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家校合作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陆璐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110014

摘要: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极大提升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心理教育方案,让学生感受到心理教育对自己的积极作用。教师还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传授家长更加科学的引导教育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

引言

在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引导,更离不开家长的沟通和教育。中国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一直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他们不必太担心。传统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无法继续向前推进。现代教育体系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它不同于以提高文化素质为目的的文化课教学和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体育教学。它不可能独立存在于教育之上,它是专门为教育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必须注意环境、氛围和教育活动;而且因为其自身独特的心理活动,也决定了教学规律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内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教育过程中,除整合相关教育内容外,还应整合其他相关信息,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所家校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目标统一化。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改变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内容上的沟通,建立了互补关系,实现了理想的教育成果和目标。家校教育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在小学生发展和成熟的道路上,教师和家长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作用。因此家校合作,给予小学生双重关心与爱护,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家校合作的实施模式单一

当前,家校合作模式主要为“以校为本”,学生、家长普遍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将该模式丰富为“以家为本”和“以生为本”,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以家为本”即学校将家庭作为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切实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指导;“以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可通过发现问题、寻找方案、联合家长等方式,因材施教、因生施策。

(二)学校提供的指导不够完善

学校只注重某些特殊的活动,却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来使命。学校应当注重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家长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安排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缺乏互动性、针对性和延续性。例如有的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采用简单的灌输方式,缺少与家长的互动。有的学校没有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施计划,导致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而有的学校心理教育随机性极大,缺乏连贯性。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策略

(一)统一教育观念

许多家长的传统观念是让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把学生交给学校,所有的教育便是学校的,他们什么都不担心,他们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与学生没有心理接触,并且不能给予他们良好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教育。传统教育是家长和学校不配合、不互动,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因此,家长应该在学生成长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他们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给学生一些爱的鼓励。从沟通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正确引导消极和极端的心理。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经常沟通教育方法和学生动态。双方都应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真正体现出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在与学生家长开展合作时,就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这种理念支持下,家校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强的效果。许多教师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往往只注重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平时行为品质和成长状态的反馈,这种方式也会影响家长对心理教育的认知,认为学习比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双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都采取了忽视的态度,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被家校双方有效觉察,家校合作也无法体现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要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平时就要做到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平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全面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身体素质、行为习惯、情绪状态等各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状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进而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关心教育,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要真正凸显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平时还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结合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信息,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让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例如QQ、微信等,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拓宽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家校合作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提升合作效率。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时,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经验出发,利用学生能够明白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育内容,并通过教育学习改变自身的思想状态,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三)合理借助互联网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在与家长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也要善于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合作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学校可以设计校园网站,平时在网站中定期更新学生的学习活动信息,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网站展示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成果,确保学生家长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了解到学生在校状态,以及学校心理教育内容,进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在家里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合作,展开家校合作共同辅导,有效提升作业辅导效率。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在缺少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写作业的效率就会降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后,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练习,让学生家长在学生写家庭作业时进行有效辅导。基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对家长提出不同的辅导要求。例如,在与学习困难生的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要尽量详细地告诉家长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会家长有效的辅导方法,让家长在学生写作业时尽量陪伴,因为这类学生大多缺乏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意识,家长在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中耐心细致地陪伴,能够确保家长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辅导。在与中等生的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可以让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不要第一时间就告诉他们答案,多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大脑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确保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引导下,更好地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在与学习优异生的家长进行沟通时,因为这类学生本身具有更强的自律性,教师无需对家长提出更多的要求,只需提醒家长平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一旦发现学生的身心出现异常状态,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学生成绩下降,影响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发展。

结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家校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双方都能与儿童真诚相处,理解儿童的思想,才能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曼军.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2020,0(3).

[2]李小霞.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5,0(15).

[3]刘卫红.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