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困境与出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3
/ 2

"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困境与出路

龚燕敏

广东金海圣律师事务所 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在世界各地均有普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线路在使用中往往伴随一定限制,导致计算机网络运行中经常需要面临安全风险。计算机系统硬件和信息线路极易受到人为灾害的影响,同时,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容易受到非法入侵、复制、更改和破坏。且系统软件和硬件故障等方面都与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有关,难以有效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本文便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困境与出路展开一系列探讨、分析。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困境与出路"互联网+"背景

前言互联网是信息传输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信息网络中,计算机网络也是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基本平台。个人信息是互联网信息的一小部分,但它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信息涉及个人财产的隐私和安全,一旦被泄露,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和不可弥补的后果。那么,如何解决"互联网+"背景下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便成为了互联网领域人士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一、"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个人账户安全风险系数上升

确保用户账户安全是网络得以进步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大众普遍拥有多个网络账号。为了方便自己对账户的记忆,大多数用户会选择多个账号采取相同的邮箱、电话号码,在不同的社区中请求验证服务;为了方便人们操作,网络运营商也在紧密合作,让人们可以用一个网站账户访问多个网站并从中受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项数据之间的连接度高,一个网站账号被盗,其他社交账号的安全也岌岌可危。账户信息是运营商的核心资产,也是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在大数据时代,个人账户安全问题面临更高的风险[1]

(二)隐私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在新的环境下,个人隐私安全得不到保障,极大地阻碍了网络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大多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公司都没有说明其个人信息的真实用途,这也是人们不信任的根源。与之前的互联网时代相比,在新的形势下,数据更具相关性。即使企业在共享和研究用户隐私信息时实现了非签名处理,但由于数据源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部分被认为不相关、独立的数据可以匹配出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使之前的匿名设置无效。这些私人信息有被重新识别的风险,使相关机构难以监控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问题[2]

(三)个人信息遭到贩卖

国内目前存在着“个人信息贩卖”的灰色产业,一些电商、招聘、外卖、地产等平台掌握用户信息后,一些内部员工往往会主动转发信息谋取私利,这也是生活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泄露方式。《人民日报》中有详细报道,大量真实且详细的个人信息,价格非常便宜,平均一次搜索只需几毛钱。如刚出库的某辅导机构全国高校93万学生身份数据售卖,打包价格为30美元。发帖者称,数据是网站记录的2016年到2018年的注册数据,里面包括姓名、手机号、学校、住址等信息。目前该数据包显示已有18次成交。

(四)电信诈骗问题频发

当个人信息泄露之后,              除了垃圾短信以及骚扰电话的侵扰,可能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如个人身份被冒用等。同时,个人信息披露是诈骗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犯罪分子在准确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可以编造出更具欺骗性的诈骗场景,向公众进行诈骗。

二、"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出路

(一)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监管

任何行业都需要监管,监管是对用户权益的很好保护。在互联网时代,任何数据的接收者都应该受到适当的监管。从数据生成到传输,再到接收,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以下将从各个角度探讨如何展开管理,以及管理的力量。管理制度是约束和确保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关键。一个健全的制度可以让企业更有活力,而如果不具备健全制度,就像一棵染上蛀虫的树,最终只能逐渐走向倒塌、崩溃的道路。

在个人信息管理方面,相关人员需要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特征,加强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让每个相关单位使用个人信息,都有一个很好的标准,可以保证个人信息不出问题。同时我们要加强这些管理制度的宣传,让相应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了解制度的根源,做到心中有制度,不敢触犯制度,要敬畏制度。在系统的保证下,应用合理的操作程序可以确保信息更安全,消除任何安全隐患。任何行业都会有共同之处,在进行个人信息保存时,尽量相互沟通,经常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相互学习,一定会学到一些自己单位做不到的东西,或者一些自己单位应该相信的东西,通过相互交流,能够全面掌握客户信息管理的真理和理想。

在明确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要对各员工展开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有很多人触犯法律,是不够熟悉法律,因不懂法律而触犯法律。就个人信息而言,任何行业都需要相互沟通。数据共享是不可避免的。但数据共享的先决条件是不破坏个人信息的隐私,充分了解自己传输给其他单位的数据,将在哪些方面使用,必要时需要签署保密协议。了解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同时,相关人员还必须对一系列个人信息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属于个人的敏感信息,哪些是属于个人的一般信息。哪些是可以相互交换的信息,哪些是不能相互交换的信息。由此有效避免将高度敏感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公司,从而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并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况。

(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综合性法律,共8章74条。于2021年11月1日起生效。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是新时代法治社会人民的共同期待。同时,作为公民,也有必要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网络中,用户应有选择地公开自己的信息,培养强烈的隐私信息保护意识,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公共信息对用户的安全构成威胁。确保用户在不同的网站上,应设置不同的密码,密码尽量复杂,避免被破解,并实时更换新的电话号码[3]

(三)加强大数据安全防护技术研发

公众应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私人信息的安全系数,使用有针对性的数据防火墙技术。此外,要加强底线防御系统,在最靠近数据库的区域设置数据库防火墙。即使攻击手段已经侵入了网络、主机、应用,但一旦不属于设定值范围,那么所有的访问行为都会立即被阻止,这样以来便可以避免大量数据泄露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使我国互联网平台变得更加强大,需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同时也要在各自行业,如电信行业、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等,健全各自的规范体系,加强针对相关行业的管理,使任何行业都能得到相关制度的宣传。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国家政策和全国相关管理体系。用最标准的流程、制度,以及最严格的管理,来处理个人信息的存储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宇申. 互联网保险中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 ——以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为切入[J]. 兰州学刊, 2021(9):19-19.

[2]陈涛, 曾一洋, 黄俊逸. 大数据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1):4-4.

[3]张力, 黄鑫.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私法衔接[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