料采购、存货管理、配送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账务,做好固定资产折旧、留抵退税等方面准备,依照要求做好单独核算,推动流程管理规范化发展[3]。其次是要重点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在坚决杜绝虚开发票及进项发票把控基础上,避免由于开票问题带来税务风险。最后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平台优势,优化税务筹划信息来源,参照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涉税信息,构建本企业税务风险评价体系,优化税务筹划方案,有效提升税务筹划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工业企业税务筹划工作受内外部因素影响较为复杂,对管理层面而言必须要全面提升对税务筹划优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对财税人员而言,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准确把握税收政策要求,从企业生产管理特征出发,持续性改进税收筹划方案,以此才能够在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基础上,将税负控制在最低水平,为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张仙娟.工业企业税务管理及筹划策略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No.408(19):173-174.

[2]郭新蕾.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思路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No.285(16):110+112.

[3]许剑琴.试析工业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J].时代金融,2018,No.700(18):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