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3
/ 2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刘佳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点是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看待问题,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分析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各个方面都有生长和优化的余地。我国小学阶段的积极心理学推广和应用有所不足,许多教师未能科学地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导致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时难以通过正面的心理暗示来调节情绪。因此,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引导显得尤为紧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牵扯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命运。如何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开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教学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必要性。

一、积极心理学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自我认知、情感调控、心态塑造、人际交往、学习技巧等多个方面,教师需全方位整合各方面的教学内容。

首先,要注重教育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和评价自己。积极乐观的自我认知观念对于形成积极正面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其日后的处事态度和行为结果。在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比如“莫名其妙的暗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左右手分别拖着氢气球和铅球,在气球逐渐膨胀、变轻的同时铅球变得越来越重,一段时间后让学生睁开眼,他们惊讶地发现左右手高度不同,领略到“暗示”的神奇魅力。然后,教师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不同作用,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积极自我暗示[1]

其次,需要优化学生的积极心态,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不断前行。心态改变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的心理过程,可以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品质。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观念和信念会导致消极心态,并引导他们以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2]

最终,注重指导学生人际关系,并助其培养全面积极的交往观,掌握多方协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合作同伴为例,合理与教师和家长交流,从而为今后人际互动打下健康基石。

二、创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要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教师必须执行各种教学活动,但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并发挥活动教育作用,是切实探索有效教学途径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推行心理健康课程,鼓励全员积极参与自我心理探索,关注身边的优点,提升自信心。例如,开展“生命1+1”课程,1表示每周一次的生命健康教育课,另一个1指每周组织一个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其次,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巧妙地将积极教育理念融入不同学科教学中。例如,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以积极语言进行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第三,安排开设“心灵信箱”,以实现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学生可将心中的疑惑书写成交流信息并投递至心灵信箱,借此充分抒发内心,以便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态发展,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3]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

学校的环境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辅助和补充学校教育,还可以有助于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在与周围环境互动中受到无形的影响,从而提升其心理素质。

首先,改善校园环境配置。为了创造一个和谐、整洁、美丽、安全的校园环境,需要对学校建筑、规章制度、管理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体优化。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环境归属感和安全感教育。举例来说,在“学生社区”方面可以展示不同班级文化,例如张贴学生书法、美术和手工作品,促进学生积极情绪,激发学习动力。此外,在经常设计主题板报时,可以选择像“友谊万岁”“团结协作”“感恩之心”等主题,丰富班级文化,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4]

同时,需要关注隐形校园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隐形校园环境涵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观念、同学之间的相处关系等多个方面。在积极心态的指引下,教师应注重每位学生的价值与需求,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除此之外,更要发掘学生的潜力,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能力,引导其自我发展,朝着更为积极向上的方向施展才华。

结语

积极心理学的全面推行和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延续、完善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进而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不仅是心理学不断发展完善的标志,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心理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障碍,而是更应注重多数学生身心潜能协调发展的健康均衡。研究应重点关注全体学生内在学习和潜能,通过深入调查挖掘,以个别学生为中心,培养积极、健康、乐观、进取、自主学习的品质。通过提高个体学生的自我独立、学习快乐和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开始自觉适应并调整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以适应身心健康的要求,创造自身幸福和体验生活的机会。构建更全面、有效的学生积极认知教育心理学体系,使其完全融入小学的常态教育,仍需社会、学校、师生及家长共同协力,困难尚待克服。

参考文献:

[1]李琳. 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1,(35):32-33.

[2]杨玉梅.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导入策略探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4):36-38.

[3]郭玉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 知识文库,2020,(11):51-52.

[4]刘琦.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