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造101》为例分析选秀节目的生存之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5

以《创造101》为例分析选秀节目的生存之道

孟轩绪

身份证号341602199510206558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选秀类节目的生存之道进行分析,以《创造101》节目作为本文的主要举例节目。分别研究选秀类节目的定义、选秀类节目的特点,以及选秀类节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创造101》为选秀类节目所带来的启发,并且的出选秀类节目未来的生存之道的结论。主要通过文献检索法以及实践观察法进行研究,最后为选秀类节目提供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选秀类节目;“创造101”;节目;

自2004年超级女声开始播出,2005年大火,自此之后中国电视市场选秀节目开始出现,自此十几年左右各种形式的选秀节目一直都翻涌出现,但是引起全民轰动的节目也为数不多。但是2018年爱奇艺播出的《全民制作人》以及腾讯视频播出的《创造101》,虽然是网络终端播出,但是其点击率热度影响却是比同期播出的任何其他形式以及任何终端播出的节目都要火热。同年东方卫视播出的同类选秀节目《下一站传奇》无论是节目热度还是选手曝光度都远不及网综播出制作的选秀节目。网综的竞争力,包括网综选秀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一、什么是选秀节目

(一)选秀节目的定义

选秀节目是从2003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从开播伊始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迅速地占领了各大频道周末的黄金时段,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电视娱乐节目形态。2005年因为湖南卫视的一档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给予了重点关注。

国内、国外有很多的选秀节目。包括了外貌身材,歌唱声音,一长之技,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空间(如学校,企业,省市,州,县等)。 国际知名赛事有Gorgeous Miss International Contest(环球丽人)Miss International (国际小姐)、Miss World (世界小姐)、Miss Universe(环球小姐)、Miss Intercontinental (洲际小姐)。 国内还有一个颇具特色的和谐中华民族之花选拔活动。  秀女 内地时下流行(音乐)选秀,其中声势比较大的有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花儿朵朵、绝对唱响、名师高徒、梦想中国、我型我show、加油东方天使、中韩新秀、超级梦想秀、中国偶像、明星养成计划、中国达人秀、激情唱响、中国好声音等;中国台湾的有华人星光大道(原超级星光大道)、超级偶像、声动亚洲 等;外国的如:英国达人、美国达人、韩国S.M.青少年Best选拔大会、荷兰之声、美国之声、英国之声、德国之声等。

(二)选秀节目的特点

第一点:大众化。“注意力为王”,注意力的重要性不容怀疑。谁抓住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谁就掌控了财富。“超级女声”节目抓住了所有人心里随口唱歌的原始心态,也抓住了所有人最原始的音乐性。“超级女声”创办的初衷,就是一个合家欢的节目,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都来参与,“超级女声”自始至终也都在实践“平民娱乐”、“全民娱乐”的超前理念。节目还没开始,“超女”就确定了“群众路线”。比赛主角从哪儿来?——海选!漂不漂亮没关系,高矮胖瘦都可以,何种唱法没要求——只要是女生,就可以免费参赛一展歌喉。“超级女声”一下子唤起了15万女孩的明星梦!   

第二点:互动性。作为娱乐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娱乐节目,关键是让大众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到娱乐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体验中快乐消费。而超级女声的所有环节都尽量为老百姓提供参与的平台。在海选阶段,是直接让大众参与,想唱就唱,好比大众卡拉OK;当声势浩大的海选之后,50进20、20进10、10进8、8进6、6进5……选手数量以几何级递减,与选手直接相关的观众越来越少。如果缺少观众的参与,节目不与观众互动,大量观众将流失。为此,超级女声栏目与网络、电信联动,推出网上投票、短信投票的方式与观众互动,继续粘住大众的眼球。   

第三点: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程序本身的个性化中。在实力雄厚的电视台中,与超级女声相似的娱乐节目并不多见,但超级女声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在节目创意的新程度、观众参与的广度、节目组织的准确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个性魅力的超女,也就是说,许多竞争对手。随着许多竞争者的竞争,那些能留在舞台上的人是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没有非凡的实力,他们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选手的亲和力魅力,因为观众的投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进展和结果,这决定了比赛的最终赢家不仅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而且具有足够的亲和力,以获得足够的选票通过斯莫特。亨利。玉米、冷餐、盒饭,从这些亲切宜人的称谓中,我们可以了解球迷对球员的喜爱,以及球员的个性魅力。节目的个性化和选手的个性化相结合,无疑突出了超级女声的差异竞争优势。

