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应用

/ 2

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应用

夏毅锐 ,戴京涛,苏洪波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  山东青岛邮编:266041

摘  要:本文在分析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专业基础类课程如何利用导学案在课前导学探究、课中讲解答疑、课后拓展训练三个阶段发挥好“导”的作用。研究表明,利用好导学案可以明显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在类似的基础类、专业基础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推广使用导学案。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 翻转课堂 导学案

1.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专业基础课程是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它的作用是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必要基础,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理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源自理论性更强的高等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将其向工程实际拓展,形成可以支撑本专业知识学习的理论体系,因此理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实际应用的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目的。

除个别专业基础课程外,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大多设置在第二到第三学期,这时虽然经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大学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各种不适应还是明显存在的。例如很多学生还未从紧张的高中学习和高考中舒缓下来;习惯于中小学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能力还较差;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多是简化好的理想化数学、物理模型,对工程实际问题如何解决并不熟悉。此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性明显。而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几乎每节课都有易混淆的新概念、独立性强而又难以理解的原理、应用灵活的解题方法。然而有限的教学时数使得课堂教学时间非常紧张,课堂信息量大,一次课往往要学习教材上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内容,对于习惯了中小学一次课只学习两三页内容并且有大量辅导课和习题课的学生们来说,短时间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是较困难的。专业基础课程系统性较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如果学生课堂学习中存在诸多未曾内化的教学内容,而课后复习不及时不到位,一旦某个知识点出现问题很容易形成问题的堆积,阻滞了学习的连贯性。因此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对教与学都充满了挑战,亟需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2.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世界各国教师的广泛关。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将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翻转为课前预习知识、课堂探究和内化知识、课后拓展训练。同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发生了翻转,学生由教学中被动的“配角”翻转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也由教学的“主角”转换为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这种教学模式与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的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建构主义理论是吻合的。

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前后的顺序型和逻辑性很强,教材中的知识是完备的、系统的,而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由于遗忘规律的作用,往往是不完善的。如何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摆在每一名教师面前的难题。在网络和多种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不仅可以把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可以是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建构主义的空间接近原则和时间接近原则。

翻转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能不能够转换自己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如果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没有提供良好的引导,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课后拓展训练任务不明确,很有可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很难排除与学习主题无关的文字、图片、声音等材料,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对于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如何在翻转课堂中进行引导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导学案在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前教与学的媒介,导学案的作用在于替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整体性把握,通过导学案的“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大方向的引导,承载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与教师的“教案”面向对象不同,“导学案”主要面向学生。在导学案中,“导”作为导学案的核心部分,教师构建导学案,明确指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框架和重难点内容,课前能够明确知道“这节课要讲的是什么”,“这节课的内容怎么学”,对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进行导引。对学生而言,导学案作为各种学习材料的指引与辅导,能够使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中很快进入角色,良好把握相应的知识点内容。特别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导学案可以根据各种学习资料制定内容指导和学习方法指导,能够将本节课内容的知识框架图提供给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通过知识框架图把握课前提供的教学资料中正在讲解哪一部分且能够明确知道该部分处于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什么部位。而内容指导的另一方面则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提示,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不能自己总结,也能够凭借导学案得到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提高其学习效率。

导学案的生存周期也不仅局限于课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导学案不仅在于课前的“导学”,包括课中进行知识引导吸收、课后巩固练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进行,教学活动围绕其开展,以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其学习自主性与学习兴趣。导学案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参考如下模式。1.课前的导学案要以问题为牵引。理工科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资源丰富,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资源等情况科学规划导学案,将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串联起来呈现给学生,并辅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做既可以充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又可以避免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学生学习的盲目性。2.课中的导学案要以知识结构框架为主导。课中讲解答疑中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翻转课堂内化吸收的工具,对部分学生起到指引与线索作用。通过教师讲授、研究讨论等形式,使有疑问学生能够良好解决课前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使认知能力较强、学习无疑问的学生再次复习,并能够通过其他人的提问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内容。这一部分的导学学案可以采用填空式笔记的形式,既可以保证学生笔记上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便于课后的复习,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兴趣。3.课后的导学案要以复习巩固、拓展提高为目标。翻转课堂的课后拓展训练环节相对薄弱,而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将课后部分主要设计为基于作业的学习评测和基于导学案的“查漏补缺”。查漏补缺中,导学案主要分为内容总结与课后反思。作为引导复习的工具,导学案在课后拓展训练阶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再次进行巩固和强化。

翻转课堂是符合当今理工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本文将导学案引入到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中,不仅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当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例如: 面对认知能力相差较大的学生,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课中讲解答疑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等。这些问题都提醒教师们在今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改善和优化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曹阳.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转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 燕乐纬,梁颖晶,王菁菁,孙作玉.“MOOC+翻转课堂”模式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