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劳动体验场域,促进幼儿经验生长——以《小小洗车工》职业体验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7
/ 2

构建劳动体验场域,促进幼儿经验生长——以《小小洗车工》职业体验课程为例

朱钰玲

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摘要:老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要密切关注幼儿的一日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找准幼儿的发展阶梯;老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要构建真实的体验场域,支持幼儿的课程活动,促进幼儿的经验生长。幼儿园、家庭、社会是幼儿进行生活、开展劳动的实践场所,引入多元的生活性资源来构建劳动体验场域,创设更具生活化的情境,让幼儿的劳动实践变得更加真实、生动。本文以职业体验课程《小小洗车工》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劳动体验场域并促进幼儿在劳动体验场中的经验生长。

关键词:劳动体验场,职业体验课程,幼儿,经验生长

幼儿职业角色体验是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能让幼儿获得高度真实的情境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小小洗车工》职业体验课程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幼儿参观各种洗车点、采访洗车工,了解各种洗车方式及洗车工的工作,同时利用园内资源给幼儿创设真实的洗车体验场,让幼儿体验真实的职业劳动,使幼儿在职业体验活动中增进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逐步萌发劳动意识,积累劳动经验,习得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促进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生长。

一、关注幼儿一日活动,找准幼儿的经验生长点

    一日生活皆课程,这就要求老师对幼儿的生活保持敏感性,以幼儿生活经验为起点,找到与幼儿实际生活的衔接点并展开对话交流,引发幼儿主动的学习与生活,赋予幼儿生活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一天暴雨后的散步时间,孩子们发现户外的小车变得很脏,于是他们决定清洗小车,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自己的洗车经验。从孩子们的讨论中,我捕捉到了他们对洗小车的兴趣。于是,我立即与搭班老师进行了商讨——是否将洗车作为课程的切入点进行深入探究呢?我们通过谈话,统计了幼儿参与洗车劳动的意愿,88%的幼儿想参加洗车劳动,大部分幼儿对洗小车兴趣颇浓,12%的幼儿不想参与,不想参与的原因是不会解决洗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我们对幼儿的基础经验进行了分析,链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预设幼儿可能的发展经验。

洗车活动中幼儿可能的发展经验

幼儿基础经验分析

链接《指南》发展目标

幼儿可能的发展经验

1.幼儿在前期劳动课程中积累了擦桌椅、清洗游戏材料、洗被套等劳动经验。

2.10名幼儿有在家帮家人洗车的经验,但大部分幼儿对洗车的工具、步骤和方法没有详细的了解。

1.语言领域: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2.社会领域:有问题愿意向他人请教;有高兴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尊重为大家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3.科学领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1.通过调查、实践、参观等活动了解洗车的方式,进一步认识洗车的各种工具,探究各种工具的用途及方法。

2.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洗、擦、冲等洗车方法,从而感知洗车工具的多样性、适宜性、便捷性。

3.在职业体验中体会洗车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愿意为集体清洗小车,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看到了幼儿对于洗车活动的兴趣和需要,也找准了洗车劳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于是,我们开展了洗车职业体验课程。

二、构建三维劳动体验场,促进幼儿的经验生长

(一)梳理课程资源,构建体验场域

我们盘点园内外各类资源,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投放材料、创设环境,构建家园社三维劳动体验场。

场域类型

可利用的资源

可开展的活动

幼儿园劳动体验场

户外骑行区小车、保育员(洗小车)、洗车相关绘本、老师的车

洗小车

洗老师的车

家庭劳动

体验场

家长的车

洗家长的车

社区劳动

体验场

加油站电动洗车机、新魏花园广场自助洗车机、洗车店

参观洗车机

参观洗车店

(二)支持劳动体验,幼儿多元发展

1.幼儿调查交流,了解洗车职业

“汽车是谁洗的呢?”“如何洗车呢?”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调查了解洗车工每天的工作内容和洗车工具。调查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进行了分享,在分享中幼儿了解到洗车工主要是指从事冲车、打泡沫、擦车内外部、检查等工作从而达到清洁汽车目的的工作人员。洗车的工具有水枪、抹布、海绵擦、水桶、吸尘器、洗车液、软毛刷子等。

2.幼儿清洗小车,获得洗车经验

借助“每日一劳动”活动,大班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环境管理,为幼儿园服务。基于孩子们对洗车的兴趣,“洗小车”活动由此应运而生。孩子们收集洗车工具、寻找合适的洗车地点,分工合作洗小车,他们有的提水、有的擦车、有的冲车,将幼儿园的小车擦洗得锃亮锃亮的,他们每天骑着干净的小车时,感受到无比的快乐。通过清洗小车活动,孩子们不仅积累了简单的洗车经验,也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与收获劳动成果的快乐。

