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的诗意被唤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让心灵的诗意被唤醒

吴小燕

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243000

摘要:现代诗歌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诗歌具体教学中,课堂却总缺少“诗味”,学生常停留于被动理解记忆,而非沉浸于领略诗歌的魅力。统编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主题为“青春的价值”,本单元选取了五首抒发青春情怀的现代诗歌以及两篇表现不时代青年追求的小说,而单元的写作要求为尝试写作诗歌。因此,我将以“书写青春之歌”为主题设计教学,落实“品味诗歌意象及语言”“析诗歌韵律及结构”“立足文本试创作”“编订班级诗集”“诗歌朗诵会”等具体任务,在丰富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读懂诗——会写诗——爱读诗”,唤醒学生心灵的诗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现代诗歌;青春;诗意

引言:现代诗歌教学在高中阶段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是缺位的,原因有二:一是受高考“指挥棒”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现代诗歌教学,语文教学功利性明显,现代诗歌教学偏离“诗意”渐行渐远;二是教师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流于形式化,教学观念陈旧、教材解读肤浅、教学设计随意。在新高一语文教学中,抓住教材改革的契机,我尝试让诗意重归课堂,而此时的学生正值青春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情感,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而这正是诗歌诞生的泉源,因此我将以引导学生尝试写作诗歌为目标,通过“品味意象寻诗情——欣赏韵律析结构——立足文本巧练笔——诵读佳作咏青春”四个衔接紧密、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诗歌写作引导,让心灵在诗意的课堂上放飞,体验青春与诗歌撞个满怀的默契。以下为我的具体实践过程:

一、品味意象寻诗情

意象对于刚刚步入高一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概念是相对模糊,因为初中阶段更多注重对诗歌情感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而对诗歌文体缺少系统讲解与领会。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将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帮助学生掌握意象的内涵及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想象词的上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学生多以“绚丽多彩、自由奔放”回答,接着便引导学生分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意象,并联想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同样写秋天之景,为何在毛主席笔下是充满生机,而在马致远笔下却是凄凉萧瑟?在比较中,学生明确,意象即承载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而无论在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中,诗人均不会单纯直抒胸臆,往往借助意象来抒发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及下阙学习,学生自然领会本文作者对祖国壮美山川的赞美之情,以及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在《沁园春·长沙》的细致示范分析下,我将引导学生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学习,课前我将在导学案中提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白云”“北冰洋”“滚滚的洪涛”共同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峨日朵雪峰之侧》中“雄鹰与雪豹”“蜘蛛”分别代表着什么,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学生在明确意象的内涵和作用后,给学生练习提升的时机,课堂上学生回答积极踊跃,表现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学生们提前查阅了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对诗歌中意象及主旨的分析超出了老师的预设,也让我再次坚定相信:勇敢地将课堂交给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习惯“一言堂”,学生只负责记和听,诗歌教学中老师会将每一首诗中每一个意象细致分析,直接将诗中表达的情感告知给学生,而非让学生自主感悟领会,而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样学生能读懂的诗歌,有的老师可能会让学生读两遍就算学过了,完全丧失了诗歌应有的美感,而学生缺少鉴赏美的眼光与心灵,又怎能创造美的诗歌呢?明确诗歌中用意象抒真情,是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的基础。

二、欣赏韵律析结构

闻一多作为新月派的代表,首先提出新诗“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而这一主张在他创作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鉴于此,我将以闻一多的《红烛》为例,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与结构之美。我先示范分析诗歌中使用“感叹词”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尝试删去第二节至第九节开头的“红烛啊”,在学生感悟其不同表达效果的基础上,自然领悟其诗歌的音乐美。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绘画美”和“建筑美”在诗中的具体表现,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可能会将“三美”主张的具体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朗读节奏,会将诗歌中的句子进行停顿划线,让学生跟着朗读,但从我自身经历及学生的反应中,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后依然一知半解,不能学以致用。

为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现代诗歌的“三美”,我将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作为补充阅读,带领学生一起赏析:韵脚“柔”“羞”“愁”韵律和谐体现音乐美;“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一句的形式像极了两人相对而立鞠躬告别的场景体现绘画美;而全诗长短错落有致体现了建筑美。

《红烛》和《沙扬娜拉》同样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都体现了三美主张,但两诗又有形式上的差异,在比较中让学生感受诗歌中韵律与结构的多样表现形式。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外及早读时建议学生朗读配套《同步阅读》或其他经典现代诗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掌握诗歌的韵律与结构之美,而这也是有意识培养学生诗歌韵律感为创作诗歌作准备的重要环节。

