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研组作业改革新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研组作业改革新探索

金海铃

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322200

【摘要】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普遍对课后作业存在抵触心理。因而,改革与创新课后作业的设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本校数学教研组尝试进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提出作业“四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数学教研组  双减政策  课后作业  改革

"双减"政策的出台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尽量减少学生的作业压力。那么,如何让数学作业在巩固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相协调,有效实现“减量不减质,增效不增时”的目标?这需要教师从作业设计、管理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研究与创新。

一、变狂轰乱炸精准定位

摒弃以往的"题海战术"教学策略,在作业设计时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做到“精准定位”,同时在作业评价时也应精益求精。

(一)做多少定量精准

基于本校“双减”下制定的“5+2”模式,所有教师都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基础课40分钟内完成四门学科的书面家庭作业?如何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校教导处利用“作业篮子”和“双减通”平台控制各门课的作业量,为合理控制作业量。数学组商讨提出:以“时间比”为依据,布置作业前教师先计时完成,再推算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此一来,既保证了作业量的合理控制,又切实达到了“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完成”的要求,并且教师在提前做题的过程中又能进一步进行习题的筛选。

(二)做什么定质精准

为达到“定质精准”的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应立足“以生为本”,满足学生需求,切合教材导向,精准定位作业内容,精心挑选和设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习题,使学生通过完成“精选习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同时,数学组鼓励教师自编习题,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自编单元擂台作业,展开针对性练习。

二、散点练习结构构建

本校数学教研组提出应改变以往散点式的练习,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合理的重组,通过整合知识板块进行原创“一题一课”、“模块题组”等新型练习题。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完“圆”这一单元的知识后,六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发现学生对于“圆环”这一知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对“圆环”问题存在的困难,老师们专门设计了一份“圆环”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重点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枯燥无味丰富有趣

“双减”背景下,我们的数学作业设计要改变形式的单一化,改变传统以书面家庭作业为主的方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新型作业。

(一)游戏作业

做游戏是低段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此,低段教师们应努力尝试将课堂教学的知识有机融入到数学游戏中,设计一些游戏型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二年级教师在教学乘法口诀相关内容后,设计了“乘法口诀对对碰”游戏,教师们把乘法口诀编成互对口诀,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随时都能愉快地通过“乘法口诀对对碰”的游戏来巩固数学知识内容,轻松实现“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学习加减乘除后,教师还设计了“小猫钓鱼”的游戏,孩子在放学后可以与家长利用扑克牌进行游戏:每人发同样多的牌,每次共出4张牌,谁先利用加减乘除计算出24,这四张牌就归谁,最后牌多者为胜。这一游戏的设计完美地将计算训练融入进纸牌游戏中,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不知不觉进行了口算训练。

(二)实践性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组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意识地去设计实践性作业,开展社会调查,做到“寓作业于实践中”。例如:在教学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三年级数学组教师设计了“我家生活垃圾知多少”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计算家庭每月、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的质量;同样在学完统计相关知识后,六年级组数学教师布置了“调查所在居民区各户的月用水和用电量,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以及调查报告”的作业,完成后还在在课堂上举行了交流分享会。

四、书上数学身边数学

数学作业的设计不应局限于数学教材、数学资料,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一)生活式作业

数学组以“双减”为契机进行数学作业改革,鼓励教师学会将作业布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书上数学”为“身边数学”,以优化小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一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了“10以内加减法”之后设计了“我是采购员”的作业,让孩子带着10元钱去购物,并要求自己计算应找回多少钱,在购物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了“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后,数学教师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观察哪些物体的设计符合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特点,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形状,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数学道理,并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一篇数学小日记。

(二)课程整合式作业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多角度、多途径了解数学的舞台,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数学课程可以结合美育课程,在教学了“圆的认识”后,六年级数学组的教师设计了“发挥想象,用若干个圆去创作一幅美丽的图案”这一作业,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结束了单元学习后,高段数学教师设计了思维导图绘制、手抄报制作等作业,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主整理知识点的同时进行回顾与复习。

本校数学组积极响应“双减”号召,推动作业改革,切实唤醒了教师对作业设计的质量诉求与效益追求,努力实现以“四变”促“双减”。未来,在教育之路上,我们还要继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理念,努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郑靓,《“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创新型作业设计》[J],小学生,2022.02。

【2】陈卫东,《“双减” 政策下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创新设计》[J],现代农村科技,2022。

【3】杨晓玲,《小学数学创新型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1(18):12-13。【4】林燕,《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上旬,2018(1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