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黄玉玉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250001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患者80例作为对象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血压水平。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医院为他们提供心理护理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水平,还能让患者保持更良好的心态,保持更稳定的血压状态,安全性更好,运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室当中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特殊性,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患有危重疾病或者存在重症的。重症监护室当中的患者病情非常危急,身体状况不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生活质量不佳,将会对后期患者身体康复带来不良的影响。有关研究表示,不良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变得严重,不利于患者未来康复。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可针对性、系统性不高,护理模式比较单调,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而心理护理的方法在过去的基础护理的前提上展开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能转变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度,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让疾病康复速度变得更快。因此,文章具体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带来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重症监护室患者80例作为对象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8-70岁,平均患者年龄(56.55±2.78)岁;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7-69岁,平均患者年龄(55.54±2.6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并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医院为这一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医院为这一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方法。

1.2.1成立专业心理护理小组

医院要挑选具有丰富经验、具有较强能力的护理人员建立起专业化的心理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来担任小组组长,开展护理工作前,提供给小组当中的成员关于心理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主要内容包含心理疏导、沟通交流等。通过专业性的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者的能力,让他们可以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完成培训后,护士长监督小组成员参与考核,符合要求者才能进入到工作岗位中。

1.2.2充分告知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充分告知患者的身体情况、治疗计划,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度。患者保持更高的依从度,那么医护人员就能够更高效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实现疾病治疗的目标。反之,如不能够充分告知患者,许多患者内心存在抵触情绪,不主动配合治疗工作,会造成护理效果不理想,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关于疾病的宣教工作,按照患者的情况进行告知,让患者做足准备,主动配合治疗工作与护理工作。

1.2.3护理沟通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建立起和患者之间良好的关系,提供给他们针对性的沟通模式。这样才能够减少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内心的痛苦,让护患关系变得更和谐,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效率。为了护患之间能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得到彼此的理解,提高护理效率。需要护理人员首先识别患者的心理特征,明确患者心理特点,针对性给予疏导,仔细观察患者内心反应,及时评估患者内心效果。之后,在患者意识保持清醒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对疾病的了解,护理人员在表现出理解患者的情绪后,告诉患者重症监护室运用有效的护理服务手段对患者疾病治疗产生的有利影响,让患者更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在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要紧握患者想要快速治愈疾病的心理,在沟通当中通过多种形式,让患者意识到爱,提高疾病治疗的自信心。

1.2.4共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病情严重,不愿意积极主动和护理人员展开沟通。护理工作人员要从患者角度出发,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运用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利用共情护理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介绍治疗的相关信息,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能够充分掌握自身的病情情况,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利用沟通交流的方式帮助患者排除内心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血压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资料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当中进行分析处理,并且差异所具备的统计学意义运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x±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物质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观察组

40

68.33±8.76

69.74±9.23

71.04±3.88

65.33±8.70

对照组

40

51.49±6.35

53.66±6.36

57.70±5.23

52.33±2.80

P

<0.05

<0.05

<0.05

<0.05

2.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x±s,分)

组别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0)

53.33±7.87

21.15±2.85

52.88±9.15

21.33±2.64

对照组(n=40)

53.14±7.70

25.02±4.16

53.88±9.26

24.70±5.15

P

>0.05

<0.05

>0.05

<0.05

2.3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x±s,分)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0)

161.55±12.40

125.40±10.45

98.58±7.80

81.06±5.22

对照组(n=40)

161.17±10.92

133.40±13.18

97.36±4.22

88.94±6.26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医院中重症监护室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医院每天收治的患者数量比较多。可重症监护室当中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病情变化速度快,治疗紧急。所以重症监护室当中的护理工作难度比较高,护理人员要面对高压的护理工作,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导致医患纠纷率升高。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医院要高度重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工作,及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加强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能够提供给患者基础的护理服务。可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前然们的护理意识变得更强,提出了对临床护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面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来讲,提出了更高的有关护理质量方面的要求。常规护理方法无法良好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

由此一来,医院当中要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效对患者情绪展开调节。利用更加专业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让患者治疗依从度得到提高。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可以充分了解到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疾病治疗的作用,促使患者主动疏导自身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让患者治疗效果变得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马敏湖,谭锦霞,陈修萍.心理护理对ICU清醒患者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24):155-157.

[2]周丽.ICU重症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22,17(20):227-230.

[3]饶青梅.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与满意度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4):156-157.

[4]苑冬梅,李妍.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名医,2021(15):129-130.

[5]杜洁.心理护理对重症患者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9):120-121.

[6]刘莉,潘玉琴,陈娟.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中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9):162-163.

[7]张东娴,叶冬梅,张琳.心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