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3

摘要:通过对贵州省仁怀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生产布局情况、保供情况、市场建设情况、种植效益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了生产和产销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等几方面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推动仁怀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蔬菜生产;蔬菜产销;发展建议

蔬菜产业经济效益高生长周期短仁怀市七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仁怀市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以基地建设为抓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按照“稳定供应、提质增效、保障安全、环境友好”目标要求,转变生产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产业现状

(一)蔬菜发展情况。近年来,仁怀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市场经营主体等形式,招商引进贵州茅台流域东升农场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培育了仁怀市黔旮旯农牧专业合作社、贵州黔满益有限公司等本土农业企业,建成茅台集团保供蔬菜基地6个,同时发展了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目前,全市全年蔬菜种植15万亩,产量25万吨,商品蔬菜1.5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6000余亩,城郊蔬菜9000余亩,20亩以上大户23户,种植蔬菜的专业合作社、公司、农场共12家。

(二)蔬菜生产布局情况。五马镇、鲁班街道、坛厂街道等主要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和供粤港澳大湾区;长岗镇、后山乡、高大坪镇、喜头镇和学孔镇等高海拔区域主要发展夏秋冷凉蔬菜;茅台镇、九仓镇、火石镇等低热河谷乡镇主要发展早春蔬菜。

(三)蔬菜保供情况。全市蔬菜全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25万吨,按生产到销售端0.3的损耗系数,实际可供量17.5万吨,全市约75万人年需求量为13.69万吨(按人均每天消耗500g标准计算),可满足市民常规蔬菜需求。但由于区域、气候等因素,容易出现春淡(3—5月)和秋淡(7—10月),即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在3—5月份和7—10月份短缺,瓜果类和豆类在10月—第二年5月份出现短缺,而正季节蔬菜尤其是秋冬季蔬菜出现过剩,多数农户用于自食和饲料,形成商品蔬菜较少。

(四)蔬菜市场建设情况。目前全市建有23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主城区有15个生鲜超市,社区菜店15个,平价肉(菜)菜专柜(店)10个。

(五)蔬菜种植效益分析。蔬菜基地按亩销售量约2000公斤,亩产值3200元,按大宗且效益适中的品种测算,每亩地投入2400元计算,其中:土地租金800元/亩,需投入生产物资400元,人工费1200元(按照每亩地需人工8个,每个人工费150元计算),亩纯收益800元。

二、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生产方面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全市连片平整土地少,土地零星破碎,能够保障灌溉水源需求的耕地少,机械化程度低,基本上为人工露天栽培,生产设施不完善,没有冷链设施和采后处理设施,增加了生产成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弱。

2.资金投入不足。仁怀市蔬菜产业底子薄、基础差,亩投入达千元以上,相关农业企业和种植户在发展初期投入能力有限,同时蔬菜产业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体系仍不完善,致使生产企业不具备有较大的发展规模[1]

3.龙头企业示范引领薄弱。仁怀市2013年引进的贵州茅台流域东升农场有限公司其规模也仅有1500余亩,示范带动能力也较弱,现有的蔬菜配送公司除了供茅台集团职工食堂的3个蔬菜基地运营基本正常外,其余配送学校的公司均未建立相应的基地,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机构不健全,整体运作能力不强,散户经营方式无法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也严重缺乏职业经纪人,市场信息不畅通,缺乏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加工水平低。全市蔬菜加工企业目前仅有“坪营盐菜”“学孔黄花”两个初加工产品,但其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也未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老百姓虽有自制酸菜、盐菜、糟辣椒等习惯,但由于缺乏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企业,冷链加工仓储设施也不够,蔬菜采后预处理、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水平低,因此仁怀市蔬菜基本以鲜销为主,产业链延伸和增值能力较薄弱[2]

5.商品化不高。全市2021年共种植蔬菜15万亩,产量约为25万吨,全市蔬菜平均亩产量1.5吨,与专业蔬菜基地亩产量3—5吨差距大,商品率低,且规模化蔬菜基地仅6000余亩,除贵州茅台流域东升农场有限公司在五马协农村和坛厂楠木村建有1500余亩基地,仁怀市黔旮旯农牧专业合作社在高大坪桅杆村和鲁班街道隆堡社区建有500亩蔬菜基地外,其余的基地规模比较小,规模大的就300亩左右,小的只有10多亩,大部分为农户自种,品种多、规模小,种植技术含量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

