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腹部瘢痕整复中扩张规律的前瞻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5
/ 1
摘要目的观察定向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在腹部瘢痕整复中的扩张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部瘢痕患者,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2~51(31±12)岁,Ⅰ型瘢痕患者12例、Ⅱ型瘢痕患者8例。Ⅰ期在瘢痕两侧置入额定容量为300~600 mL的扩张器2或3枚,其中至少1枚额定容量为500 mL(作为后续观察对象)。拆线后开始注水治疗,扩张时间为4~6个月,注水量达扩张器额定容量2.0倍后,Ⅱ期行腹部瘢痕切除+扩张器取出+局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分别测定注水量达扩张器额定容量1.0、1.2、1.5、1.8、2.0倍时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并计算扩张相应倍数(1.0、1.2、1.5、1.8、2.0倍)和相邻倍数区间(1.0~1.2、1.2~1.5、1.5~1.8、1.8~2.0倍)时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测定术后0(即刻)、1、2、3、4、5、6个月时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并计算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2、3、4、5、6个月)和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0~1、1~2、2~3、3~4、4~5、5~6个月)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与扩张1.0倍[(287.6±2.2)cm2、(47.0±0.7)%]比较,扩张1.2、1.5、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315.8±2.1)、(356.1±2.8)、(384.9±1.6)、(386.2±1.5)cm2,(51.7±0.6)%、(57.2±0.6)%、(60.4±0.6)%、(60.5±0.6)%]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6.04、90.38、150.14、159.55,45.11、87.83、135.82、118.48,P<0.05);与扩张1.2倍比较,扩张1.5、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9.82、109.64、122.14,144.19、49.51、105.85,P<0.05);与扩张1.5倍比较,扩张1.8倍(t值分别为38.93、39.22,P<0.05)、2.0倍(t值分别为38.37、38.78,P<0.05)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均明显增加;与扩张1.8倍比较,扩张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1、4.72,P>0.05)。与扩张1.0~1.2倍比较,扩张1.2~1.5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明显增加(t=6.95,P<0.05),扩张1.5~1.8、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5.89、40.75,P<0.05);与扩张1.2~1.5倍比较,扩张1.5~1.8、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0.50、41.92,P<0.05);与扩张1.5~1.8倍比较,扩张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明显降低(t=32.60,P<0.05)。与术后0个月比较,术后1、2、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61.66、82.70、96.44、102.81、104.51、102.21,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2、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37.37、64.64、69.40、72.46、72.6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32.29、50.00、52.67、54.76、54.62,P<0.05);与术后2个月比较,术后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52.41、60.41、70.30、65.3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52.97、59.29、69.68、64.50,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5.53、38.00、38.5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25.36、38.59、37.47,P<0.05);与术后4个月比较,术后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t值分别为41.10、50.50,P>0.05)和回缩率(t值分别为48.09、50.0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5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和回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0、9.59,P>0.05)。与术后0~1个月比较,术后1~2、2~3、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3.56、40.00、49.21、53.97、57.68,P<0.05);与术后1~2个月比较,术后2~3、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2.37、27.72、30.16、31.67,P<0.05);与术后2~3个月比较,术后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3.73、41.31、54.10,P<0.05);与术后3~4个月比较,术后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0、23.60,P>0.05);与术后4~5个月比较,术后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0,P>0.05)。结论扩张器能有效扩张腹部皮肤,从而修复腹部瘢痕畸形,注水扩张达扩张器额定容量1.8倍后维持扩张1个月,可以作为Ⅱ期手术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