第四点:时尚性。时尚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反映了消费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如对变化的渴望、美与创新、自我表达等。作为一个娱乐节目,如果没有成功的时尚,那就像是一厢情愿。超级女声不仅聚集了众多时尚女郎的参与,通过漫长的竞争过程来坚持这种时尚的关注,还利用时尚的整合,有目的地一步一步地“创造”时尚来促进流行时尚。参赛者不仅穿着时尚的服装,摆出时尚的姿势,唱出时尚的歌曲,而且还进行了现代社会时尚的“PK游戏”,引导迷恋的观众自觉无意识地进入时尚情境。

第五点:整合化。超级女声的成功体现出网络、短信等现代传媒的整合力量。通过网络互动、短信互动,全国各地甚至包括分布在全球的歌迷迅速凝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自己喜欢的歌手出线)而走到了一起,通过有形和无形的组织,歌迷们体现出惊人的力量。在歌迷们极力推销歌手的同时,超级女声节目的影响力也随之飞扬。另外,电视节目与赞助商之间资源的整合也是超级女声走红的不二法宝。“蒙牛”一直以来都以独特、大胆的策划成为媒体倍受关注的企业。2005年蒙牛计划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这能够直接影响多少人啊!2004年“超级女声”季军张含韵担当形象代言人,并投入千万元的电视、平面、网络、户外等形式的广告;蒙牛与“超级女声”活动达成战略联盟,同样投入巨资全面支持“超级女声”在各地的活动;同时还把销售系统和媒介系统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整合。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超级女声”2005年的轰动,一方面来自它在运作方面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蒙牛是用一场“豪赌”支持着自己与“超级女声”的发展。

二、选秀节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选秀类节目所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下面我将分析造成选秀类节目的收视和口碑逐渐下滑的主要三点原因,并且进行详细分析。

(一)形式陈旧

选秀节目自《超级女声》之后,就很少再有形式上的创新了,原因在于选秀节目自身的特点。所谓选秀节目就是将原本是素人身份的选手经过包装盒训练让他们可以呈现在舞台上,做为选秀节目最为核心的一点内容,在形式上就很容易将自身固定住。一般的形式以歌舞为主,由海选到全国多少强再到半决赛再到决赛,可以说是千篇一律的形式。

但正是这种形式在2003年冲击了所有娱乐节目,成为了观众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面的动力。现如今,选秀节目在国内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十五年以上的时间,但陈旧的形式导致大量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但究其原因,却在于选秀节目自身的特点,因此很难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能有的最多也只是锦上添花,大修大改对于选秀节目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一档选秀类节目如果在内容方面没有创新,基本上就会成为石沉大海的作品。尤其在国内的跟风现象严重的情况下,某一种节目类型火了,说明观众对于这类节目的肯定,势必会带来大幅度的照抄照扒,那么在照抄照扒的同时,难免会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其节目形式也就千篇一律,难以有本质上的创新。

(二)选手热度持续时间短

选秀节目是一档造星类的节目,意在将节目中的选手推到当红明星的位置。但是,就目前选秀节目所打造的选手热度来看,除了早期《超级女声》所打造的明星目前具有一定热度之外,后续相当一部分选秀节目的选手仅仅是红极一时,随后便销声匿迹,淹没在了人海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和国内的蹭热度有关系,当某一种节目类型火了,受观众喜欢了,那么各大团队势必会争先恐后的进行模仿,然而在争相模仿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时间竞速,各大团队争分夺秒,就很容易导致其创作的作品的质量让人堪忧。

像这种快餐式的节目的诞生本就是对于资源的浪费,节目组在选手的选择方面以及舞台包装和明星嘉宾的选择方面都欠缺考虑,最终可能会导致一档选秀节目所打造出的选秀明星红极一时,随后便销声匿迹的情况。其直接原因是节目组对选秀节目自身的不负责,认为只要跟风做,就能有收视和热度,但却忽略了选秀节目自身应该有的节目宗旨。更有甚者,节目组幕后操控选秀比赛结果,为了节目呈现更加精彩,但是却忽略了选手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像这种幕后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也就导致了选秀节目所打造的明星很大一部分是徒有其表,并没有所谓的真才实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选秀节目的选手所拥有的热度持续时间不长。