6.品牌不突出。目前仅有贵州茅台流域东升农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菜心单品蔬菜并且部分认证了绿色和有机蔬菜,仁怀市黔旮旯农牧专业合作社注册了

31个蔬菜商标外,其余农户均无认证和注册商标,并且无特色蔬菜,缺乏蔬菜区域品牌。

(二)产销方面存在问题

1.市场体系不健全。目前,中枢城区虽有5个农贸市场,主要用于零售,没有批发市场,城郊的菜农挑着菜篮子满街转,蔬菜批发就在一转盘至金庭水岸等路段,种植大户和蔬菜批发商就在此把蔬菜批发给固定的摊贩,形成了马路市场,影响城市形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没有专业的批发市场,难以满足零售商、超市、学校等的配菜需求,使得本地蔬菜销售困难[3]

2.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目前所有的蔬菜市场都没有建立蔬菜安全准入机制,市场上绿色、有机蔬菜销售和其它蔬菜混杂在一起,市民无法分清,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损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者的利益。

3.产销对接不畅通。目前仁怀市的蔬菜销售仍处于传统的销售方式,靠菜农运到市场上进行批发和零售,销售网络不健全,没有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手段,健全质量追溯体系。

三、建议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一是“高粱+蔬菜”的发展模式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仁怀市已建成的高粱高标准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地,大力发展高粱基地轮作蔬菜,规划发展5—10万亩,选择最适宜仁怀市秋冬季蔬菜品种,使秋冬季蔬菜单品化、规模化、产业化,通过3—5年的培育和发展,力争蔬菜成为仁怀市仅次于高粱的优势特色产业,主攻外地市场[4]二是继续巩固和发展已建成的保供蔬菜基地,发展更多商品蔬菜基地,更加保障仁怀市城镇居民的“菜篮子”需求。三建立完善蔬菜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市场管理体系。四是建立从基地到市场的产、供、销协调机制,做到蔬菜生产的科学合理布局,最终达到在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蔬菜产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提升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是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建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基础设施、保险制度和品牌建设。三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培育,加大新品种试验示范、科技推广力度。同时金融机构对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支持,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四是市相关部门要大力给与政策支持,提供产业发展要素保障。

(三)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是转变经营模式。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分散经营户以入股的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菜农产前、产中、产后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规范发展新型业态[5]。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服务主体,不断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现蔬菜产供销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五是建设一批对外档口和培育有一批职业经济人,有效对接衔接市场。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最大决心、最有力举措、最过硬作风抓招商,健全招商机制,打牢招商基础,构建完善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机制。瞄准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央企、国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着力引进一批蔬菜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龙头企业来仁怀市发展,促进仁怀市蔬菜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产。

(五)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一是加强对蔬菜新品种引进和化肥、农药等市场的监管,严防假冒产品的销售,强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为,引进推广生态、高效、安全的蔬菜农资,保证蔬菜生产投入物质的安全。二是加强蔬菜从农田到餐桌的供应链监管模式,制定产业链各环节标准,形成全程标准化指标体系,建立品牌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平台,实现品牌蔬菜质量全过程控制和监管,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制度,严格按标生产,达标才能准许销售,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推进“两品一标”认证和申请商品注册,充分利用50万亩有机地块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仁怀蔬菜”高端品牌,提高仁怀市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六)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开展政策性蔬菜保险,建立健全仁怀市政策性蔬菜种植产业风险转移分散和保障机制,开发适合仁怀市蔬菜生产的保险产品,扩大蔬菜保险的覆盖面,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技术指导要配套,农技干部要下沉,到镇到村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为基地发展排忧解难,采取集中培训、乡级分级培训,村级包片实地指导、并以田坎会、院坝会、现场指导等相结合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多层级多模式开展蔬菜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关键节点关键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蔬菜产业技术到位率。

三是技术培训要到位。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蔬菜试验示范,促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在仁怀市的推广应用,提高蔬菜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增强仁怀市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翎凌,李姗蓉,况觅,.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22(01):1-3.

[2]张庆华.平罗县设施瓜菜产业发展现状、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1(24):100-101.

[3]普布顿珠.日喀则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西藏农业科技,2021,43(04):79-82.

[4]邢丽敏,陶跃顺,宋培培,.平度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1(12):38-40+260.

[5]赵晓晨,赵家进,刘跃明,.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蔬菜,2021(12):1-4.DOI:10.19928/j.cnki.1000-6346.2021.5028.

作者简介:张元梅(1986-),女,汉族,贵州仁怀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