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

孙立娜

冠县东古城镇张查小学  山东省聊城市  252525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色彩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应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色彩表情达意,从而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感;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生处在成长黄金期,对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欣赏、感受、评价三个层面,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课的主体,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有助于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1]

一、培养小学生色彩感的作用

(一)色彩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内容,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色彩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色彩原理和色彩运用方法,对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持续的练习中,学生会强化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二)提高感知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色彩可以激发人的感知。培养色彩感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同时,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地认识色彩,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2]

(三)增强色彩敏感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敏感度的高低是影响美术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绘画的认知,促使学生自觉运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的色彩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色彩的认知不够深入,很难分辨出相近的颜色。比如朱红、大红和玫瑰红,柠檬黄、土黄和中铬黄,普蓝、钴蓝和湖蓝等。而色彩敏感度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为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会涉及配色和上色的环节,学生只有能够运用恰当的颜色,才有可能完成一幅高质量的绘画作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色彩教学资源,同时还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色彩教学资源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将所搜集到的课外色彩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传授学生更多的色彩知识[3]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多彩的窗户”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玫瑰窗、苏黎世大教堂的玻璃窗等有名的彩色玻璃窗图片。接着,笔者一边播放图片,一边给学生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准确区分相近的颜色。最后,笔者让学生在美术本上画出自己卧室的窗户,再用手中的水彩笔为窗户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色彩敏感度。

(二)创设良好的色彩教学情境

传统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色彩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感受色彩的魅力,从而有效提高色彩认知水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走进春天”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不同季节的钢琴曲,让学生跟着音乐去想象四季色彩的变化。学生在笔者创设的情境里感受春天的青草和花朵代表着无限的生机、秋天的麦穗和红苹果代表着丰收的喜悦等,从而更好地感受色彩的魅力。

(三)加强对色彩的观察

观察是小学生认识色彩的主要方式,但是观察的渠道却是多种多样的,多样化的观察角度和渠道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为此,在小学美术色彩课上,应加强对学生的色彩观察的引导,并通过生活观察为其提供丰富的观察资料,以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提升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对大部分的生活现象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把日常的生活和美术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对色彩的观察。

因此,在小学美术色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运用生活要素,从色彩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课程的阶段性目的出发,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色彩进行提取和导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堂。然而,从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来看,大部分美术老师都会把课本上的美术作品与色彩相联系,而没有把教育的内涵与方法扩展到日常的层面。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更加单调乏味,不但很难获得高效的生命体验,而且在单调的教学情境中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应该按照“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对教科书的具体内容进行剖析,确定美术作品真实的生命形态和色彩,从而寻找并融合生活化的色彩,然后把真实的生活场景呈现给学生们,并让他们在不同的颜色之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和剖析,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颜色的类型以及判断颜色的准则。另外,美术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脱离课本,转变单一、单调的美术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们去体验人生的色彩。比如可以组织春游、秋游等,让学生们深入大自然,观察不同季节植物的不同色彩,从而使他们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观。

(四)使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

要想使学生的色彩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需要通过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和把控力。不同的学生因为生长环境、经历的差异,对色彩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个性和对色彩感受的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感受色彩要素,体会色彩蕴含的情感。

以四年级《我画的动漫形象》一课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表现造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卡通人物的造型、色彩。四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能够观察和感受生活,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但往往对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和色彩之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应根据动漫形象特征创造特定的情境,运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感受,开展色彩感知训练。首先,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绘画过程,根据教师的说明,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喜爱的人物。其次,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画线、填色,如何搭配色彩。最后,教师播放一段动画短片,如《赛车总动员》,以其中的角色为例,让学生介绍不同颜色的汽车的故事,从中归纳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认知特征,结合教材,生动地展示美术作品并适时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审美意识,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绍军.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策略探究[J].智力,2021(06):39-40.

[2]张德新.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价值及应用研究[J].教育界,2021(02):65-66.

[3]魏海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