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壮乡校本课程氛围,助力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以上林县民族中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营造壮乡校本课程氛围,助力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以上林县民族中学为例

 ,蒙颖

上林县民族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599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中心,学校能否营造浓厚的校本课程氛围很关键。结合上林县民族学校的特色,营造和谐的壮乡校本课程开发氛围,建立有效的壮乡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机制,搭建各种有利壮乡校本课程开发的平台,可以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助力。

关键词:营造;氛围; 壮乡校本课程; 教师专业; 发展

我们知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平台。那么,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决策中心,如何营造良好的课程开发氛围,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搭建桥梁显得非常重要。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学校营造特色的校本课程显得更为迫切。

上林县民族中学是区教委指定全区24所保留壮文实验任务的民族中学之一,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质量新生的基础性任务。近几年来,我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努力营造和谐的壮乡校本课程开发氛围,建立有效的壮乡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机制,搭建各种有利壮乡校本课程开发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助力。

一、挖掘壮乡课程开发的文化底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县城一所民族初中,我们学校有着浓厚壮乡课程开发的文化底蕴,这也成为我们进行壮乡课程开发的优秀载体。为此,我校本着“依法办学,以德立校;面向全体,质量强校;壮汉齐秀,特色显校”为办学理念,挖掘上林本土民族文化,把壮汉民族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积极传承壮民族文化。在学校的每一面墙,我们都会看到壮族特色的画面。在学校校道设置精美的文化长廊,并在显眼位置精心制作中华民族知识、上林壮族民俗风情等宣传栏,壮汉齐秀。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在软件上也投入了不少的建设。例如,学校每一年举办一届民族体育艺术节;学校每一年都会创办一期校刊《明山溪》;团委每一年都会举行“三月三文化节”、“端午渡河公节”。

在民族特色的学校氛围中,我校以壮乡课程开发为契机,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突出的优秀教师。两年来,黄奕、陆庆丰等4位老师被评为南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覃瑜茵、苏桂兰荣获南宁市学科带头人;蒙颖、樊光星荣获南宁市深度融合优秀展示课二等奖;蒙爱利、杨碧英等 8位老师荣获上林县初中优质课一等奖。覃玉锦、蒙利丽、陆春香等课题负责人组织组员完成了南宁市规划课题。纵观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最精湛的部分,无非不是与壮乡特色文化有关。可以说,这些老师的荣誉离不开学校壮乡课程开发的浓厚的文化底蕴,是这些浓厚的民族特色文化氛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与坚韧,让他们勇于探索、勇于攀登,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二、建立壮乡课程开发激励机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把壮乡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工作重心。为此,学校拟定并出台了多项壮乡校本课程开发的激励制度,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强有力的驱动。

首先,学校给予教研组壮乡课程开发一定的经费

其次,每年评选出优秀的壮乡课程,颁发奖状,并在绩效、评优上倾斜。(例如,语文组组织的校刊:选中发表的学生文章每篇10元,主编200元,美术设计100元等)

再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让教师增加工作幸福感。学校特别重视教师人性化的管理,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例如,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给每一位女老师送上一支花;在每一位老师退休的时候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并展开欢送会;在教师节的时候组织全校教职工气排球比赛。这些活动就像一个小小的驿站,让老师们释放了工作的压力,也能让大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强化了大家对学校的情感,激发老师们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工作热情。

三、搭建壮乡课程开发平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梯。

(一)读书工程——教师成长的发展点。

有句话说得好,腹中有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自远。要想成为学术自由和专业自由的名师,我们需要不断地读书,读好书,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教育。为此,学校组织大家读书。例如,历史组在组长的带动下,每一位老师推荐一本好书,组员每个月读完一本好书,写好读书笔记,并在“读书沙龙”交流。主要研读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育》《中国历史通论》《国史概论》《全球通史》《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通过读史,让历史老师,特别是非历史专业老师的专业知识突飞猛进。读书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增强了教师们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为学科老师专业化发展准备了知识储备。

