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学历史的途径——以《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浅谈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学历史的途径——以《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例

马明花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之江初级中学     628012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中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科内容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一定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对教师的情怀要求较高,历史教师在历史大背景下,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仁爱情怀、传道情怀,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让二者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思政教育;历史;课堂教学

中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其思想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学应配合初中学段的教育目标培养有历史观,有爱国主义的新青年。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将历史问题思考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还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中学历史课堂之中。以《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例,可尝试从以下几个途径融入思政教育。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应试的影响下,教师更加注重于灌输式教育,又被称为“填鸭式教育”。尤其是历史这门学科,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要求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要求不利于思政教育的融入,也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理念的全新塑造,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视频,积极优化自己的课堂,且在优化课堂,让学生巧记历史史实的同时,将思政教育合理渗透到历史知识的讲解中[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例,课前让学生收集我国现行外交政策,以及我国走和平外交道路的内涵和依据,以及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的相关事例,在课中小组交流讨论研究时使用,让学生在共享资源时自觉体验因为国力的增强,中国才能改变世界,因为策略的正确才广交了天下的朋友的自豪感。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在交流中自觉提升。还可以在周末通过班群推送一些有关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视频或电影,让学生观看这些视频,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小小外交官的口述游戏,让学生会了解到我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推行全方位外交,其内涵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于外来势力。全方位外交,可以使中国更好地利用世界的机遇,向世界更好地分享中国的机遇,促进互利共赢、和平外交。通过绘画好的同学制作分享自己制作的外交名片,让学生再一次了解全方位外交政策取得的骄人成绩,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拥有大格局、大追求,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

二、注重史实教学。

教师应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行列。后与苏联关系破裂,我国的外交环境尤为恶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恢复正常,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我国的外交环境才有所好转。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史实,可以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环境形成一个框架,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这一深刻道理,同时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对于国家的外交事业发展有起很大的作用,现实意义显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

通过史实教学,用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的世界观[2],让其了解我国在世界各国的地位,以及我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完成从“弱国”到“强国”的蜕变。在历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认知。

三、正反对比学习历史。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只重视正面教材,而缺少对反面教材的重视,极容易对学生思想认知造成阻碍,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3]。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应合理运用对比教学法,借助对比历史这一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

首先,教师应合理运用反面教材。在讲《外交事业的发展》时不能只讲我国如何一步步成为外交大国,还要讲我国当时所面临的恶劣外交环境,各国对我国的欺压、排挤和敌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使学生对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和排他政治形成明确的抵制态度。所以在课堂上使用史料时,我不仅让学生观看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得原始视频剪辑,也同时收集了这样的两则史料:“20世界60年代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掌控力逐步下降,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也呈现疲软态势,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改善同中国关系对提升美国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反面史料的使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美国强权政治和排他政治的地址,有了更深刻的家国观念。

其次,教师要从历史教材出发,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正确的是非观,避免出现片面认知。从而明辨是非,不颠倒黑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开展历史实践。

思政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历史知识,就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运用历史。通过直观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来感受历史,提升思想觉悟。可以带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基地、历史遗迹等等,在参观中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更深的体会。今春我校学生就到了汉中兴汉胜境,班主任科任教师随行,教师就可以巧用这次研学实践,让学生聆听导游的讲解,再结合学生观看演出是的试听体验,和利用学生手机拍摄的图片分享,让学生充分体验汉文化的兴盛和在世界的强大的影响力,不自觉间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民族认同感。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下,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任务日益实现,对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学在中学阶段就承担了德育渗透的重要的一环,所以,历史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积极渗透正确思想,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二者融合创新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深入剖析,同时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进而优化思政教育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新西部(理论版),2015,No.328(06):159+157.

[2]李海龙.思政教育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2):87-88.

[3]刘芳芳.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