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复杂困难胆囊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复杂困难胆囊临床分析

刘国超

青冈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复杂困难胆囊手术在腹腔镜下的操作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本院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报告67例复合式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结果。结果:60例(89.55%)手术顺利完成67例,其中60例(89.55%)获得 LC成功。7例中转开放术式,占10.45%。术后用时40min120min,平均65min3例发生并发症,占4.48%,未发生死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无一例出现良性胆囊炎。结论:在手术过程中正确的操作,对于复杂性和难度较大的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胆囊三角的恰当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处理;分析;胆囊;临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因其安全、创伤小、无瘢痕、对腹腔脏器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著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手术指征不断扩大,手术中较难切除的病理性胆囊也随之增加。本文报告了从20229~20231月份的67例在腹腔镜手术中,对复杂的、难以处理的胆囊,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7例良性胆囊疾病病人进行了手术,所有病人的超声表现和手术后的病理结果都进行了确诊。包括25名男性和42名女性;研究对象的年龄在25-83之间,平均为50.5岁。其中37例是胆石并发急性胆囊炎,14例是胆石并发萎缩性胆囊炎,7例是胆石并发,5例是米氏综合症,4例是上腹部粘连。

1.2手术方法

在此基础上,应用四孔法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压力<1.80 kPa的情况下,如果心肺功能较弱,可以将CO2气腹设置在12 mmHg (1 mmHg=0.133 kPa)以下,如果胆囊张力较高,可以先将胆囊体部侧壁减压,然后再将其夹住,没有任何问题。在手术中,应用了顺行和逆行联合、冷热分离和部分胆囊切除等方法。手术方法是,在肝外胆道的右侧,用 Calot三角法,在靠近壶腹的地方,用钝性的方法,将胆囊的壶腹和胆囊的位置暴露出来。如果“三管”不明确,或者 Calot三角的紧密粘连很难分开,就应从胆囊底或壶腹部开始,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将“三管”分开,确定正确后,才能对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进行处理,如果仍然有很大的难度,可选择在手术中进行胆囊管造影检查,并视具体情况进行手术,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胆囊全切或部分切除。对于有大量渗出的伤口,有被污染的胆汁,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治疗不能很好的进行,可适当的留置引流管。

2结果

结果67例病人,60例(89.55%)通过腹腔镜行 LC7例(10.5%)通过中转开放获得成功。术后用时40min120min,平均65min3例发生并发症,占4.48%,未发生死亡。在所有病例中,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胆漏,1例发生了剑下切口的感染,1例发生了胆囊三角的严重粘连。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无一例出现胆囊病变。

3讨论

3.1手术适应证

对于复杂困难的胆囊,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胆囊手术的难点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管结石;有腹部疾病的历史,有胆囊三角脂肪的堆积和粘连,在初期就是 LC的禁忌症。由于这种复杂困难胆囊的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胆总管等重要结构的辨识和分离都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中转开腹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胆管、血管损伤和无法控制的肝脏损伤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主张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中转开放的时机的掌握,在复杂、困难的胆囊切除术中的运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LC手术较剖腹手术简单,因为腹腔镜具有扩大的功能,较好的视野,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和分割胆囊,使手术更加简单。对于 Mirizzi综合症(IIIIV),胆囊完全埋藏于肝脏或部分埋藏于肝脏的患者,或怀疑有胆囊癌的患者, LC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在扩大指征时,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根据术者的技术水平,逐步进行,不能因一时冲动而忽略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品质。

3.2手术要点

复杂困难胆囊通常有较强的粘连,并有较强的三个部位的解剖学特征,病情较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胼底样或者是冻伤的三个部位。手术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对卡洛特三角进行分离和定位。在进行 Calot三角的解剖时,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解剖,以确定其在胆囊壶腹部和与胆囊管连接处的大概方位,从而得到“初步的直觉”。根据“宁伤胆,不伤管”的原则,将胆管右侧靠着胆囊的壶腹切开,以降低胆管副损伤的几率。胆囊管三角区粘连严重,纤维组织增生,炎症水肿,脂肪堆积等,在胆囊管的剥离中,很容易出现胆囊管后壁、肝总管、右肝管等病变,从而造成胆囊管的剥离。在这种情况下,电钩不能拉太多的组织,应该像是蚂蚁啃噬一样,一点一点的剥离,而且电钩的尖端也不能直接指向胆总管,最好是冷、热两种方法,以热两种方法为主,出血少,视野清晰,安全。在分离胆囊壶腹的时候,应该首先分离其外侧、再分离其后侧和前侧,首先从组织疏松的部位开始,找到安全的可分离间隙,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要遵守“辨

--辨”的原则。强调“鸡腿征”,也就是“颈-管”(在胆囊颈部和胆囊管的交界处,呈现出一种类似于鸡腿的形状),可以用来确定胆囊管的位置,而不是“三管-壶腹”的位置。多采用钝化,辅助进行锐化。为了使副伤害的出现机率降到最低,应尽量避免粗大的纤维组织。适度的壶腹牵引力,可以将卡洛特三角区打开,将手术部位的肌肉从肝床和肝外胆道中移开,避免了胆道的破坏和大出血。在分离后三角的时候,要在前方内侧牵引,在分离前三角的时候,要在前方下方牵引,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左手牵引、右手分离操作,这样才能方便操作者随时摆动壶腹的动态观察,避免因为牵引过度而导致的撕裂损伤。

3.3术后引流管的放置

目前,关于 LC手术中应否置入腹腔引流的问题仍有分歧。对于不太严重的胆囊,只要有足够的解剖学知识,可以不做引流管。而对于胆囊炎症较严重,术中创面渗出较多的患者,尤其是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处理得不太好,胆囊十二指肠瘘的患者,应该在右肝前下间隙放入引流管。因为引流不仅可以将渗出液排出,降低腹部感染的几率,还可以为手术后观察伤口的渗血、渗液和有无胆漏等提供一个更好的观察窗口,从而为下一步的处理提供依据。

结论:总而言之, LC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经验越来越丰富,原本被认为是比较禁忌的复杂的胆囊疾病,现在已经变成了 LC的指征。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败,除了器械的精良外,还与术者的经验、技术、耐心、自信等因素有关。在正确的治疗方式下,不会增加手术的转位率,也不会引起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董静,苗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95例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6):197-198.

[2]张云玲.浅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的护理方法[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10):45-46.

[3]李宝华,邓景蕊,单松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临床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