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5
/ 2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

赵晓军

河北省邯郸冀南新区高臾镇高臾学校 056500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进,数学教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学生量感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师群体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量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只有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设计教学环节,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量感的培养效果。基于此,本文围绕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展开探究,以期为数学教师提供有效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科目,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基础。量感作为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数学能力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对计算以及数字形成一定的感知,其不仅是小学数学教育标准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但在现阶段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当中依旧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而如何有效的解决其中的不足之处,便是数学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提高知识与生活的衔接性,帮助学生积累量感认知

根据小学数学教育标准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同时还需要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量感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之一,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程度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学生在提高自身的量感后,能够对数学中“多”与“少”的概念形成一个较为直观、明确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计算效率。

一方面,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逐渐的渗透,并由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衔接,另一方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并更好的激发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必须要提高知识与生活的衔接性,确保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生活化。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厘米、分米、米》一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长度知识,便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衔接,组织学生实际进行测量实践活动,利用格尺测量书桌桌面的长与宽、书桌的高度以及书本的厚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中测量生活实物,如树与树之间的间距、球场的宽度等,并在此之后让学生对比估测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的数值差,通过反复测量、对比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对于长度的正确认知,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量感[1]

加强学生对的意义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学生对量的意义的理解程度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成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从概念方面来看,量的意义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数学意义,即数字在数学背景下所具备的区别性;第二个方面是现实意义,即数字在现实背景下所涵盖的意义。二者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

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注重量的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在日常中主动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并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以此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量感。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千克和克》一课的数学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虽然普遍都能够了解“1千克=1000克”的概念,但对于其实际重量并不具备清晰的认知,因此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电子秤进行数学实验,同时为学生渗透有关量的意义的教学,并为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发放便携式挂秤,由学生自主选择较小的物件进行测量,以此潜移默化的形成量感。

三、教学结构趣味化设计,注重课内外内容衔接

在传统教学当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普遍缺乏趣味化设计,通常都仅仅是按照流程化的设计,即知识讲解、课堂互动、习题练习、分析立例题等,而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并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培养量感,且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结构进行趣味化设计,不仅需要对课内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同时还需要重视课外内容的衔接,并将课内外内容进行融合,以此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量感[3]

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若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量感,便必须要调整数学课程的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并准确把握教学与量感培养之间的平衡,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衔接力度,并对教学进行趣味化设计,加强学生对量的意义的学习,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从而有效的完成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量感。

参考文献:

[1]曾媛媛. 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量感——"厘米的认识"教学片断与思考[J]. 小学数学教育, 2021(1):2.

[2]许贻亮.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两条进阶路径[J].福建教育,2022(31):39-41.

[3]周婷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J].名师在线,2022(1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