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探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沈佳丽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邮编:3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来源及其影响因素,为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及急诊护理人才的储备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急诊科2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以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了解入选者工作压力的主要表现和来源。结果:23名入选者中压力源以工作负荷为主者占比39.13%,以工作环境为主者占比30.43%,以工作风险为主者占比13.04%,以技能考核为主者比17.39%。结论:急诊护理高负荷、高风险、高业务水平、工作环境紧张的特点明显,为确保急诊护理人员供需平衡、急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以及急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管理层需要围绕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减压干预。

关键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影响因素;干预对策

急诊科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其接诊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且多为危急重症者,故工作节奏快,而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面对接踵而来的就诊患者,大部分护理人员会存在精神压力[1-2]。另一方面,医院对急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标准及要求,使得护理人员陷入强压环境中难以自拔,直接造成急诊护理人才的流失,甚至会影响急诊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而,探究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十分关键。现将本院23名急诊护理人员的调查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组研究样本均为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急诊科在职23名护理人员,其中男性4名,女性19名,年龄为22-48岁,均龄为(33.35±2.55)岁,工龄为3-24年,均龄为(7.14±1.35)年,大专文凭者3名,本科及以上文凭者20名,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有9名、12名、1名。

1.2方法

参考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结合急诊科实际调整量表具体内容,待改良式急诊护士压力源量表的可信度得到认可后,对2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五大方面十五个条目,具体有工作负荷、工作环境、工作风险、技能考核和其他,细则如“医疗纠纷”、“担心工作失误”、“其他工作量大”、“倒班”、“接诊量大”、“工作环境嘈杂”、“主治医师挑剔”、“工作气氛失和”、“患病/安全风险”、“专业知识欠缺”、“设备/器械操作不熟练”、“缺乏继续学习和深造机会”、“管理人过分批评”等,每个条目的分值范围为0-4分,得分与压力呈正比。

2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23份调查问卷表,回收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达100.00%。23名入选者中压力源以工作负荷为主者9名,占比39.13%,以工作环境为主者7名,占比30.43%,以工作风险为主者3名,占比13.04%,以技能考核为主者4名,占比17.39%。

3压力源分析

3.1工作负荷

急诊人流量大,接诊患者数量较多,而急诊护士相对较少,因而工作负荷较重,而为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有限的护理人员频繁倒班,打乱正常的生物钟,而长期作息不规律对内分泌、神经系统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女性护理人员极易出现月经紊乱、神经衰弱、睡眠不足等症状,加重护理人员的思想负担,使其难以产生工作动力和热情[3]

3.2工作环境

急诊科所接受患者病情复杂,部分患者因病情危急就诊时多人陪伴,因担心患者的病情家属往往难以自控,稍有怠慢便会放大对医务人员的不满和指责,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护理人员谩骂不止、殴打,无疑会加重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疲劳感[4]。同时,嘈杂的就诊环境、人口密集的就诊区域,常令护理人员压抑难平,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无法松懈、不敢松懈。另一方面,在处理抢救工作的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对不满的家属和患者进行解释,这便需要急诊护理人员的承压能力、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沟通能力等均处于较高水平,方可自如应对。

3.3工作风险

首先,急诊接诊患者病情危重,尽管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仍有无法成功抢救的病例,但是部分患者家属咄咄逼人,会放大护理工作中的小小失误或是对护理人员忙于抢救工作无法满足其护理需求的现状存在强烈的愤恨情绪,引起医疗纠纷,甚至会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攻击,使得护理人员担忧自身的安全或是担心发生的医疗纠纷对自己职业生涯、名誉的影响等。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因对主治医师不满而无处宣泄,将护理人员作为暴力报复的对象,迫害其人身安全[5]。另一方面,接诊过程中,部分急诊护理人员无暇或是无意识顾及进行自我保护,很容易被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加之工作节奏的紧促,护理人员不得不争分夺秒,在使用部分医疗器械时很容易误伤自己,导致职业暴露[1]。此外,急诊护理人员常年与高分贝急救设备或是存在辐射的医疗器械接触,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3.4技能考核

近年来,急诊医学不断进步,加之各式各样医疗器械的开发和利用,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急诊护理岗位的业务水平、沟通能力、理论知识等综合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一方面承受着医学界发展趋势对自身就业带来的无形压力而产生自危感,一方面还需要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应对院部的业务考核、晋升压力等。另一方面,紧张的医护患关系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使得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而这也成为急诊护理人员的必修课。总之,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下承受着无形和有形的压力。

4干预对策

4.1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护士应该学会理解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学会并运用沟通技巧,结合患者病情、情绪等因素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一些耐心和体贴,拉近护患间的距离,使护患问题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急诊科护士的压力。同时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改善医护之间的关系,使医护双方充分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研究发现,同事支持使其获得归属与安全感,能有效缓解护士压力。

4.2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医院应为护士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激发护士对学习的兴趣。急诊科护士需掌握全面的医疗护理知识及技能,尤其是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因此,在条件允许下,护士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难题,减轻因自身技术问题带来的压力。

4.3 合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度,从而护士缓解人力不足、工作强度大带来压力,减轻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作出差错风险。同时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护士身心愉悦,提升工作效率。

急诊科是各个医院的窗口,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应该减轻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压力。护士自身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巩固医疗知识及急救技能,要学会自我减压。对于医院来说,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对于社会来说,充分认识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对护士给与充分的尊重,改善护患、医护关系,可有效减轻护士焦虑情绪,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5 小结

急诊科工作负担重、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已被广泛认可,而急诊护理人员是医疗暴力事件的高危人群亦成为不争的事实,故有必要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干预对策,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消除其职业疲劳感,为急诊护理岗位人才的储备、培养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本研究结果显示,23名入选者中压力源以工作负荷为主者占比39.13%,以工作环境为主者占比30.43%,以工作风险为主者占比13.04%,以技能考核为主者比17.39%,提示急诊工作特点及性质是护理人员压力源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高负荷、高风险、高业务水平、工作环境紧张的特点明显,为确保急诊护理人员供需平衡、急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以及急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管理层需要围绕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减压干预。

参考文献

[1]陈艳.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感、自我效能及心理控制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8):14-16.

[2]王明丽.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相关因素调查及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0,41(05):349-350.DOI:10.13845/j.cnki.issn1673-2995.2020.05.012.

[3]苏元英,张莉莉.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及心理状态50例调查分析[J].华夏医学,2020,33(03):143-146.DOI:10.19296/j.cnki.1008-2409.2020-03-040.

[4]徐永娟,刘志梅,位兰玲,杨富国.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资本对共情疲劳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6):2162-2167.

[5]靳競,韦莹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9):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