(三)容易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

选秀节目的受众人群,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人,或者说是年轻人。选秀节目为观众所传递的第一价值观,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偶像成为明星。而这种思维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未成年人往往缺乏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看到电视中一个个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出道成为了明星的现象感到无比的向往。但却忽略了选秀偶像的背景故事,以及背后的公司或者个人的支持,也忽略了选秀偶像在做练习生时所经历的种种辛苦和付出。在未成年人的眼中,自己也可以像选秀节目里的偶像一样,通过时长两三年的练习,就可以登上选秀的舞台并且成功出道,从而忽略了自己本身所喜欢并且擅长做的事情,只想着一味的出名,做明星,只看到明星台前的闪耀,没看到明星背后的付出。

选秀偶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未成年人,然而选秀节目出于自身节目效果的原因,很难去和观众解释偶像背后的故事,毕竟观众看节目也是想看自己在生活中所没有看到过的演出或者表演,像常规化的训练和练习,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节目考虑到收视率和点击量的原因在播出篇幅上就会缩减很多,但未成年人的感官的认知是比较简单的,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造成了未成年人的盲目追星和无脑追星的现象,并且对未成年人自身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充斥银屏的选秀活动对孩子有巨大的“杀伤力”,人们还没有忘记80年代校园曾刮起追星族旋风,许多学生做痴迷于“明星梦”。今天的“银屏选秀”仍然会诱引众多的孩子入“明星梦”,“旧病”仍会“复发”。自古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正道是沧桑,明星机遇只会给极少数人,硬去拼争不是等于把大批孩子往火坑里推吗?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应理智地看待选秀活动。特别是媒体,要把住媒体教育的关口,不能见钱眼开,忘了青少年教育的重任,干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学秩序。要知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害孩子就是祸国殃民,加大对选秀节目的监管刻不容缓。

三、《创造101》为选秀节目带来的的启发

《创造101》在国内的选秀节目历史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档节目首先弥补了国内优质偶像团体的空缺,其次开创了全民偶像的全新打造方式,并且将决定权完全交给观众,增强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互动性。下面我将就《创造101》为选秀节目所带来的的启发进行详细描述。

(一)全民偶像的创新打造方式

《创造101》有101位练习生进行比拼,最后选出11位组成偶像团体:火箭少女101。在观众的意识中,选秀节目所选出的偶像,其排名和热度是根据其自身的实力来鉴别的,实力包括长相、身材、唱歌、跳舞、综合表现等等。但是,《创造101》所打造的偶像当中,人气最高的一位却是唱跳一般、长相一般、跳舞数拍子、运气奇佳的杨超越。

杨超越自身的唱歌跳舞水平虽然一般,但是广大网友在节目结束后总结,为什么杨超越有着超越团体人气的能力,其原因在于,杨超越没有所谓的偶像应该具备的条件,表现力一般、经常会忘词、忘记动作。但是就是这样与偶像不沾边的特点,让杨超越成为了选秀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不少网友表示,已经看够了选秀偶像惊艳的面孔以及天使般的嗓音,杨超越的出现给了观众一种邻家小妹的感觉,是一种普通人的感觉,每一次出错或者出状况,让观众感觉这一切是这么的熟悉,仿佛就像自己第一次在学校登台演出时一样,紧张到忘词,跳个舞还要数拍子。就是这样清流一般的表现,让杨超越成为了观众心中的全民偶像。节目组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更是增加了杨超越的镜头画面,更多的描述这位创新行的偶像少女。可以说杨超越的走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观众胃口的选择,观众需要这样的清流来产生新鲜感,节目组也需要这样的清流为自身制造热度。这种创新的偶像打造方式,让杨超越和节目本身都收获颇多。

(二)观众掌握决定权

观众为什么爱看《创造101》,因为这档节目将选手的去留权利完全放到了观众手里,选手是淘汰或是晋级,由观众说了算,大幅度的提升了观众的互动性。相比于其他选秀类节目由明星嘉宾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形式而言,有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戏剧性。

