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唐盛世背后的医疗构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浅谈大唐盛世背后的医疗构架

王亚琴

华舍中心幼儿园兴华园区312000 

摘要:医疗是关系人民幸福和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隋唐时期的盛世背后,其医疗文化同样令人赞叹。本文围绕隋唐时期的医疗,从医疗的制度、医疗的环境等多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展开阐述。

关键词:医疗、隋唐、疾病、中药

前言

《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一书中提到:“医疗史、疾病史,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文化史的组成部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个必经阶段。隋唐时期,涌现了一批以孙思邈、赵元芳、甄泉、王涛为代表的、名垂千史的医学大师,建立了从中央到军队到地方名医的较为完整的医疗构架体系。其中,有不少至今医疗相关的思想和实践性的经验,到如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唐、隋医疗制度的异同

据《唐六经》记载,上朝的大夫比我们多得多。”隋朝的医生有一百二十名学生,唐朝则有四十名。另外,隋朝重视按摩,按摩师数量较多,分类也比较复杂。

与前朝相比,唐朝的医司设置更加详细,医官的分类也更加复杂,但数量不是增加而是减少,用您的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花在侧节上。”至于按摩师数量的差异,只能归因于前皇帝热衷于享乐,而唐皇帝崇尚节俭,崇尚治理。

与中央政府类似,每个州首府都有自己的医疗机构,其成员分为医生、助理教师和学生。助理教师和医生坐在主营,负责国家的主要医疗工作,“以百药救人治百姓”,学生则下放到地方,“负责国家领土检查治疗”。与中央政府不同的是,由于资源有限,地方医疗和教育没有分开,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进步和成长。

二、隋唐时期医疗发展的原因

隋唐时期,海上和陆上交通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唐代,医家重视药理学等的发展,设立药育所,这极大地促进药理学的发展和进步,因此,隋唐时期的医药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建立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并且,唐朝的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和繁荣,这也为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显示基础。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长安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文化在这里进行了融汇,这也使得医疗事业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与此同时,唐朝的疆域更广,南北医术也有差异,尤其是南方,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潮湿的地区,也被认为是“强制储存之地”。隋唐时期,医学水平总体上比前几代人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中央对于医疗发展的推动力量

唐朝的医疗体系源于隋朝,由于隋朝皇帝的无能,隋朝在两个朝代后就崩溃了,但却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科学医疗体系。唐朝的医疗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据《唐代六经》记载,前朝的医生数量远远高于唐代。隋朝的医生有120名学生,皇室有40名。此外,隋朝非常重视医疗,其医生数量更多,分类更复杂。唐朝有三省六部的政治体系,其医疗体系就像这棵树的果实。唐代中央管辖的有三个主要的医疗系统:一个是御医科,一个是庙省医药局,一个是药集局。在大规模流行病发生的情况下,皇帝经常派出御医部的官医为百姓进行医疗巡诊。在隶属于皇宫的御医署的管辖下,最高官员被称为御医,"掌管一切医疗行为",在他之下有四个医监,分别监督上述的医学、针灸、按摩、符咒四门学科。

在医疗主管之后,还有相关的勤杂人员,负责做文书工作。医疗部门有医疗主管、医生和医务工作者,他们主要负责治疗工作。除了专业的治疗队伍外,御医部还有一名药剂师,主要负责药材的种植和采摘。除了自己的药库外,御医署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还将药源和药师延伸到大唐各州县,"凡州县之药,皆收之"。此外,还有一个专门机构--医药司。这个机构专门为皇家服务,为皇帝工作,听起来很有面子,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工作。首先是看药。皇帝的药被称为御药,御药的制作必须严格按照各种药材的三性、五味、七情来进行。为了充分保证安全,生产过程要在各部门负责人的共同监督下进行,包括首席保镖。最后,御药和煎药、药丸、药粉都制成了。药品完成后,医生要品尝,并记下时间,然后才能封存,放在一边。为皇帝治病的医生被称为御医,理论上他们只为皇帝、嫔妃、皇子和帝国军队服务。御医是全国最熟练的医生,但也是最悲惨的职业。治病是天经地义的,但如果不治病,就会一直为自己的生命担忧。唐代医学能流传下来,得益于唐代较为普及的医学教育。隋唐时期医学经验的积累是这个时代医学发展的一大特征。

