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评价

秦冬媛,段变变

上海电力医院, 上海 20005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所接收的156例需要进行尿培养的患者,将156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尿培养流程进行,而观察组患者是在常规尿培养的前提之上再结合护理干预。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结果得出,在常规尿培养流程进行中融入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尿培养标本合格率有着显著成果。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升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通过在整个尿培养标本留取环节中开展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增强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的精准度,从而保障了接下来针对患者所开展的治疗更加的精准与及时。

关键词:护理干预;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效果

前言

尿培养检查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之一,尿培养标本正确留取并及时送检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指导用药有重要意义。影响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外在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患者尿培养标本的留取时机、留取方法、患者留置尿管情况、医护人员在进行尿标本采集的操作效率与质量、尿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规范性甚至当尿标本提交到检验科的一系列交接流程质量等,都会对尿培养标本的质量形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提升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的合格率,需要积极的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通过针对住院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以及规范化的护理干预,从而提升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收的156例需要进行尿培养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122例、女性患者为34例,年龄分布范围在16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4.28±4.29岁。

1.2方法

对照组:对对照组需要进行留取尿培养的患者实施常规尿培养操作,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做好留取尿培养的准备工作,并且告知患者留取尿培养需要采用憋留晨尿4至6小时。患者留取尿培养当日清晨需要进行清洁处理,这样可以保证留取的尿培养标本检测数据更加精确。患者在留取尿培养标本过程中需要采取蹲位,并且需要留取中段尿液的前后,也就是指打开无菌标本留取瓶前以及留取尿液完毕拧紧瓶盖之前[1],确保整个标本瓶内侧处于无菌状态,为不影响尿培养标本的检测结果奠定良好基础。

观察组:对观察组需要进行留取尿培养的患者在实施常规尿培养操作的基础之上,在整个培养操作流程中再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多种形式健康宣教以及规范化的护理干预,从而起到提升住院患者尿培养合格率的目标。由于路尿感染病症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造成一定的不适感,再加上患者对于路尿感染疾病的不了解,所以导致患者的心情比较恐慌与紧张,这种不良心态对于患者病症的缓解与治疗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基于提升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以及增强患者治疗效果的目标,医护人员针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服务,通过与患者的细心耐心沟通,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通过将尿培养标本留取的正确操作方法,拍摄视频制作二维码,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印刷成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预先评估患者理解能力,采用多种方式的健康宣教,从而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将该病症的成因、尿培养标本的留取流程,检验方法以及确切的治疗方案等,都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教育,帮助患者在了解自身病症的基础之上,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与决心从而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

最后,医护人员也应积极增强尿培养规范化留取的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留取方式制定尿培养标本留取操作流程。改良带管患者尿培养的采集方法。通过定期的培训教育、制定规范的采集管理模式,进一步为提升尿培养标本的合格率而提供基础保障。病区医护人员还应该针对住院患者建立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信息本,通过详细的记载患者的信息以及参与干预的医护人员的信息,极大的调动医护人员的诊疗积极性与专业态度。这样当尿培养标本出现问题或失误时,也可以及时的找到负责人进行不合格信息的反馈,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提升医护人员的操作责任感。在送检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专人专送,增设送检时间提醒,并且针对送检人员定期的组织标本送检、标本存放以及标本交换的专业知识培训,为尿培养标本留取合格率能够得以保障而做出更为优质与全面的护理干预。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尿培养标本留取方式对不合格率的影响(n)%

留取方式

对照组

观察组

送检标本数

不合格标本数

不合格率

送检标本数

不合格标本数

不合格率

导管尿

47

7

14.89

43

3

6.9

清洁中段尿

29

5

17.24

32

2

6.25

膀胱穿刺

2

0

0

3

0

0

合计

78

12

15.38

78

5

6.41

3结论

尿培养标本通过临床的尿细菌检验可以有效的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尿路感染病症,尿培养标本的合格与否是直接影响诊断结果,所以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保证尿培养标本的合格率,对于患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2]。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尿培养标本的留取过程中实施干预:①通过对患者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②通过图片及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③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及工作流程保证标本留取及送检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及及时性;④改良带管患者尿培养的采集方法,采用不分离尿管和尿袋,保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尿培养标本的污染。使用带有采集通路的集尿袋,避免在导尿管上穿刺造成水囊破裂,导致患者重新置管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⑤加强医护及送检工勤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提升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通过在整个尿培养标本留取环节中开展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增强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的精准度,从而保障了接下来针对患者所开展的治疗更加的精准与及时。除此之外,护理干预在尿培养标本留取过程中的应用,还可以极大的增强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有效的缓解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莉,马华兰,陈春燕,黄冰冰,黎康. 留置尿管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3):2245-2247.

[2]唐圣闻,张曼. 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10):1785-178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