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王艳凤  ,赵伟

齐齐哈尔安康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31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 目的:探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法:2019.02~2022.07为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60例焦虑症患者为基数资料,顺序编码分组,护理方案对比探讨应用价值,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比患者(1)焦虑评分(SAS评分);(2)生活质量。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SAS评分、生活质量有积极改善状态,(P<0.05)。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可积极改善患者焦虑临床症状,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语言沟通;心理护理;焦虑症;护理效果

    焦虑症为常见精神系统疾病,可将焦虑症分为慢性及急性两种。当患者出现急性焦虑症后,临床症状以突发恐惧、紧张及焦虑情绪为主,患者还会出现窒息感、胸闷、濒死感。而慢性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以头晕、心跳加速、胸闷、气急为主,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应当积极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病情早日康复,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护理方案对比探讨应用价值,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为2019.02~2022.07期间,60例焦虑症患者为基数资料,顺序编码分组,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

对照组,18/30男患者(%),12/30女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42.50±0.11)岁;实验组,15/30男患者(50.00%),15/30女患者(50.00%),年龄21~65岁,平均(43.00±0.14)岁,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资料完整,自愿参与。(2)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3)患者符合焦虑症判定标准。排除标准:(1)脏器功能异常、肿瘤疾病、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2)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3)拒绝配合研究进程患者。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病情宣讲、住院环境护理及用药指导等。

实验组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语言沟通中,应当保持耐心及热情,着重倾听患者内心诉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信赖感,维护良好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焦虑、烦躁等情绪。同时,为患者展示治疗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对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护理过程当中,保持温暖善良性格特点感染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此外,当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应当对患者实施遵医嘱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1.4观察指标

探讨患者(1)焦虑评分(SAS评分);(2)生活质量。

1.5统计学方法

调研数据经SPSS28.0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格式统一为(IMG_268)、(n,%),相关数据结果采用T值、X2值完成校验,数据差异小于0.05表示为P<0.05。  

2结果

2.1SAS评分     实验组SAS评分(21.51±1.15)分;对照组SAS评分(35.55±1.29)分;实验组SAS评分相较对照组,数据改善意义积极。

表1 患者SAS评分对比 (±s)

组别

例数

实施前

实施后

对照组

30

66.51±1.33

35.55±1.29

实验组

30

66.26±1.47

21.51±1.15

T

--

0.69

44.49

P

--

0.49

0.00

2.2生活质量     实验组生活质量如下:社会功能(86.51±1.43)分、生理功能(64.65±1.31)分、情感职能(86.68±3.32)分、躯体疼痛(79.23±3.59)分、精神健康(78.19±4.52)分、躯体疾病(88.93±0.51)分、健康状况(79.26±7.23)分;实验组生活质量对比对照组,数据优化价值明显。

表2 生活质量对比(±s)(n=30)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社会功能(分)

66.51±1.42

86.51±1.43

54.36

0.00

生理功能(分)

42.53±1.12

64.65±1.31

70.29

0.00

情感职能(分)

58.16±3.59

86.68±3.32

31.95

0.00

躯体疼痛(分)

60.21±2.55

79.23±3.59

23.66

0.00

精神健康(分)

52.17±4.54

78.19±4.52

22.5

0.00

躯体疾病(分)

62.65±0.23

88.93±0.51

257.28

0.00

健康状况(分)

52.52±2.21

79.26±7.23

19.37

0.00

讨论

    当患者出现焦虑症时,常会伴随出现心理障碍问题,虽对患者生命安全没有严重威胁,但患者长期处于恐惧、紧张、焦虑情绪状态下,易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分析焦虑症患者诱发病因后发现,诱发机制可能与患者自身家族遗传、乳酸分泌等有密切关系

[1]。此外,部分焦虑症患者还会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对此,应当积极实施有效治疗。但焦虑症治疗过程较为漫长,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丧失治疗信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当积极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内容,帮助患者病情快速康复,改善预后水平[2]

    数据相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意义明显。通过对焦虑症患者实施语言沟通护理,可及时发现患者实际内心需求,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生活态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心理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法,结合循证医学内容,并在护理过程中倡导“以人为本”护理理念。通过对焦虑症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内容,可满足患者实际内心需求,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同时,在良好护患关系方面,有较好改善意义,积极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护理效果积极[3]

综上所述,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有效对患者焦虑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价值积极,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峰,汪丹,黄新英.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对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6):164-165+168.

[2]李春莲,梁超,苗陈颖.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03):721-723.

[3]王翠鹏,李涛,王玉婷等.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7):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