节目的这一创新点无疑给节目制作方面加大了难度,节目组不再有能力操控选手的晋级或者淘汰,而是将权利交给观众,这也就使得节目自身不能事先写好剧本,观众转而成为了节目结果的主导者。这样的做法在形式上跳出了选秀类节目的怪圈,也就是跳出了选秀类节目黑幕的现象。观众之所以对大量的选秀类节目不再买账,很大一方面原因就在于关于选秀的黑幕,由于其比赛结果完全可以由节目组自身进行操控,往往在节目录制之前就已经定好冠亚季军的人选,再在节目中设计类似剧本式的情节,让观众好像看戏一般的观看选秀节目,这不仅仅是对选手自身实力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花费时间观看节目的不尊重。

选秀类节目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观众渴望拥有一个公平公正的选秀节目出现,不再完全听节目组的操作来订制节目流程和走向,而是要选出大家公认的全民偶像。

(三)弥补国内优质偶像团体的空缺

对于偶像团体这个词,国内的观众其实名不陌生。国内最早出现这个词是从韩国引进而来,适逢韩国偶像团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内观众对于偶像团体的认知也就更加深入,像我们所熟知的:Super junior、EXO等等,韩国艺人在国内的曝光度完全不亚于其在韩国的曝光度。更是伴随着前EXO成员张艺兴、鹿晗、黄子韬等人回国发展,使得国内掀起了一股偶像团体的出道风气。

反观韩国的偶像团体,大都寿命不长,且火热程度也参差不齐。在团队解散后会有一到两位明星获得单飞的机会,以自己的名义有所发展,或者是回到国内发展。韩国的偶像团体作为我们最早熟知的偶像团体形式,在其火热过程中,也席卷了国内的偶像团体大潮。在国内频繁的出现某某某团队出道的消息,但其结果最好的也只能火热一到两周便销声匿迹。且其水平大都一般,基本达不到能够算得上艺人的程度,成员大都由大学生或者刚刚毕业的学生组成。像国内的偶像团体虽然出道的很多,也有签约各大公司,但其水平和作品却不尽人意,模仿韩国偶像团体也只是学了点皮毛,没能有一个好的质量。因此国内观众对于自己的偶像团体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对现有的国内偶像团体越来越失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优质的偶像团体空缺,成为了事实。

《创造101》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国内优质偶像团体的空缺的存在的。在101位练习生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并且特点也是比较丰富的,最终由观众选出11位偶像团体成员并且成功出道。在质量上,必然优于现有的国内偶像团体,在人气上,因为是观众自己选的,也就不愁会没有人气的问题。可以说,《创造101》弥补了国内优质偶像团体的空缺,让观众拥有了自己的偶像团体。

四、由《创造101》分析选秀节目未来的生存之道

(一)打造内容为王的高质量节目

近年网综的制作质量以及广告投资绝不逊于台综,这些节目的内容都十分优质,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制作水准都可以与台综披靡或者是更胜一筹。

比如受到“限娱令”影响的节目《爸爸去哪儿》系列,自从不在电视终端播出之后,但是其原版团队选择在芒果TV播出,因为其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形式以及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让节目的点击率以及话题度并不亚于原本在电视台播出效果。其实优质制作的电视节目是观众选择一个天然的原因。

就2017年热度最高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而言,因为较点击率、关注度和话题,从而节目中无论是小众音乐“饶舌音乐”,还是节目中的演绎人员都受到观众极高的关注度,从而不仅小众文化“饶舌音乐”在音乐圈异军突起,其中的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评委的商业价值和关注度都得到了提升,就节目圈而言,这种新兴小众文化为元素的文化产品也收到电视圈的关注,就比如北京卫视即将播出的以团体街舞竞技为形式的节目《舞力觉醒》,还有爱奇艺《中国有嘻哈》原节目团队打造的《热血街舞团》也在筹备当中,这其中就是看中了《中国有嘻哈》节目的成功,把具有竞技、小众、强烈、个性、潮流这些元素的文化融入到节目形式中,而网综《中国有嘻哈》这类节目的成功不乏创新的元素,而“创新”在节目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本身网络平台相较于电视台本身创作节目的灵活性都要好很多,所以这也是网综的活力和创造力较强于电视台的原因。

