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打击乐器 让课堂焕发艺术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巧用打击乐器 让课堂焕发艺术魅力

程俊芳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东小学,323000

摘要:打击乐器是音乐学科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欣赏、创造音乐的重要“工具”。教师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自制打击乐器为抓手,以课前、课中和课后为入手点,应用自制打击乐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助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本文重在立足教师经验,从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阶段入手,详细介绍应用自制打击乐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自制打击乐器;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乐器进音乐课堂。打击乐器是乐器的重要构成,是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资源,是学生学习、欣赏、创作音乐的重要“工具”。事实上,德国著名教育家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理念中早已提倡使用乐器实施音乐教学。尤其,奥尔夫提倡教师和学生探寻“天然乐器”,利用生动中的事事物物自制打击乐器。新课标的如此要求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实践体现。所以,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将其应用于音乐课堂。现有实践证明,自制打击乐器具有易于演奏、利于即兴等特点。应用自制打击乐器实施音乐教学,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力学生有效学习,驱动学生积极创造等。基于此,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以奥尔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和学生一起自制打击乐器,并联系教学需要,应用自制打击乐器,生成多样教学活动,增强音乐教学效果。下面,教师将联系自身经验,以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教学阶段为入手点,介绍应用自制打击乐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课前:前置课堂,自制打击乐器

自制打击乐器是应用打击乐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锻炼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自制打击乐器是一项具有生活性的活动。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早已与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了互动,并利用这些事物发出各种声音,积累了音乐经验,为自制打击乐器提供了便利。此外,新课标倡导音乐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用音乐。由此,在实施音乐教学时,教师把握课前阶段,前置课堂,以生活为源泉,设计自制打击乐器的任务,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极想象,探寻各种事物,自主创造,得到适宜的打击乐器,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以《火车托拉塔》为例,这首乐曲建立在模仿火车行进的音型上。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会想象火车的鸣笛、车轮滚动的声音等。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借助多样途径,了解了火车发出的各种声音。基于乐曲内容和学生生活经历,教师设计自制打击乐曲任务:“和小组成员合作,想象、描述火车车轮滚动、鸣笛的各种声音;在家庭生活中搜集各种物品,对这些物品进行改造,自制打击乐曲,演绎火车的声音。”如此任务具有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尤其,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走进家庭生活,积极想象,主动与他人交流,描述火车声音,进一步增强认知。同时,开放思维,搜集各种物品,应用多样方式进行“改造”,生成打击乐器,自主演奏火车的各种声音。

二、课中:走进课堂,应用打击乐器

应用自制打击乐器是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音乐课分为歌唱课、欣赏课、器乐课、创造课。自制打击乐器在不同课型中起到不同作用。因此,在实施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以课型为立足点,选用适宜方式应用自制打击乐器,使其发挥不同效果。

(一)应用自制打击乐器辅助歌唱课、欣赏课

1.辅助歌唱课

(1)辅助音乐基础知识教学

音乐基础知识是音乐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发展音乐基本素养的基础。纵观传统教学,大部分教师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单向讲解基础知识,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教师应用自制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们“直观”地学习基础知识。

以“音色”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们用笔敲击身边的各种物品,如文具盒、水杯、桌子等,感受不同的音色。在“直观”场景的作用下,学生们自觉地对音色建构初步认知。在学生感受后,教师鼓励他们进行描述。教师则根据描述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认知。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敲击身边物品,引导学生继续感受,由此增强认知。如此做法,不但使学生们扎实地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还使学生们获取了音乐学习乐趣,便于增强学习欲望。

(2)辅助节奏教学

奥尔夫关注培养儿童节奏感,提倡音乐教学以节奏为起点。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虽然重视音乐节奏,但却采用直接切入的方式,导致节奏教学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音响是学生感受节奏的重要方式。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用自制打击乐器,呈现音响,引导学生感知节奏。

比如,在实施节奏教学时,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倾听,并打击身体的各部位,呈现节奏。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会对乐曲节奏建构初步认知。在学生进行打击的同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节奏。接着,教师组织节奏接龙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弹奏节奏,学生模仿,并不断地变换动作,如拍手、拍腿等,增强节奏模仿的趣味性,顺其自然地感受节奏。

(二)应用自制打击乐器主导器乐课、创造课

1.学习乐器技能、技巧

乐器演奏技能和技巧是器乐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有效演奏乐器的基础。传统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单向灌输技能、技巧,机械引导学生练习,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乐器演奏技能和技巧是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掌握的。自制打击乐器为学生提供了演奏乐器的便利。所以,在实施器乐课教学时,教师应用自制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们亲身体验,学习演奏技巧,发展技能。

以《学吹竖笛》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为每个学生发放竹子,指导学生们制作竖笛。在制作后,教师采用亲身示范法,直观展现演奏竖笛的技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模仿。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总结吹竖笛的技巧。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总结的技巧进行点拨。在点拨的时候,教师同样亲身示范,使学生们在听、看中,获取技巧。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吹竖笛,使用技巧,互相监督、指导,由此扎实掌握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将技巧转化为技能,提高器乐演奏水平。

2.探索音响,体验创造

创造课是学生发挥个性,展现学习所得,发展创造能力的重要活动。自制打击乐器是学生进行创造的“工具”。通过不断地体验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建构了音乐认知,储备了音乐经验,尤其积累了演奏打击乐器的经验,为进行音乐创造提供了方便。教师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演奏打击乐器,自主创造。

比如,在进行节奏编创的时候,教师先敲击黑板、黑板擦等,为学生演示简单的节奏型,使学生们通过听、看,建构初步认知。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们搜寻身边的物品,模仿教师的行为,利用这些物品敲击出各种声响。如此活动具有开放性。学生们开放思维,积极表现,或用笔敲击文具盒,或用手拍腿等,自主地生成了节奏编创活动,增强了节奏感知水平。

综上所述,有效应用自制打击乐器,便于增强音乐教学效果。鉴于此,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联系教学需要,以课前、课中和课后为入手点,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并灵活应用,调动学生兴趣,助力学生认知,帮助学生锻炼能力,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志平.自制打击乐器融入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1.

[2]马思思.论自制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智力,2020(23):59-60.

[3]李泽一.自制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68):174.

[4]朱佳丽.打击乐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