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化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杨正美

浙江诸暨市湄池中学 邮编 311814

摘要:新时期高中化学课堂也要有新的面貌,高中化学教师应意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性,并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满足新课程改革所提出要求。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拓展和推广,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重核心素养理念达成。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化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B

引言

“教学无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授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核心素养教育是现阶段教育实践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所以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具体目标对课堂教育实践进行改革与创新意义重大。教学评价对教育进步的影响显著,因此在实践中立足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这能够为教学进步提供指导。

1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核心素养概述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核心素养要求高中教师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学生个人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仅仅强调教育的结果,这一教育思想更注重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能力发展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就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而言,高中化学的化学核心素养涵盖以下内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就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定教学措施,强化高中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宇宙中的物质本质和反应的原理,潜移默化中形成高中生对科学规律的思维模式,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科学探究思想[1]

2化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模式

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形成以及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要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去表达自己,与教师沟通化学知识,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基于此,教师应从自身入手,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减少学生学习性知识过程中的焦虑和紧张,为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课程重点、学生学习能力等设置问题,并提前设想学生可能地回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

2.2结合信息技术

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借鉴于信息技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知识点,或者将趣味性实验、趣味化学现象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真正了解化学、认识化学,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兴趣一旦得到激发,学生也就有了愿意学、乐于学的兴趣,其自主学习热情得到显著提升。同样,教师也可以基于微课创设翻转课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基于微课层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步入了高中化学教学课堂,这种参与性、灵活性和主动性更强的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的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其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

2.3强化落实核心知识提问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同样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在高中文化课学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学科创新型的思维思想,指引高中学生将枯燥简单的化学知识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化学知识学习生活化,促进高中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思想的飞跃。以前的学习经验总结,高中文化课的学习重点是基础知识,难点是核心知识,后者往往被认为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必由之路,化学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丰富完善自我的化学知识体系很有必要。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做到先充分了解高中生学习的实际内容,根据内容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方法时,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摆在首要位置,强化落实核心知识提问的教学原则[3]

2.4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探究中,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愿望。高中生已经接近成人,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化学知识。所以化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事实上,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生拥有了主动探究的能力,会主动思考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用于解决遇到的问题。

2.5实施分层教学

在新时期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化学,其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并逐渐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首先,教师应摒弃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课堂听课情况、课后练习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将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优秀、中等、较差,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让班级内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应教师教学安排[4]

2.6发挥学生生活资源的作用

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生活资源的重要性,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命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例如,微观颗粒是看不见或摸不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介绍微观粒子,增强学生的感官意识,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中理解物质的微观本质。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分子”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开始,他们回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7需要强调课堂评价的方法

在课堂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中,评价方法的利用对学生的能力成长和核心素养培育也有显著影响,所以积极的分析课堂评价方法的应用意义显著。具体的课堂评价方法如下:第一,自评。所谓的自评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老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让学生在课堂实验结束之后针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实力进行初步思考。第二,互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来认知同学的优势以及不足,这会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知。第三,老师评价。通过老师的专业性评价,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简言之,通过三种形式的利用对自己在化学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对于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自己有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能力为主,在高中的化学课堂上,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化学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1.

[2]姚黎广.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78+80.

[3]池善炉,唐燕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创建[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14-15.

[4]戴乐梅.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的认识[J].基础教育论坛,2019

(3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