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典诗词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高校古典诗词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张蓉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441300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尝试借助中国古典诗词为写作增光添彩,这既顺应新课标教学理念,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古典诗词讲究声律、节拍、押韵的音乐美,在写作中运用古典诗词可以激活语言表达、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主题课型;写作;古典诗词

引言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学习和运用古典诗词,学生可以积累语文知识、良好的语感、激发对祖国文化和语言的热爱。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诗词,让古典诗词成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高校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就是语言犹如白开水、平淡无奇,且没好素材运用。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怎么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作文水平呢?我认为不妨从教材出发,利用现成的教材,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目前我们使用的自编教材都是精心筛选的,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所以,在作文写作教学中不妨以古典诗词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打破“老干体”,注重意境营造

对于古典诗词写作中比较常见的格律问题,高校教师要保持一个理性的态度。现阶段,不少诗人,特别是来自于诗词学会的“老人”对待诗词格律较为传统,他们创作的作品虽然满足古典诗词格律的一般要求,但是却十分“老气”,诗味和新意均不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干体”。以某位老同志创作的《咏管仲》为例子,“沧桑历尽数千年,颖水汤汤育圣贤。颂古名人推管仲,歌今伯乐效齐桓。知心力荐立卿位,佐住沥肝掌国权。一卷雄文金石语,复兴华夏有鸿篇。”不难看出,创作者能够十分精准的把握诗词格律,然而在语言的组织上、对仗的灵活性上以及立意的创新上均存在不足,离真正意义上的诗还存在一定距离。和高校大学生的作品相比,在诗词的境界上分不了高低。总的来说,在古典诗词写作教学上,教师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诗词意境,毕竟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古典诗词,可以不必太过在意诗词格律,否则必然会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产生负面影响。

二、遵循规律,注重格律知识渗透

古典诗词和近体诗不同点在于格律。近体诗讲究押平声韵,注重对仗,特别是诗句里面所有字的平仄相对固定。相比较于近体诗而言,古典诗词的格律要求更高。众所周知,词谱,便是每一词牌的格式。填词就是按照词谱所要求的字数、平仄及其他格式来完成词的创作。在高校古典诗词寫作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清楚诗词格律的重要性,而且还要普及诗词格律的意义在哪里。引导大学生在创作作品时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了文章的立意,鼓励大学生要熟悉、理解和掌握诗词格律相关知识,在创作的时候可以不提及,但是要懂。对于不知诗词格律的同学,教师要耐心讲解,直到弄清弄懂,从而逐渐掌握和感受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与艺术。

三、适当引导,注重古典诗词修改

在高校古典诗词的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注重对学生作品的修改,修改时尽可能的不要动创作者的字词及诗词立意,切莫全部复盘。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创作的积极性,而且还会让学生变得自卑,甚至厌恶古典诗词课。以某高校学生创作的《无题》为例,原文是:山岫出虚青,水波荡空静。莺啼落花涧,独坐山寺瞑。”为了改善原文押韵的问题,以及让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更具空灵感,我将上半句中“山岫出虚青,水波荡空静。”改为“山岫出虚青,水波荡空明。”这样读起来就美了很多。教师修改学生的作品,不仅要在作品上下功夫,动笔改,而且还要将改动的原由告诉学生,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一般来讲,古典诗词只有更好,不局限于某一个字,是一门较为开发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阅读、多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品质量。

四、因材施教,注重师生互动

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感受和慢慢掌握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及修改办法。以某高校学生创作的《望春湖》为例,原文是:“独倚南楼阙,疑落北疆雪。柳静增寒色,湖平老冰结。难拨龙山雾,日冷重复叠。秋风横扫来,一声惊冬别。”整体来说,此作品无论是立意还是用词上都是很值得点赞的,但是诗歌末尾“秋风横扫来,一声惊冬别。”在逻辑上有点让人产出错觉,倘若换成“煦风横扫来,一声惊冬别”就比较合乎正常逻辑,读者读起来也好理解。此外,高校教师在古典诗词写作教学上还可以从写对子着手,因为写对子可以检查创作者的基本功,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笔写意

古人以诗言志,以词言情,今人也创造出了自己擅长的文体表达,形式的变化不能改变情感的内核,而换一种方式去表达,有时反而更能贴近古人的心,写出自己的理解。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诠释古诗词的内涵与意境,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解读王绩的诗歌《野望》的:

“于黄昏之时远望四方,一座座山都渐渐暗淡下来,太阳的一丝余晖也只照亮了憔悴枯黄的树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情,春去秋来其实本是自然规律,唯有心中有郁结的人才会为了落叶而感伤,为了夕阳而叹息。诗人的苦闷被暮色四合时荒凉的景物勾起,而那些牧人却不曾理解,他们不因时节的更替而有什么改变,叶落了,他们仍只砍柴;天黑了,他们仍只回家,点一盏灯,犒慰劳作了一天的自己,盘算明天的任务,便吹灭了灯,等待新的一天。

只有王绩和他们不同。

他亦有家,却无法驱着牛羊默默回到茅屋,所以他看着这些牧人,只能独自转身,走进山林之中,唱着采薇的古歌,远离凡尘。”

不是单纯地翻译诗歌,而是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对诗句的分析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深化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文字表达的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解读不是误读,有的学生将现代人的思维带入到古典诗词之中,如解读温庭筠的闺怨词时,不能理解旧时闺中少女的无奈,反斥之为“宅女”,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充足的铺垫与适当的引导,带领学生去发现古诗词中蕴藏的美。

、改写古典优秀诗歌,做到学写相长

长期以来,我们的古典诗歌课堂形式单一,教师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有时候对一首诗的分析和剖析,仅仅是翻译一遍,朗诵几遍,熟读成诵,教师便觉得教学目的达到了。而课堂需要有读书声,但仅依靠诵读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古典诗词学习和学生的写作主题课型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写时可以从主题出发,与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就其中的名言警句激发想象做片段训练;也可以就诗的主题引发联想进行写作。如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则可以就《湘夫人》《蜀相》《书愤》这三首诗谈诗中蕴含的爱国主题。

结语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的教学有很多可以拓展的资源,也有很多可以尝试的方法,如画面音乐,固然可以直接传达情绪,帮助学生理解,却也要契合氛围,留下空间;固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解读也不该是随意散漫的误读,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与审美素养,才能引导学生走入古典诗词的意境之中。在高校古典诗词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时下主旋律,创作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作品,指导学生掌握并遵循古典诗词创作规律,同时搭建古典诗词学习和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针对日常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佳楠.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潘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高高职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具体策略[J].华夏教师,2017 (14):23.

[3]段兴林.“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