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改进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9
/ 2

PDCA循环在改进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的应用

李得龙

延边脑科医院, 吉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33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改进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应用PDCA循环的价值。方法:于2021.8-2021.12实施PDCA循环管理,设置为实施后,样本共计纳入5000例,2021.1—2021.7在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将其设置为实施前,样本共计纳入5000例,对比实施前后不合格样本率。结果:实施后的不合格样本率(0.10%)相比实施前(0.28%)要少(P<0.05)。结论:将PDCA循环引入至改进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可获得理想效果,对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质量控制

标本检验质量对临床诊疗水平有直接影响,若标本检验失误会导致诊断失误,对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负性影响[1]。因此,近年来,检验科与临床对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视。临床检验分析包括了多个环节,如检验申请、标本采集等,参与人员包括受检者、护理人员、医生以及标本送检人员等,在此过程中有较多影响因素会对标本检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加强对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的管理,减少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2-3]。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改进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运用PDCA循环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8-2021.12实施PDCA循环管理,设置为实施后,样本共计纳入5000例,2021.1—2021.7在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将其设置为实施前,样本共计纳入5000例。

1.2方法

1.2.1计划

组建质量改进小组,由检验科、医务部、送检科室、信息科组成质量改进小组,小组成员应收集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相关数据,对影响因素、不合格类型、发生风险等进行分析,并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目标。

1.2.2执行

质量改进小组中各科室应协调工作,根据质量控制计划展开管控工作。包括对检验分析前标本信息进行记录,并对分析前流程进行梳理,予以检验科展开管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根据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情况细化标本采集、送出、接收、检验等环节的操作流程及操作标准,并针对不合格操作行为及不同类型不合格标本制定相应处理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明确标本采集方法、标本合格的判定方法等,当出现不合格标本时应将其退回,对合格的标本可进入正常检验流程。在退标本之前应与临床进行沟通,并将不合格原因及标本信息进行记录。同时,应将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及采集方法等印刷成册发放至各科室,并对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科培训,包括各类型标本采集方法,如尿液、血液、粪便等,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1.2.3检查

每月定期对不合格样本情况进行检查,对不合格样本的类型、责任人、采集时间及患者信息进行统计与汇总。同时,应将不合格标本发生情况纳入至质量管理考评中,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1.2.4改进

根据每月不合格标本发生情况对其类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及原因,并针对不同类型不合格标本错误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及预防措施。如针对标本采集失误问题应加强培训与考核,严格实施相应奖惩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度。针对患者个人因素引起采集失误,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向其讲解各类型标本采集前需要注意事项。同时,将改进措施及对策应用在下一个月的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工作中,并对实施情况及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进行监测,以此不断优化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前后不合格样本数。

不合格类型:于实施前后检查,纳入标本凝集、标本类型错误、样本丢失、采集时机错误、标本溶血、采集量错误、标本容器错误。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计算用spss26.0处理,计数资料:n(%),检验,计量资料:(±s),t检验。于统计学维度描述有差异:P<0.05。

2结果

2.1不合格样本数

实施前有14例不合格样本数,发生率为0.28%(14/5000),实施后有5例不合格样本数,发生率为0.10%(5/5000),比照实施前,实施后各类型不合格率均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不合格样本数(%)n=5000

组别

标本凝集

标本类型错误

样本丢失

采集时机错误

标本溶血

采集量错误

标本容器错误

不合格率

实施后

1(20.00%)

2(40.00%)

0(0.00%)

0(0.00%)

0(0.00%)

1(20.00%)

1(20.00%)

5(0.10%)

实施前

2(14.29%)

5(35.71%)

1(7.14%)

2(14.29%)

1(7.14%)

1(7.14%)

2(14.29%)

14(0.28%)

--

--

--

--

--

--

--

4.271

P

--

--

--

--

--

--

--

0.039

3讨论

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会对检验报告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判定包括标本类型、容器、采集量、采集时间、运输时间、患者信息等多个内容,且每个项目所涉及的人员均有差异,因此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4-5]。对此,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强对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标本不合格率相比实施前要低(P<0.05),由此说明,在改进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实施PDCA循环法有显著效果。原因分析为:PDCA循环是通过实施制定管控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计划实施情况、针对问题制定改进策略并实施四个环节对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进行管控,并循环实施上述四个环节管控可有效减少影响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合格率的因素。如通过选取检验科、总务部、信息科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质量管控小组,可起到多学科协作管理的作用,能够对各个科室及人员因素加强控制。在制定管控计划时对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标本采集、运送等多个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明确,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计划,可使质量控制更具针对性、系统性,能够为检验人员、护理人员提供工作依据,可减少管控制度、操作流程不合理对标本质量的影响。同时,加强对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测,可使事前、事中监管更加有效,并根据管理制度及改进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优化制度并将其应用至下一标本质量管控中可有效加强事后管控的有效性,且能够在循环管理中,不断优化管理制度,减少问题,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综上,将PDCA循环引入至改进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中可提升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临床应用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冶秀兰, 马玉莲. PDCA循环联合移动护理终端PDA在临床血标本检测前质量管控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0, 10(27):123-124.

[2]郑红云、张平安、吴泽刚,等. PDCA循环在羊水染色体标本分析前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7):808-810.

[3]郭宏林, 马红叶, 洪燕英. PDCA循环在检验科不合格样本管理中的应用[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0, 27(8):1431-1434.

[4]余艳丽, 汪建军, 张亚兰. PDCA循环在临床输血检验标本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1, 36(3):154-156.

[5]钟康颖, 廖娟, 毛志刚,等. 质量控制指标监测和PDCA循环管理对急诊标本持续性质量改进的作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 41(18):2295-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