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

王佳,骆常莲

昆明大滇医院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0名经医生确定需要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在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药物管理,对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观察和缓解,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规范留置针的护理流程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浅静脉留置针;效果

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旨在为患者提供持续的静脉注射或输液,用于治疗、营养补充以及疼痛缓解等[1]。然而,由于留置时间长、留置不当或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容易引起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皮下血肿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同时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护理工作负担。为此,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也愈发受到重视[2]。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药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各个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学术界已经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资源的破坏,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旨在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浅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效果。我们将结合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浅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50名经医生确定需要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35~84岁,平均为(61.34±2.26)岁,体重为51~80Kg,平均为(61.26±11.63)Kg,对照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36~87岁,平均为(62.17±2.35)岁,体重为53~86Kg,平均为(62.45±12.56)Kg,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生命体征监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或营养支持,这就需要护士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护士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留置部位巡视:护士需要每天检查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观察有无皮肤破损、灼伤、渗液等异常现象,并及时清洁皮肤和更换敷料,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疼痛缓解: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和不适的症状。护士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不同缓解治疗方法,如按摩、局部冰敷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药物管理:在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为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护士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掌握药物的使用量、时间等关键信息。疼痛观察与缓解:留置浅静脉留置针会对患者的皮肤和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和疼痛。因此,护士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用相应的缓解方法,如按摩、冰敷或采用局部麻醉等。营养支持: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全静脉营养支持,因此护士需要制定针对患者的营养方案,在监测患者营养状态的同时,合理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心理干预:留置浅静脉留置针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不适,护士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比如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和愉悦疗法等,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规范:在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规范和卫生安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表示样本均值和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于分析不同组别在计量资料上的差异。 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用于表示不同组别的人数;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用于分析不同组别在计数资料上的差异。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程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研究组

25

15(60.00)

9(36.00)

1(4.00)

24(96.00)

对照组

25

13(52.00)

8(32.00)

4(16.00)

21(84.00)

x2

4.304

P

0.000

3、讨论

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将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多个方面和多角度实施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和护理效果[2]。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我们认为这与以下几点有关:首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感染率。护士在留置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建立管路的消毒制度和管路更换制度等。同时,护士必须严格管理留置针的相关设备和药品,及时更换敷料并严密观察留置部位的状况,以及做好考虑使用抗生素和抑制微生物增殖等干预措施的工作。这些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留置针的感染率,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其次,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支持,因此营养干预也成为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方面。护士需要就尽早正确安置留置针、严密观察患者营养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营养配方等方面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这些因素的综合治疗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维持营养平衡,促进身体免疫和恢复力,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采取多方位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还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漏液、静脉炎等等[3]。同时,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时可以更加参与治疗过程,充分了解疾病情况,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护理进展,充分配合治疗,更好提高治疗效果,更充满希望面对未来的生活。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已成为口服护理重要的护理模式之一,也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得更为广泛。在此期间,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针对性干预,尽可能做好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高效的治疗服务,从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和高质量的护理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晓敏, 赵妮娜.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1):2.

[2] 李云艳, 张蓓.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21, 27(2):2.

[3] 杨侠, 刘梦婷, 王莉,等. 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在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 2023, 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