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新型区域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如何创设新型区域活动

王胜芳

大厂城区第二幼儿园 河北省廊坊市 065300

摘要: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区域活动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综合能力水平,幼儿园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新型区域活动。在创设新兴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区域游戏活动,以此保证幼儿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持久的积极性与兴趣。因此,教师需在构建良好和谐游戏活动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相应区域游戏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新兴区域活动;创设策略

引言

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认知能力较低,对于事物的感触也仅存在较浅的表面。如何更高效率的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就需要为幼儿创作合理的区域游戏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去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使幼儿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从而提升幼儿的感悟,提高幼儿教学效率。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是保障区域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而如何为幼儿创建一个合理的区域,为幼儿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则是当前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所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与幼儿建立起和谐友好关系

开展区域活动期间,一旦幼儿学习兴趣萎靡,区域活动的开展则失去了相应的意义。为了增强区域活动开展效益,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来提供多种活动,同时确保幼儿可以对互动内容进行自主选择,进而有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由于幼儿对于活动的意义不具备正确的认知和独立见解,导致在参与区域活动期间毫无主见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对游戏材料进行随意的操作,根本无法高度集中精力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倘若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低沉,深度学习这一目标将无法达成。教师应以同伴的角色积极适度的与幼儿共同投入到区域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还需要采取多样化合理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以此实现区域互动深度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教师在参与活动期间,应始终坚持时机适宜、方法得当的原则。所谓时间恰当的原则,即在孩子注意力缺乏、行为有紊乱和行为出现困难的状态下给予适当的引导,以此帮助幼儿走出困;而手段恰当的原则,即是老师可以利用语言、行为等方式来对尤为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此引导幼儿对教师的行为语言进行模仿,进而得到相应启发[1]

二、科学的创设活动环境

在进行活动环境创设时,幼儿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学习需求以及实际能力,为幼儿提供合理、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每一个幼儿由于先天条件或后天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必然也是不同的,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创建时,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要考虑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地满足每一各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教学案例一:假设本届课堂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为例。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相应教学任务,教师则可以通过创建游戏活动区域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教学。在这一区域内教师可以选取“草莓纸片”、“苹果纸片”、“火龙果纸片”等水果类纸片游戏材料组成相应的水果拼盘。在这一游戏过程,教师应给予幼儿自主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机的将这些游戏材料放到果盘中去。这一游戏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对于某些儿童来说,则相对较难,在出现这种状况时,幼儿教师就可以将水果纸片替换为真实的水果,通过增大游戏材料的体积,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拿取,进而提高游戏效率,有效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区域游戏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整体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实现教育的最大公平化,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意义。

三、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作为整个区域游戏活动的主体,幼儿教师需要在创设区域环境期间,给予幼儿课堂主体地位高度的尊重。例如教师在选取区域游戏活动位置时,可以通过询问幼儿的意见来进行相应的设置。在明确区域游戏活动区后,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教师也应在掌握幼儿感兴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投放。总而言之,在设置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建议与想法,确保全体幼儿真实投入到讨论中去,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相关建议[2]

教学案例二:幼儿教师在为学生创建“餐厅类”的区域环境时,就可以充分发动幼儿去为该餐厅起一个名字。许多幼儿会不假思索的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去的快餐店,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新的模式和想法去对这个餐厅命名,这样游幼儿集体参与创建的命名,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感,在进行相关的游戏活动时,必然会抱有更高的热情,这对于之后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区域活动应当让每位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以此保证区域活动成为一个活动习惯、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时间皆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对接近的活动环境[3]。若教师单一采用机械化的活动方式,幼儿的积极性和动力就会慢慢减弱丧失。所以,教师应对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方式以及活动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此确保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始终处于高涨状态,进而有效迁移应用相关知识内容,增强学习深度。

教学案例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素养,教师还可在开展区域活动期间加入适当的竞争。例如积木搭建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比赛“谁的积木搭建的又快又牢固”,以此引导幼儿打破常规思维,积极参与比赛互动。在幼儿搭建积木过程中,幼儿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更快更好的搭建出积木建筑有着一定的思考,有利于幼儿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外,幼儿搭建积木的过程也是对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和父母交流,将区域活动范围逐步扩展到家庭教育中,父母协助老师,引导孩子运用专业知识处理现实中的各类问题,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让孩子得到切身实际的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潜意识中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渴望,产生探究实践和深入学习的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整个学习阶段,区域活动的创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启蒙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教师创设新型区域活动期间,其应采取具有较高科学性、有效性的方式以及手段进行创设,以此确保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期间,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与思考,提高自身能力,向更加全面的方向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晓英.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研究[J].家长,2021(30):82-83.

[2]黄丽琳.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研究[J].名师在线,2021(25):52-53.

[3]朴美英.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途径浅析[J].读写算,2020(14):37.

此篇论文用于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专用活动空间创设与重构的策略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策略的研究》200435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