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文本教学的第一步,达成阅读第一课时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进入文本教学的第一步,达成阅读第一课时目标

郁丽敏

江苏省张家港市蓝天学校    215632

【概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有相应的达成教学目标。本文以小学高年级语文(部编版)两个教师的教学为例,阐述教师指导学生进入课文教学的第一步的做法,旨在达成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关键词】文本;阅读;案例;启示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程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对于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设计思路是:初读课文,认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但是近年来一些语文教师所上的公开课引发了笔者对第一课时的重新认识。

一、2个案列

【案例1】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魂》,张老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分段。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抓住关键语言材料,学会读中感悟,重点体会。

初看,张老师制定的这一目标看起来有一定挑战性,但张老师在一种轻松、惊讶、激动、崇敬的氛围中落实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听课教师啧啧称赞。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本课教学张老师让孩子回忆牙疼的感受谈起,再采用视频电影《青年刘将军》和段落同步学习法,学生阅读与画面结合,感受和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读准,到读好,再到复述,层次鲜明。有些老师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重点抓字词练习,我们觉得太浅了,教师应该避免教学内容太浅、教学太慢、多次的重复学习,摒弃机械的记忆和训练,促进学生的“迅速发展”。

【案例2】六年级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李老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扎实做好检查预习:检查字词认读, 会读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明确中心句。

3、朗读并交流课文,课文内容在脑海中留有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4、再读课文,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李老师在教学中从检查预习开始,带领学生认读字词,并进行小游戏生字词闯关活动,再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读课文,便直奔重点,让学生思考:本文中心句是哪句?在夏天里快速成长的东西有哪几样?夏天,万物生长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出来。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悟,彰显出“本色”而“简单”的无限魅力。

二、几点启示

上述2节高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各有特点,但都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文章为载体,挖掘语言规律,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熏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生的阅读期待

两个老师都重视“阅读期待”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就已存在的一种追求知识的迫切愿望。”第一课时的导入环节,应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运用直观导入、质疑导人、联系背景导入、悬念导入、语言渲染导入等方式,迅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比如:张老师让学生回忆牙疼时的感受,学生都说难受,疼得要命,教师自己也说说怕牙疼,但话锋一转,接着介绍一位共和国将军,对他来说牙疼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就是被誉为“军神”的刘伯承,为什么人们叫他“军神?” 学生很感兴趣,这样唤起了学生“阅读期待”,学生有“一读究竟”的强烈愿望。

2、要体现“读霸课堂”

学生默读,自由读,朗读等,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在教师引导下有层次性地读。要知道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理解感悟,学生的语感培养、语言积累,靠的都是读。于永正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读通”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朗读课文,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比如:在学习《夏天里的成长》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读,再齐声朗读后,老师说夏天时,生物生长速度快到如此程度!作者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字“快”来形容,而是连用几个形容词来表达,叫学生找出,并指导学生有节奏感、语速快点、欢乐地态度,让学生体会夏天万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读、充分说,在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中,把课文读出了“动感”。

3、要紧扣重点,解读文本

崔峦指出:语文教学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即: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也就是说教师要合理取舍内容,进行语文训练。第一课时教什么,教到哪里为止,都依赖于教师在钻研文本、解读文本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比如:张老师扣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军神》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你是军人!” 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等句子的理解和体会,学生感悟“军人”特质,感悟“军神”特质。

4、要关注语言实践

文本是“教材的例子”,只有让学生真正触摸文本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学生在理解夏季东西生长最快的特点,李老师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在比较中评词析句,体会用词造句的精当与巧妙——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提问:夏天,你周围的事物还有哪些也在生长?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说一说,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创作。学生结合自己经验,开始联想,最后同桌相互介绍,再点名学生上台描述。有的学生说出:夏天,梨树也在快速地生长着,端午节后,梨就长得像小拳头了;我养的蚕一夜之间就做了一个严严实实的蚕茧!。整个课堂,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

总之,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围绕学段特点、单元主题目标和训练重点,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紧扣教学内容,力求明确、具体,从而可操作、可测量。第一课时的教学贵在简洁、朴实,是引领学生走好进入文本的第一步,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的基础,就不会因为学生第一节课没很好地掌握而成为“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军神》,《夏天里的成长》均选自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