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下企业财务转型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业财融合下企业财务转型探索

桂亚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402247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企业建设也越来越完善。业财融合已成为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之所以能够引起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与现阶段业财融合在企业发展中的状况有着极大的关系。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部分国有企业开始积极地探索尝试,运用业务和财务融合的体系建设,特别是互联网、ERP、RPA、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发展,来促进管理转型,以期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业财融合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着手,分析企业业财融合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举措。

关键词:业财融合;企业财务;转型探索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促使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发生转变,业财融合是企业运营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业财融合下,财务转型成为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满足企业转型发展的新需求,就需要积极寻求财务途径突破,聚焦价值创造,创建科学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与业务相融合,有效运用各种信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职能转变,实现业务和财务相衔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财务管理价值的实现。

1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目标

目前,国有企业基本都施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由于企业内部各组织分工不同,导致考核指标各有侧重,甚至追求的目标大相径庭。例如销售部门重视销售业绩、收入数据,不关心企业成本管控情况,财务部门重视会计核算是否规范、财务指标是否达标,不太关注企业业务流程执行情况。推行业财融合管理机制后,在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环节有的放矢地嵌入财务管理,加强各部门间的融通合作,优化改善整体运营效率,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有活力、有较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市场主体,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1.2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首先,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监督手段只能单纯地依靠财务系统中的会计信息来实现,而核算工作、会计信息相对于经济业务具有滞后性,这就决定了传统模式下的财务监督只能是事后监督,缺乏对业务事前、事中风险的控制手段。推行业财融合管理机制后,通过信息化水平的深化和技术手段的提升,使得财务打破部门壁垒,获取业务流程信息,从而实施经济业务全过程风险点监督成为可能。其次,通过审计、巡视巡察等检查手段暴露出的国有企业内控风险,最终大部分都体现为财务风险,其核心问题是财务反映的业务信息和真实发生的业务信息存在差异。推行业财融合管理机制后,业务财务流程一体化,信息共享,互相监督,可以有效规避信息孤岛导致的数据差异风险。

2业财融合下企业财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转型不受重视,管理会计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对于一些技术型或生产型企业来说,这一类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大多为科研型人员,对项目研发和技术升级工作更为重视,内部管理工作无法延伸和覆盖到财务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主要承担日常核算、账目盘点、报表编制、成本控制等工作,对于管理会计知识了解甚少,财务管理远远滞后于业务运营。同时,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虽然我国大部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层都开始关注管理会计的应用,并在政策导向下引入了先进的业财融合管理理念,但由于业财融合理念在我国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企业没有确切的参考模型,在经验不足、重视度不高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仍旧沿袭传统,管理会计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

2.2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设计相脱节,不利于财务转型进程

业财融合的开展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一项业务到财务、财务到业务的“双向”活动。当前,多数企业财务流程设计相对独立,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之间不能完全衔接,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缺乏融合。业务部门长期被动执行财务规划,缺乏对企业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注,缺乏对业务流程的管理,财务管理对业务流程的指导决策作用不能得到体现,不利于业财融合的开展,严重影响了财务转型的进程。

3企业为加强业财融合应采取的对策

企业在业财融合改革当中,也应该注意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3.1制定详细的业财融合改革计划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筹划,如果是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改革很难成功。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进行业财融合改革,并且在改革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改革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在改革计划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业财融合改革是要达到的目标,这里的目标就是通过改革,全面走向管理会计模式,并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当然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一定的差异。第二,明确改革的基本步骤,业财融合改革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在改革当中需要先明确不同阶段所要达成的改革目标,比如说业务梳理的时间、业务机构与财务管理机构融合时间等,明确的时间才能明确改革的内容和方法。第三,准确的预测改革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3.2有效地避免业财融合改革流于形式

业财融合改革是企业经营管理深层次的变革,两个当中涉及到的部门不仅仅包括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其他部门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在业财融合改革当中,需要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梳理,重新建立新的管理流程,明确内部控制机制和程序。当然,在改革当中还需要以制度建设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对企业不同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划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落实到位,并能够通过改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良好的帮助与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在业财融合改革当中就要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内容及其计划,尤其在改革当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将制定的业财融合改革方案严格落实到改革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业财融合改革能够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并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特点保持一致。

3.3将人才队伍建设与业财融合改革结合起来

业财融合改革的本质是建立管理会计模式,在改革当中企业需要大量的优秀管理会计人才。国内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人才是比较缺乏的,尤其是在管理会计人才不多的情况下,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争夺比较激烈。在改革当中,企业应该明确业财融合改革以后的财务管理人员岗位工作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对外招聘具有丰富业财融合管理改革经验和管理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将其充实到现有的财务管理队伍之中,对企业业财融合改革进行科学的设计。同时满足改革以后企业管理会计模式实施的需要。除此之外,企业的业财融合改革当中,针对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除了对外招聘具有丰富管理会计经验的优秀人才之外,还可以以现有的财务人才队伍为基础,通过培训教育提升的方式,使其具备管理会计能力,满足企业业财融合改革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培训能力,则企业可以在内部举办专门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活动,如果企业不具备此方面的能力就应该借助于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利用这些会计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能力来提高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会计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配套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缺乏一体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业务财务融而不合等问题,从而导致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流于形式,实质性工作进展缓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上述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目标,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长文.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转型探索[J].新财经,2019(8):133–133.

[2]李智瑛.业财融合创新求变——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财务转型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商务周刊,2020(04):21+23.

[3]姚金奇.推进企业业财融合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11):111+113.

[4]马敏.传统财务转型之业财融合探索[J].会计师,2020(1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