(二)拒绝同质化,打造创新型节目形式

亲子类、竞技类、生活服务类和相亲类节目同类化后观众们的审美以及要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市场上一直也在不断更迭,竞争也越来越大,不可能靠着一种节目一种模式永远的独占鳌头,综艺节目的“龙头老大”也是有过教训,前几年一直高收视的每一年的拿手项目“快男快女”项目也遭遇到了瓶颈期,同期无论是节目效益还是收视率都远低于同期播出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同年湖南卫视整体收视率都呈现低迷状态,但是年底原版引进韩国当红综艺节目《我是歌手》,打破了当时收视率的沉寂, 节目的播出不仅得到了同时段排名第一的收视率,还带动了当季整体湖南卫视的收视率,节目制作水平口碑以及收视率齐飞,而节目中的竞演歌手的商业价值以及出场费的变化是最明显地展现出节目带给他们的商业价值,其中黄绮珊的出场费飞涨几十倍,而许多过气歌手的身价和曝光度参加节目后也都水涨船高,接档播出的《爸爸去哪儿》收视率更是上一层楼,甚至五季度的节目赞助每一季度都在增加,所以湖南卫视之后不仅有这些节目受众群作为收视底牌,还在不断得生产出新节目,吸收国外节目的养分,不断高产出不同形式节目,比如上一季度的《中餐厅》,这种轻松慢综艺低投资低消耗也可以带来大收益,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和话题度都很高,而且拍摄地点的旅游业也变得更有知名度,紧接着湖南卫视正在筹备第二季的《中餐厅》,这种低投资低消耗轻松慢节奏的综艺节目受到大家买单之后,湖南卫视安排了同样是慢综艺的《亲爱的客栈》接档,期初许多娱评家都不看好此节目,认为这个没有流量嘉宾没有大卡司,但是因为其节目形式,以及节目中嘉宾的不同人设,《亲爱的客栈》反而打破了没有大卡司就不火的魔咒,节目收益也很不错,自从节目播出后,这类慢综艺带来的裙带效应也很多,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东方卫视《青春旅社》以及即将播出的《三个院子》都浮出水面,所以说一个新的现象级节目带动的不光是其本身的商业价值,在电视圈的制作和生产中也很多,一个蛋糕生产出来收到大家喜爱,许多商家也都效仿生产想共同赢得市场,但是正是这样的做法,会导致电视台的创作活力以及创新性少很多。

   然而《创造101》虽然是选秀的外衣,但是其节目形式和概念是同期较为新颖,首先《创造101》是原版引进韩国节目《produce101》,该节目由101位练习生,在节目中通过任务、训练、考核等让练习生选手在明星导师训练下成长,其中通过循环人气投票、淘汰的流程,最终通过人气投票选出11位练习生,组成偶像女团出道。本身中国市场上全民投票,养成类,女团选秀节目都少之又少,这种创新的形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三)明星艺人的恰当选择

《中国好声音》的顶级评委阵容后,中国选秀市场的评委阵容的等级上升了很大的“档次”,就《创造101》本节目而言,该节目由黄子韬担任女团发起人,陈嘉桦和张杰担任声乐导师,胡彦斌担任唱作导师,罗志祥、王一博担任舞蹈导师,单是六位评委的微博粉丝数就高达2亿左右,他们在娱乐圈的地位以及各自领域的粉丝数量都是十分惊人的,这些评委导师本身参加节目就“自带流量”。

明星人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星人设和专业度和节目需求的契合度,罗志祥的称号是“亚洲舞王”,对于舞蹈方面的专业度和观众的认可度都是符合标准的,胡彦斌的唱作能力在圈内也是有目共睹的,担任歌唱方面的指导老师是可以让观众所接受的。黄子韬作为前EXO的成员,对于偶像团体的方方面面都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来担任发起人也就是团队的导师角色,是符合其人设的。

关于明星嘉宾的选择,人气高必然会为节目增加很多的话题性和热度,但明星嘉宾的使用恰到好处才会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不会觉得突兀。

