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高技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何威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162

摘要:在高技机电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基础,以高技机电专业为例分析了高技机电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提出高技坚持顶层设计“三全育人”机制,合理配置“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制定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

关键词:高技机电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专项课题

引言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制造业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支柱,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基础;制造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是为了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工人,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进而满足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需求。当前各个行业领域都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在数字化资源背景下,技工院校高级工班(以下简称高技)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更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高级工学段是学生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中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专业课程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传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职业精神。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面对国家发展的需求,技工院校要加大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大思政理念,全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高技机电专业发展必须适应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作为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直接影响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智能制造与工业4.0”能否实现。技工院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技教育的中心环节,尽全力优化配置各类思政教育资源,合理制定机电专业课思政教学质量的考核机制,培养思政素养合格的专业课师资队伍,根据高技机电类各专业自身的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机电专业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高技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大部分实训课程为单一项目的加工操作内容,但很多机电项目的操作并不是单一技能能够达到要求的,而是需要多种技能的配合,所以需要学生们能够对多种技能进行灵活掌握,实现有效的操作。2.大部分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并不足够,对于一些技工院校而言,他们并未充分调查和了解企业中所需要的人才类型,那么其培养出的人才也就必然无法满足企业方面的需求。无法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要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导致学生们进入社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3.一些技工院校的机电专业实训教学实践内容并未和课本内容进行融合,仅仅将重心放在技能训练上,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实训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未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3 高技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措施

3.1 丰富课堂

丰富的课程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的关键。高技机电系是与我国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技机电专业的教师要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其合理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高技机电专业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同时要与教职工共同努力,不断引进最新的教学材料,以确保教学的先进性、时效性、科学性;同时,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教材进行了大量的搜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高技机电专业的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教材,并将其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课程的内容。

3.2 优化配置“专思结合”课程

在讲授机电专业课程时,在课程知识点、教学方式、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等方面寻找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将工匠精神、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专业技术领域。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讲授机床制造、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等知识点时,可以把相关内容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政策背景以及中国高铁等中国重大工程中蕴含的爱国理念、民族自豪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重大工程将螺丝钉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行业楷模的优秀品质与工匠精神,最终形成精益求精、严谨踏实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机电专业实践课程可以结合实践条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技能练习中,让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感悟、体会。例如:组织技能大赛、优秀成果展,参观高新技术企业、介绍科技兴国理念等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养成守法意识,升华爱国情操,树立质量意识。以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为例,结合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并从中陶冶情操,如“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中国女排的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中国航天人的无惧艰辛、敢于创新的“航天精神”等。

3.3 创新教学方式

在实际针对高技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过程时,相关教师应当进一步注重对于实施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这不仅体现在对于相关教学模式的转换与优化,同时也能够更好的针对学生喜爱的相关专业氛围和工作成就感,进行有效的培养与塑造,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影响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项目探究表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针对学生的识图和画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训练,从而在实际的项目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相关制图标准和绘图技法的有效提升。这样的教学工作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视图内点线面的空间意义,从而为整体提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科素养能力起到有效促进。另外,教师还应当在实际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加强周期性的经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阶段性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

3.4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计划的制定影响着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合理的计划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计划的制定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因为在实训教学实践中是以学生们为主体,合理的计划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确立学习目标之前应该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风格进行充分考虑,这样才能够实现因材施教,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结束语

将思政元素融入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的内涵,还能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高技机电专业发展趋势和新时代对工科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袁义邦.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04):57-59.

[2] 胡斌,黄帅.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模块化课程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49-51.

[3] 王燕鹏.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1,52(22):169-171+194.

[4] 管延菊.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1(11):140-141.

[5] 王璠,张利绍.高职机械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1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