四、隋唐的主要名医

隋唐时期,在地方,涌现了一些名留千史的名医。较具有代表性的名医有如下几位:

孙思邈:主要作品有《千金方》、《千金翼方》。这些作品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到如今仍作为学习中医、中药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孙思邈对于疾病,对于治疗,对于药方的经验和其独特的思考。赵元芳:大业六年(610年),受命编著《疾病本源论》,这本书至今还在,其中,包含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骨科和矫形外科等多种科室的内容体系,信息量和实践性经验非常的丰富,该书共50卷,分为67个学科,包含1739种症状。已经作为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必选教材。王渡:为了挽救人民的生命,王渡利用他在红文馆任职期间所积累的医学知识,写了一部包含6900多个处方,名为《围泰秘籍》的著作。严泉:严泉年轻时,为了治好母亲的病,跟随弟弟严立炎学医,成为同代人的名医。孟诜 :他的主要成就是写了一本叫做《食疗本草》的书,这本书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治疗,即“药比食好”,该书展示许多食品在治疗疾病中的一些作用,概况了相应的治疗经验,他的理念至今仍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不少的医生仍将其观点落实到疾病的防治以及疾病的康复上。

出来一些名医外,在隋唐时期,有不少的算命先生开始盛行,作为江湖郎中,他们通常具有一定游学经验,具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治疗手段,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百姓的一些小疾病。

五、隋唐时期的兽医

奔赴战场时,随军有军医,当然也有兽医。兽医治疗的相关理论在隋唐时期,逐渐的发展起来。例如,对待马和对待士兵很相似。由于马匹数量众多,兽医必须准备等量的马药,也会准备相应的处方以备急用。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兽医们通过不懈的研究,对马有了深刻的认识。《唐六经》中说:“马之病,必以灌。”马常患五种病:筋劳、骨劳、皮劳、气劳、血劳。隋唐时期的兽医,已经实践和总结出来关于马的上述每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我们的李楚元曾写过《太白隐经》,这是中国古代道教的一部综合军事著作,书中对马的描述五花八门。这本书一开始就谈到了马对军队的重要性。”这匹马对军队很重要,因为它很重。”之后,作者细致地解释了马容易患的疾病和预防方法。所谓“马有四百八病,在调节寒热时,宜牧养休养之性,不可忽视。”

六、隋唐时期的军队医疗

军队医疗对于报账军民基本的生活秩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和平时期,中央禁军的医疗由寺前省商医局负责,而南洋军则更像是皇帝的私人武装,南洋军的药品由太昌寺供应。

以上是在安全期间建立的。有“水无恒形,兵无恒力”的说法,战争时期也有专业的医疗机构。根据《疾病医嘱》,每500人上战场时要安排一名医生。军队出征时,需要携带大量的药品,按照每人一份的规格配制。带来的药物可以治疗伤口、疟疾和其他疾病,确实是回家旅行的必备药物。此外,在打仗的时候,我们经过的每个省或镇也有义务提前准备药品以备不时之需。隋唐时期较为完备的军队医疗体系是隋唐统一繁荣的重要保障。

总结

在晋隋唐将近600多年的历史中,伴随着制度对国外的开放,先进文化的交融以及本土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隋唐时期,医疗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留给我们许多的与中医药以及传统文化等有关的宝贵的资料。同样,隋唐时期抵抗传染病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至今仍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博古通今,对于隋唐时期的医疗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剑叶. 唐代皇帝医疾制度之探究[D].苏州大学,2019.

[2]李杨,程伟.隋唐时期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互动发展文献考略[J].江苏中医药,2018,50(03):73-75.

[3]丁嘉烁.唐代僧人的医疗活动——以唐太宗时期长安僧人为例[J].中华医史杂志,2017,47(0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