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水彩绘画平面构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2

吴冠中水彩绘画平面构成研究

刘爽

广西师范大学 541006

摘要:吴冠中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在世界画坛极具影响力的当代画家。深受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绘画的影响,一生致力于绘画上“中西融合”。不仅对传统绘画有一定的创新,而且使水彩画也有不同的特点。既有西方绘画的构成美感,又有东方绘画的意境美。做到东西合璧。创造了水彩画的全新面貌。

关键词:水彩画;平面性;构成

一、引言

众所周知,吴冠中的水墨画和油画在画坛极具影响力。人们对吴冠中的绘画研究也多是油画的表现形式带来的形式美感,或是吴冠中现代化气息的作品研究。在继承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绘画,致力于中西结合。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这两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在研究吴冠中水彩画的方面较少,已有的研究也只是简略概述或是时间较长的研究。

二、点的表现和应用

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点线面的构成艺术,无论是在设计领域还是绘画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领域中强调了住房,室内的美观性,点线面被加入到室内设计当中。在绘画领域中,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如在构图,黑白灰,透视等都涉及到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和规律。

康定斯基认为:“点本质上是简洁的形”。点灵活多变,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改变成想要的形状。从绘画的艺术角度来分析,它是非常好的着眼点和入手处。在创作时可被用作具象的因素,某一个具象的形体添加在画面中心等地方,加强视觉中心点。也可做为抽象的因素,用于强调画面增强画面效果,或用于权衡画面节奏。对画面的构图,形式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吴冠中对于点的应用,则是灵活多变,生动丰富。看似不经意的点,实则经过大量的思考研究。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纵观吴冠中的水彩作品,画面中的点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仿佛每一个点都随音乐节奏而跳动。如《洗衣》的这幅作品,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题材。一群群乡村妇女集合在河边洗衣。前景中较为大些的四个人和远处密密麻麻成群结队的人形成了疏密聚散的对比。远处的人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点来代替。吴冠中用这些抽象的点来代替人物,仿佛跳动的音符,把江南水乡农村其乐融融的生活描绘出来。另一幅作品《拉萨菜市二》,同样的乡土题材作品。菜市场商户前聚集的大量人群,以及接到远处以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物。传达出当地人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又表现出对当地人民的浓烈之情。

在作品《石榴》当中,在前方的石榴上以及后方的背景中,都分布着形状,大小不一的点,位于前方石榴上的点,整体体积较大并且稀疏,墨色色点形状不同,色彩丰富有变化。而位于背景中的点体积较小,更为密集,和前方的点形成了多方面的对比。使整体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而各种颜色的点又使其画面颜色丰富。

三、线的表现和应用

康定斯基是这样阐述的:“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线有长短粗细的区分,如直线,波浪线等。线在绘画中还有方向性,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再到多个点连成一条线。如屋顶的线条连接,从前到后的线条,强调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或者在树林中,笔直向上生长的树干,强调了垂直的线条,庄严而又肃穆。线在绘画中也是灵活多变的。在作品中起到连接、穿插和融合等作用。增强画面构成感和表现力。同时,线也可以表现情绪,或是严肃,喜悦和忧伤等。如垂直的线条给人刚正不阿的感受,柔软曲折的线条给人忧郁苍劲之感,顿挫起伏,带有节奏感的线条给人开心和喜悦。

线在画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线在组织画面,在构成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吴冠中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受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影响下,把中国线描和西方绘画进行融合。独树一派,有着自己的处理,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在他作品中线的经营位置,时而豪迈粗狂,时而温婉柔和;时而如涛涛大河轰然而下,时而如潺潺小溪沁人心脾;时而挥洒几笔简而不凡;时而缠缠绵绵柔情至极。