三、立足文本巧练笔

本单元的第三课为两篇现当代小说《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虽与诗歌文体不同,创作年代不同,但都契合“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无论是《百合花》中的“通讯员”、“新媳妇”,还是《哦,香雪》中的香雪,都在时代的浪花中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人性美的赞歌。因此,在引领学生明确小说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我以小说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作出第一次创作诗歌的尝试。如结合《百合花》文本内容,给“通讯员”或“新媳妇”写一首赞美诗,并提出写作要求: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精神;注意意象的选取,营造画面或挖掘物象的象征意义;语言凝练,句式丰富、灵活。

从学生的习作反馈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学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对文中人物性格及精神理解都很到位,或歌颂通讯员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或歌颂新媳妇善良纯真的人性。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那淡黄的军装/稚气的脸庞/宽宽的两肩/也曾扛起毛竹/亦扛起责任的重量......那枪筒中的野菊花/随着你听吧的身形/诉说着/和平统一的渴望”,诗歌的意象丰富、韵律和谐,这位同学能选择合适的意象,在意象描绘中塑造通讯员的形象,使之如在眼前。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百合花啊/不误/不误/原是要‘度’出你的心来——/没有时间又怎会洁白/百合花啊/既生了/便开着/开吧 开吧/在战火中点亮一盏灯/在死亡上铸就一座塔。”巧妙运用《红烛》的结构形式,同时找到两首诗情感的相通,借助对百合花的描写表达对通讯员的崇敬之情。但在写作练习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比如有部分同学缺少借助意象抒情,多为直抒胸臆,以及一些同学在句式结构上较零乱缺少美感。第一次尝试有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因此我首先鼓励肯定学生勇敢地迈出了诗歌创作的第一步,接着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优秀习作和老师的下水诗歌作业呈现给学生,学生共同赏析讨论,并思考习作应如何改进。最后水到渠成,引导学生课后对诗歌进行修改,精益求精,寻求更大的突破。几天后学生经过修改后的习作,较第一次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抓住学生创作热情较高的时机,我顺势引导学生进入自由诗歌创作阶段。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对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是对青春的吟唱,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见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对青春年华的吟唱,第二次创作,我围绕本单元“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选择你认为最具青春印记的事物,借此表达你心中的情感,创作属于你的青春之歌。有同学写到了“绿树阳光下军训的少年”“白璧明窗里读书的学子”“操场跑道上奔跑的少年”,也有同学运用修辞写到“青春,如一株茉莉花,从容盛开在时刻里,怒放在生命中”“少年的想象力,如繁星般璀璨”等,正因为不设限,从而能让学生心灵自由徜徉在诗意的想象里,书写着当代青年独一无二的青春诗篇,而这也是不可替代的记忆。

创作诗歌的这一次尝试,也许在学生的生命长河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小点,但它就像一颗种子,只要适时给予它生长的土壤与雨露,总有一天,它会长出茂盛的枝叶与香甜的果实。

四、诵读佳作咏青春

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情,以及提升学生朗读水准,一方面我会利用早读时间给学生播放名家朗读,另一方面我将带领学生组织一场以“致敬·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本次朗诵会全员参与,并由学生主持写朗诵串词,提前准备朗读伴奏,学生可朗读自身原创诗歌,也可自由选择喜爱的经典现代诗歌。

    本次诗歌朗诵会,给予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也丰富学生诗歌量的积累,食指的《相信未来》、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何其芳的《预言》等经典诗歌齐聚一堂,于老师和同学而言,这样的课堂又何尝不是一场视听盛宴呢?学生从诗歌中感受领悟青春,又在活动中编织青春记忆。最后,班级组建编委会,编订诗集《青春诗苑》,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页,其中包括原创诗歌,原创诗歌配图以及一位同学的诗评,这也成为同学们成长的记录与见证,激励着同学爱上创作,而今后的一次次尝试,便是诗歌生长的阳光雨露,使之得以茁壮丰满。

结语:李吉林在《是教师,也是诗人》中说:“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生成长的环境以及教学中都缺少诗歌生长的肥沃土壤,留下的更多的是保留与记忆。创作诗歌的尝试,并不是教学生写诗歌,于高一学生而言,也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与写作的热情,另一方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诗歌创作前进的道路上铺垫脚石,老师最重要的角色便是一路的陪伴者和鼓励者。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一)——“诗歌与诗歌教学”网谈录》钱梦龙等《语文学习》[J]2002年第3期
  2. 尧卫国,赵宁宁《青春放歌——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专题学习设计》[J]2020年第1期
  3. 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