(四)恰当的选手定位

就早期湖南卫视播出的《一年级》区别于其他明星真人秀节目,并没有全明星阵容,但是节目中的新入学的小学生同样人气“高涨”受到大家喜爱。这也是湖南卫视编导的强项,在选角上也有讲究,把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营造出“火花”让节目更有看头,比如有人喜欢调皮捣蛋的“马皓轩”,有人喜欢“暖”男“陈思成”等等。无论是《花儿与少年》还是《爸爸去哪儿》在选角上也都有讲究,比如《花儿》中“不食人间烟火”的许晴和“中国女人代表”刘涛,《爸爸》中成熟的多多和稚嫩的姐姐,而早起湖南卫视选秀节目的评委的选择也同样遵循这样的道理,有了评委吵架之类的发生,不仅提升节目效果,也能带动话题。通过差异化的选角也是成功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因素。就像角色塑造在文学作品上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中国的名著《红楼梦》就是塑造大量不同的人物代表让作品变得饱满丰富。

《创造101》节目中亮点选手不乏少数,从比赛初期的3unshine组合参赛退赛受到争议,到专业女团出身的吴宣仪回锅选秀,业务能力极差的杨超越,不是女团标准的选手王菊等选手的出现,不仅每一期播出都自带热搜,观众也会选择自己喜好的选手支持和投票,各种丰富的“人设”的打造,节目选手的个性化和丰富性提高了节目的丰富性。同平台打造的同类男版节目《创造营2019》也在节目选手筛选上下足了文章,有“再就业”出道十几年的艺人,网红选手,也有行业小白以及颜值受追捧的选手,所以说选秀节目的成功不仅仅依靠着选手的实力,选手的个性和人气也占有重要性。

结 论

选秀类节目在国内已经经过了超过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但在这么长的发展过程中,却很难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创造101》作为近期较为成功的一档选秀类节目,既弥补了国内优质偶像团体的空缺,也为选秀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意义。

选秀类节目在观众心中是一种观众喜欢看且愿意去参与的节目类型,但也由于选秀类节目自身的黑幕原因,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热度也大不如前,直到《中国有嘻哈》《创造101》的出现,一种是精于某中文化、某种专业,一种是将权利交给观众,弥补国内现有的空缺。很显然,传统的选秀类节目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胃口,选秀类节目需要创新,需要真实,需要符合观众的意见。最后,相信选秀类节目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马嘉. 媒介变迁与播音主持理论新发展--评《新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  [J]. 传媒,2017,(08):92-93.

[2]郭玉萍.基于新媒体环境下选秀节目的创新发展[J]. 今传媒,2017,(04):110-111. [3] [3]臧珈翊. 新媒体时代选秀类节目艺术性探讨[J]. 新媒体研究,2017,(05):162-163. [4] [4]孙建敏. 浅谈现阶段语境下选秀类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特征[J]. 视听,2017,(03):81.

[5]赵松梅.试析选手的亲和力选秀节目中的重要性[J]. 中国报业,2017,(03):80-81.

[6]张秀静. 新形势下广播电视电视节目创新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7,(03):  108+190.

[7]吴四威.广播电视魅力的展现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7,(03):114.

[8]宋丽娜. 导演的基本素质及播音主持风格的培养[J]. 新闻研究导刊,2017,(03):115.

[9]李林.多维传播语境中广播电视编导的功能与拓展[J]. 西部广播电视,2017,(02):134-135.

[10] 杨佳航.导演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策略[J]. 新闻传播,2017,(02):10-12.

[11] 武小飞.选秀类节目选手的个性化风格[J]. 现代国企研究,2017,(02):195+197.

[12] 缪靖.新媒体时代选秀类节目变革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17,(02):80-81.

[13] 王秋硕.电视传媒的内涵、共性与特性[J]. 青年记者,2017,(02):15-16.

[14] 张秀静.谈广播电视编导的语言表现力[J]. 新闻研究导刊,2017,(01):127-128.

后  记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习中的最后一堂课,圆满完成是我最大的心愿!论文定稿之际,首先我想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涂凌波老师,是涂老师在学术上的严格要求,专业上的精准指导和态度上的和蔼可亲让我在论文书写过程中能够努力并顺利克服困难,按标准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最后感谢我的同学们在论文撰写期间对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