3.凸出幼儿主体,深入探究学习

孩子们就是一个个小小探究者,在实践探索中不断遇见新的问题,从而生发主动深入的学习。有一天的洗车活动中,六六说:“我们的小车都洗干净了,幼儿园还有车子可以洗吗?”孩子们一听瞬间来了兴趣,纷纷开始寻找车子。这时轩轩指着围墙外的车子说:“这里有老师的大汽车,上面都好脏啊,我们是不是可以帮老师洗洗呢?”于是孩子们去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孙老师一听高兴坏了,说:“我的车停在大树下,天天脏得不得了,正需要洗车呢。”于是,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开展“洗大车”活动,孩子们观察大车的车型、大小,根据车辆停放位置、水源选择合适洗车点进行洗车。但清洗成人汽车和清洗运动小车是完全不同,一大堆问题接踵而来,“车顶够不着怎么办?”、“几个人洗一辆车呢?”、“洗车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于是老师让孩子们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表征出来,张贴在问题墙上。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解决方法,比如:清洗前要准备好抹布、水枪、管子、刷子等必需的工具;清洗前要关好汽车的窗户,以免把这个水弄到车内;洗车时用水把汽车打湿,然后涂上清洗膏,难处理的污渍用刷子刷一下;不能用刷子刷,只能用抹布擦,刷只能在轮胎上面清洗,以免车子洗出划痕;洗不掉车顶的话可以站在椅子上洗......孩子们在实践、表征、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解决办法和洗车经验,切实感受到了劳动的重要和美好。

我们应关注幼儿的自主行为,做出思考判断,以适当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深入学习与探究。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放大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适时捕捉资源引发幼儿讨论,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并通过提供交流平台、整合资源多元互动、环境支持等策略推动了幼儿的深入学习,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与内涵,促使幼儿的劳动经验向更高层次延展。

4.勾连职业资源,解决洗车问题

在洗大车活动中,“车缝的灰尘如何清理?”、“车子上的泡沫没有洗干净”、“站在椅子上还是洗不到车顶”、”“毛刷怎么用?”、“鸟屎擦不干净”等问题困扰着孩子们。于这时候一乔提出来:“我爸爸是洗汽车的,我家开了洗车店。”慧慧说:“我们小区门口也有一个洗车店。我们可以去看一看。”最后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去洗车店寻找答案。孩子们走进洗车店参观、咨询专业的洗车工,通过洗车工现场的操作和讲解,孩子们发现洗大车和洗小车的工具是不同的,孩子们认识了高压喷水枪、泡沫枪、海绵擦布等专业洗车工具,逐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电动水枪冲洗车子,水枪冲击力度大,可以轻松将泡沫冲掉;用长柄刷子清理洗不到的汽车顶部;学习洗车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灰尘污渍的清理方法;一乔爸爸给孩子们提供了洗车专用的软化剂,用来软化鸟屎,方便擦洗。与洗车工的分享互动丰富了幼儿的劳动经验,提高了幼儿深度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幼儿兴趣,支持幼儿游戏

随着洗车活动的推进,孩子们逐步掌握了洗车的方法,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洗得干干净净的车子吸引了许多老师的目光,她们也想来洗车。于是,就有小朋友提议开设一个洗车店,这一提议得到了全体幼儿的支持。“那我们的洗车店要叫什么名字呢?”大家提出了“学校洗车店”、“新魏洗车店”、“大型洗车店”、“爱心洗车店”和“最强洗车店”五个名字,最终通过投票,店名 “最强洗车店”由此产生。

然而,一个个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怎么让老师知道我们开洗车店了呢?”“如果发传单,传单上要宣传什么内容呢?”“开店要收钱的,洗一次车收多少钱呢?”......聚焦这些新问题,我们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了解传单的内容,咨询家长洗车价格,再通过讨论设计制定出最强洗车店的传单。设计好传单后,孩子们在幼儿园分发传单,就此开始了接单洗车的活动。传单的宣传效果果然明显,第二天订单纷纷而来,小小洗车工们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洗的车也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

洗车活动中,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运用有效的策略,不断地推进幼儿的探究进程,将洗车变成了每日劳动中的一项。幼儿真实的劳动世界在不断扩大,他们像小主人一样参与到幼儿园的生活管理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在积极探究中深度学习,展现了无穷的智慧与能量。

6.巧借家长资源,巩固洗车经验

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我抓住幼儿参与洗车活动的热情,借助家长资源建立一种协同育人的机制,将全体家长和幼儿卷入活动中来,让幼儿用实际行动中学会关心身边的家人,在劳动中融洽亲子关系、巩固幼儿洗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