吴冠中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积极实践者和探索者,在作品《黄山》描绘大自然的抽象化,点线在其上与石之间的变化,表现出黄山景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奥秘。特别是山石之间几何的组合美感,或尖或平,或疏或密,或横或直之间的和谐与对比。高低错落的的石缝中伸出来的蛇松,从上到下急流奔泻的直线,构成了线与面的交响曲,独具特色且极具构成美感。线从上坠入深谷中,辗转反侧,仍然有其万钧之力,沁人心脾。另一幅《墙上秋色》作品,在水中有彩有墨。以大画幅处理老墙的体态,藤蔓布满在整个墙面,让其自由随性发展,无拘无束。白墙的静立和藤蔓的无序在此时演奏出静动结合的华丽乐章。在吴冠中表现江南民居为题材的作品中,除了表达自身情感描绘古藤老墙以外,更多的是利用老墙和古藤所产生的线面构成感,对构成感的尝试和探索。其中反应出吴冠中对构成感的长时间思考。

四、面的表现和应用

线的移动轨迹产生了面,有宽窄大小不同的面。面的特征也是好区分的。在绘画中存在于面积较大的区域。在西方绘画里形体有受光面、背光面、反光和投影等。由此来塑造物体的体积关系,将画面中的空间、结构和体积作为造型的依据,把色彩原理和透视原理应用到绘画中,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立体的空间关系,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而在中国绘画中,减弱了对块面的追求更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现。追求一种空灵飘渺的意境美。要表现出这种美则需要掌握好笔墨技巧,墨色和留白之间的关系。展现出虚实相生的飘渺意境。

吴冠中既学过西方绘画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东方的笔墨意境美。在其表现作品时,大多数采用平面化的几何表现方式,在大块面和小块面之间产生对比。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并且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使用留白处理手法。多来营造画面的意境。也是吴冠中先生精心安排,用以传达画面的一种意境。就像清代画论家笪重光所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在作品《双燕》,展现平面分割。纵向的黑色块儿和横向的屋檐及白墙形成强烈对比。类似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但与其有所差别。这一差别也正是吴冠中先生所讲究的“风筝不断线”理论。吴冠中先生将这根线比作“生活的根、自然的诗、文明的魂”。启发后世的艺术工作者不能只追求脱离物象的抽象。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找到一个平衡点,黑瓦白墙的形式感,横纵线的对并。共同构成了这一形式感。另一幅作品《江南小镇》,由很多大大小小的房屋组成,是吴冠中先生对江南景色的美感的传达。把房屋概括成黑白灰的色块进行组合,增强画面构成感。每个房屋也进行了高度提炼和概括及窗户也应用小色块概括。块面形体之间的大小高低对比,黑白色块的对比所产生的虚实相生的意境美感。都体现了江南水乡诗情画意的美。

五、构成在当代中国绘画发展中的意义

吴冠中的绘画中强调构成感,点线面等来构成画面,把中国绘画的意境美和西方绘画的技法和构成感结合,创作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在吴冠中老先生后期的作品中,点线面在他的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是一种符号。也是他表现画面的主要载体。他的作品中很好的把握了“似与不似之间”,画面中的形状“像”又“不像”。吴冠中善于把物体提炼并概括成点线面等语言,对画面的平面化组织构成,作品装饰感极强。而又注重情感的表达。对日后水彩画创作者的形体归纳和构成感的把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老先生绘画的构成美感吸收了中西方艺术的精华。用意境美和构成美整合画面,创作出一幅幅构成感极强的作品。完美诠释了中西结合之美。巧妙的应用构成理论,在重复上不拘一格,对比与统一上呈现美学。借由联想意境来达到美学形式,已经超出了传统美学的基础界定,更具有特征性和表现力。研究他的绘画构成理念与实践成果,对我们在今后的艺术绘画中有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具有启发性意义。

绘画在艺术历史的长河发展过程中,其构图和艺术处理手法的不同表现出所处的时代审美思维。无论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画的复古思潮等都能呈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吴冠中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正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也可是时代的表现语言,借由吴冠中的绘画表现出来。也将拉开了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永远定格在吴冠中老先生及其它绘画流派的创作中。


参考文献

[1]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张明玲.色彩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

[3]王文娟.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5

[4]王颖.世界绘画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11

[5]蔡子谔、陈旭霞.大化无垠[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