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成因及转化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小学中段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成因及转化实践研究

雷小平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行廊镇中心学校 424506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然而,由于中年级数学课程难度逐渐增加,数学成绩一路下滑,这打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他们成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因此,更有必要分析小学中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并在此前提下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困难;成因;转化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各学科的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教师开始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知识已经成为过去的一种风格,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而分层教学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转型,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有效成果。教师教学观念的升级,成为学习困难学生转型的基础,因此,应该尊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重新燃起,数学才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

一、小学中段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一)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

小学中段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不足等,但总体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学生基础薄弱,导致进入中段后无法跟上之后的课程,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习。而且,初中的数学课程与小学的数学课程高度一致。如果小学基础薄弱,初中课程将很难学习,学生基础不扎实,初中知识掌握不好,新旧知识脱节。

(二)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要人物,知识点的讲解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和理解知识,他们只需要被动地坐在课桌上,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点。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参与课堂,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发呆等情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方面。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低,并会在其他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例如,手机的普及导致许多学生将手机偷偷带入学校。当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时,他们会把时间花在游戏和小说上。受此信息影响,学生的反叛情绪会更加严重,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也会受到影响。

二、小学中段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转化实践思路

(一)采用激励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的情况,原因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励教学的实施,肯定、认可和表扬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时刻注意为学习困难学生加油,以良好的心理刺激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倍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展开教学,准备多个玻璃盒,每个玻璃盒包含三个彩色球。小学生可以在每一端看到一个盒子,并有一个额外的“3”,以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倍的认识”。实物认知是小学生容易接受的认知活动,因此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在不断流动的彩球中看到“两个3是6,3个3是9,4个3是12,5个3是15”。因此,当学习困难学生表现出正确的计算结果时,教师应积极表扬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借助良好的认知体验再次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索热情。

(二)加强探究实践,优化数学教学的改革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周围的环境,进入角色,充分利用游戏的乐趣,在数学学习中吸引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科学的魔力。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抽象而复杂,难以学习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从困难出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问题出发,进一步加强探索实践,优化数学教学改革。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数学游戏,为学生收集动画视频,解释数学的基本练习,并在动画中描述此类教学情况。小熊家开了一家蛋糕店,做出来的蛋糕要用彩色丝带包装。每个小蛋糕应该用一米长的丝带包装。每束彩色丝带长60米,今天的蛋糕总共使用了丝带长度的1/3。问题:还剩多少彩带?今天做了多少蛋糕?通过这样的动画视频,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场景。教师向学生分发教学道具,每个学生分发一束小丝带,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将情境问题与自己的动手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练习的算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问题出发,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融入数学解题的课堂,建立数学与游戏的联系,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学习,找到在游戏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差异化教学,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进入小学中段后,数学知识越来越丰富,难度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了教学中教学对象的分层。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比例的学习困难学生逐渐分化。学习困难学生的出现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应正确面对。小学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人特点,选择与当前教学情况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最适合差异化教学的方法。教师在全面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特点的前提下,客观判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对学生的学科进行分层。这种分层应以有针对性的教学为指导,而不应导致学习水平的分类。应该在学生层面进行正确的指导,以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分层。根据信息,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类:ABC。A类学生数学基础扎实,数学兴趣浓厚,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强,学习优秀;B类学生表现出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课堂学习任务和作业;C类学生属于学习困难学生。他们数学基础差,独立学习数学有困难。学生分层后,将进行差异化教学。

总之,想要实现小学中段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成功转化,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积极巩固学生数学基础,通过采用激励的教学方式,加强探究实践,差异化教学,

从多个方面解决学生学习数学困难,促进教学效果改善,提高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周海.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J].文渊(高中版),2021(1):605-606.

[2]郎铭琦.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1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