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对策研究

秦翠玲

山东英才学院

摘 要:

新时代高校迎来了蓬勃发展,随着在校大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育德育人功能发挥变得日益重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管理体系的根基和基础,更是直接关系到高校培育人才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新时代高校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保证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素质培养  制约因素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教育改革和推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已经越来越显现,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也是愈加显现。全国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在高校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日益重视对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情况,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师风师德建设、文化素养建、管理协调能力建设、学习能力建设更加重视,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尽管在辅导员素质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但是也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弥补素质培养的缺陷,不断完善辅导员的素质能力

一、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内涵和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

    总体来说,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包括综合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师风师德素质、心理能力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非常广泛的范畴,是保证辅导员能够以合格的素质来履行辅导员岗位职责,完成辅导员工作任务目标的重要基础。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培养就要紧紧围绕综合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提升。

1、综合文化素质。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本科以上高校的辅导员基本都具有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甚至在双一流高校中,博士学历的辅导员也不在少数。高校辅导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高知识水平人员的群体代表,不但在某一或某些专业领域具有较深的研究水平,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也普遍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基于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而衍生出来的能力和素质。[1]

2、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处在教书育人、管理学生的最前线,直接面对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态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不同于其他任课教师的走班行为,由于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与大学生接触时间较长,辅导员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思想很容易成为大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大学生也会把辅导员的言行思想作为自己的一把尺子,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教育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点,才能为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水平就是重中之重。

3、心理能力素质。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健康,思想偏激、性格乖戾,那么是不能担任辅导员的角色的,不能担任辅导学生、管理学生的重任。通常来讲,大学辅导员都有心理学的相关学习经验,都能熟知大学生心理状态、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等方式方法,具有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和必要能力。[1]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培养的制约因素

1、对提升素质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校辅导员工作时间一长,对于自身素质能力的再提升、在职专业的再学习都不够积极,对在职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程度不够,时间长了势必造成素质下降、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

2、迫于职业压力而导致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动力不足很多高校存在这样的情况,辅导员既要从事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要参与一定课程的讲授,甚至一些课题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重科研轻育人的趋利化思维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重心,甚至进而影响到辅导员的素质提升,尤其是在职称评审、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事物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精力,也容易导致辅导员对学习放松,对自身素质培养的懈怠和滞后

3、复杂琐碎的工作性质制约了辅导员的素质培养。由于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大,烦琐细化,很容易将辅导员角色定位在学生保姆上,这就对辅导员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辅导员不需要多么高的综合素养,更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随便什么人就可以把辅导员的工作做好。现实工作中,学校管理者常常会给辅导员赋予不同的工作角色,辅导员疲于奔走于各个有关部门,完成纷杂的工作,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职业身份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时候,辅导员忙于复杂的琐事中,没有时间总结工作中的不足,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没有时间去想怎么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培养策略

1、加强继续教育,持续提升综合文化素质。不管是在理工类高校、文科类高校,还是艺术类高校、医学类高校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都需要具备扎实的科技文化素质。高校辅导员可以积极参加学历教育,脱产或者半脱产参加博士、博士后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学历水平。要大力宣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破除迷信,抵制落后的理念,是辅导员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高校辅导员不但需要掌握世界流行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知识、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的知识,为帮助大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理念打牢基础。高校辅导员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2]

2、带头加强师风师德素质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师风师德建设包括内涵建设和行为建设。高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取职业技能地方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阵地。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要善于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意志渗透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来,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有效促进大学生、美、劳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应注重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聚焦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步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建设者

3、将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建设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体系。高校辅导员的文化素质意义重大,辅导员素质文化水平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大学发展的软实力,良好的大学文化环境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水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将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建设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体系,将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建设融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科学评价指标,从而持续推动和提升辅导员的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林静.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10)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