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顾文文

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常州   213200

摘要:目的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轮转的实习生13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常规教学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科轮转的实习生14名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生教学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  结果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列举典型案例进行病例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拓展,有效提高了实习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妇产科学质量。

关键词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妇产科;临床教学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包括妇科学和产科学两个学科,产科学主要处理妊娠生理、妊娠病理及围产期保健问题,妇科学则是处理产科以外的女性生殖器官疾患及计划生育等问题。由于妇产科疾病不仅限于该学科的疾患,妇科肿瘤、围产期疾病等常涉及内科、外科等其他学科,对医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指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病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并围绕该病例展开分析,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和临床教学,该方式与传统单项授课方式不同,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本文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轮转的实习生13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科轮转的实习生14名作为观察组,所有学员均顺利完成在本科室的教学任务。收集学员的资料,其中对照组13人,男6人,女7人,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90±1.12)岁;观察组14人,男7人,女7人,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9.13±1.03)岁。纳入标准:学员全程完成本院妇产科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理论知识。排除标准:教学过程中有病假、产假及未按规定完成培训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参加理论考试或操作考试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常规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大纲和本科室常见疾病,制作教学PPT,组织2~10名学员在示教室进行授课,由带教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操作的教学主要在模型或模拟人上进行操作的演示和讲解,由学生自主练习。观察组则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联合床旁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带教老师选出本科室典型病例数个,组织2~10名学员在示教室进行授课,首先汇报病史,要求学生根据病例特点、实验室指标、查体结果等作出诊断,此外学生经讨论后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点评,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指出不足之处;同时对该病例中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知识点的拓展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下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解答、汇报。如子宫颈癌患者部分可合并有基础疾病,应在手术前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药以调整其血压、血糖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其手术耐受性,术前可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术后监测患者的个体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学员教学前及教学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  

1.3.1 理论考试成绩: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本科室实际工作情况编写难度相似、知识点覆盖相似的试卷3~5套,在教学结束后进行闭卷书面考试,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越好。

1.3.2 操作考试成绩:由带教老师组织学员进行操作考试,内容为本科室常用操作,根据学生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手法、消毒隔离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该名学生操作越好。

1.4 统计方法:数据经核对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两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2  两组学生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分)

组别

人数

理论考试成绩

操作考试成绩

观察组

14

95.58±2.06

94.49±2.48

对照组

13

90.17±2.28

89.96±2.55

P

<0.05

<0.05

3、讨论

妇产科属于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防治,妊娠和分娩的生理、病理变化,难产与高危妊娠的预防,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等,在保证女性生殖健康与各种妇科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疾病的常规治疗外,由于疾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并涉及其他学科,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此外由于病变部分涉及女性隐私部位,对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医学人文等也提出较高要求。目前,妇产科本科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法,虽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由带教老师选取典型案例作为教学依据,学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诊断并制定相应的诊疗计划,期间对案例引申出的相关知识予以拓展性的讲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该教学方法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在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夯实临床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对其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入[3]。本文在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点,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文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和妇产科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兰,娄燕,杨博.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4(10):74-78

[2] 强泽好.病例导入式教学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111-112

[3] 程巍.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在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7):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