(二)专家引领——教师成长的充气

专家引领,事半功倍。学校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派老师外出培训、线上培训;聘请教育理论研究专家、教学名师到校介绍教育科研前沿信息或成果或。

为了打造学校特色的壮乡校本课程,学校多次争取区民政处领导到校给老师们指点工作;曾经邀请到南宁市教科所副市长周梅老师、办公室主任耿春华主任到校听课、评课、做讲座。多次组织老师们去壮族老家博物馆参观、到不孤村、智城碑、南丹遗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利用我们学校有语文、数学、英语、道法、历史、物理、化学兼职教研员的优势资源,组织校内“中考备考、高效课堂”等专题讲座。经常开展校级优秀课、精品课、示范课,建立“观课议课”制度,为教师尤其是名师搭建展示特色,以点带面,促进和带动教师团队的成长与发展。

这些做法为教师进行壮乡校本课程开发搭建专业引领平台,正是学校精心搭建的这些平台,让我们的老师通过了一次次的大赛,一次次的历练,让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学研究——教师成长的支撑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而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并且,我们学校作为民族中学,95%以上的学生来自壮族家庭,学生对于自己的民族比较熟悉,但由于如今多元化文化的影响,民族特色的东西逐渐消失。这更加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传承与弘扬本土的优秀文化。于是,我们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会更加注意壮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历史老师蒙颖在参加南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课时,在学习“国家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的时候,蒙颖老师展示了我们上林三月三龙母节的图片,学生介绍:面对着八方来客,热情的上林人用自家做的五色糯米饭招待客人,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上林人民的“友善”;。在学习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文字的时候,我展示“壮语新闻”、上林县民族中学、上林县木山乡民族学校的校牌,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壮话读出学校名称,接着让学生听老师读,同学们立刻分辩出本地壮话和壮文是不一样的,从而让学生理解“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文字”这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又如,英语老师罗烨在参加县优质课的时候,结合上林县作为劳务输出去非洲淘金的乡土文化,以去非洲淘金回上林后开发的淘金乐园为载体,设计出让学生用英语口语进行导游的活动。

类似融入接近学生实际的乡土历史,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逐步确立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价值追求,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这些壮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升了教师整合教材、优化课程的水平。

(四)课题带动——教师成长的着力点

品质教育需要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因此,学校注重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学校为课题实验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资保障。几年来,我校尤其在壮乡特色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收获颇多。七个课题获市教科所微课题结题,其中5个课题将民族元素融进课题研究中,分别是:陆庆丰主持的《壮汉双语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研究》蒙莉丽主持的《上林县渡河公形象设计融入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覃玉锦主持的《提高七年级学生高杆抛绣球成功率的教学研究》、韦春玲主持的《壮山歌融入七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袁丹娥论文《少数民族体育引入体育课堂的意义》、《壮族健身操舞引入体育课堂的实践研究》分别发表在在国家期刊物《教与学》、《中国教工》。

壮乡特色的课题研究为学校壮乡校本课程的开发锦上添花,这些民族特色的课程让学生乐之不疲,喜欢上课、喜欢上学、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也让我们老师提升教书育人的幸福感,让我们老师更加注重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经过多年的探索,如今我们学校壮乡校本课程比较突出的是:

校刊《明山溪》于2001年创办至今20年,已经出版39期,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展示文学艺术创作的平台,培养了无数的文学人才,被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杂志社指定为《作文大王》实验基地。

民族体育融入日常特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民族健身啦啦操、三人板鞋、高跷竞速、押枷(大象拔河)、转陀螺、背篓绣球、滚铁环、竹竿舞、踢毽球等特色项目。

总之,几年的摸索,在开发壮乡校本课程中,教师将乡土文化融入教学设计,培养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在研究中培养教师协作教学的作风;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运用史料的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研能力都得到大大的提升,实现了专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守辉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J].教书育人,2018,

[2]李娟莲,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J].甘肃教育,2020

[3]任守辉,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