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4

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李丽莎

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医院 四川绵阳 621900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0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98名护理实习生。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

入组护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带教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带教采用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方案。对护理带教后两组护理实习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核心能力,观察组批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观察组实习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护理程序应用、护理风险识别、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给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护理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医护合作;移动教学;护理带教;教学方法

Application of mobil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edical-nursing cooperation in nursing teaching i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mobile teaching mode of medical-nursing cooperation in nursing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Methods: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October 2021 to December 2021.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98 nursing intern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is period. Throug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enrolled nursing interns were p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ught by a mobile teaching program of medical-nursing cooperation.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interns were compared after nursing teaching. Results: Compari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nursing inter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cores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linical nursing, leadershi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legal and ethical pract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onsul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mpar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nursing stud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cores of the inter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nursing procedure application, nursing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

P<0.05). 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teaching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edical-nursing cooperation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work ability of nursing interns, and it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medical-nursing cooperation; mobile teaching; nursing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护理学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确保临床中的护理质量,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是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培养的[1]。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理实习生需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而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来说,该科室中患者患病原因不同,病理基础具有较大差异,诊治流程也较为特殊,也就使得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护理人员必须要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具有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2]。因此,临床带教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护理实习生更好地进行锻炼。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微信平台、网页平台等应用程序(APP)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工作中[3]。本文则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对护理带教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将具体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纳入时间为2021年10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98名护理实习生。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将入组实习生根据护理带教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与观察组(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方案)。对照组49名,男性5名,女性44名,年龄20岁-23岁,平均年龄(21.03±1.22)岁。观察组49名,男性4名,女性45名,年龄20岁-22岁,平均年龄(20.81±1.03)岁。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进展。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实习生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2)实习生了解研究内容,均为自愿参加,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实习生无法完成全程考核;(2)实习生配合程度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带教。临床带教老师需要根据科室特色为护理实实习生制定临床实习计划,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布置临床实习期间学习任务、护士职业道德、医院规范条例等。

观察组实施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方案。带教老师需要教会学生使用临床学习APP。APP中包括护生/带教老师登录窗口、临床带教学习计划、护理学生学习日记、临床问题记录、教师总结、师生交流等内容板块。临床带教期间,带教老师需要根据当天计划对学生进行教学,原则与对照组相同。(1)护理实习生需要在每晚20:00之前对当天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于未完成的任务需要简单阐述原因。护生在完成当天任务后,需要在21:00前完成500字左右的临床日记,内容应包括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护理实习生必须在每天每天24:00前阅读次日学习计划,并完成标记,方便研究者观察。(2)带教老师需要在每晚22:00前查看实习生提交的每日作业,对其感兴趣的知识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探讨,需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1.3观察指标

护生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使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量表包括批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等7个维度,共计58个条目。评分使用5级评分法,0分为完全没有能力,4分为很有能力。护士核心能力与得分成正比关系。

考试成绩:试卷内容由医院自制,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护理程序应用、护理风险知识、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等。各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实习生实习情况越理想。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相关数据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涉及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相关内容,应用(62b00eb7286a9_html_740ffcbc966de2c3.gif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验;应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标准,若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则有P<0.05。

2 结果

2.1两组护生CIRN评分对比

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批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等指标的评分,均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详细如表1:

表1 两组护生CIRN评分对比(62b00eb7286a9_html_740ffcbc966de2c3.gif ±s;分)

组别

例数

批判性思维科研

临床护理

领导能力

人际关系

法律伦理实践

专业发展

教育咨询

对照组

49

13.12±1.25

12.14±0.95

12.16±0.94

12.04±1.15

20.24±1.16

10.28±1.79

7.79±1.08

观察组

49

29.55±2.23

29.27±2.14

13.24±1.15

28.04±1.62

30.15±1.21

22.34±1.42

8.79±1.23

t

-

44.988

51.213

5.090

56.375

41.358

36.948

4.276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护理实习生考核结果对比

比较可知,观察组实习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护理程序应用、护理风险识别、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1:

表1考试成绩比较(62b00eb7286a9_html_d059dad0469d00d3.gif ±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技能

护理程序应用

护理风险识别

应变能力

对照组

49

78.43±2.69

85.46±2.69

80.67±2.54

75.71±2.84

75.46±2.96

观察组

49

85.49±2.98

94.23±2.88

88.79±2.81

88.62±2.33

82.59±2.47

t

-

11.797

14.928

14.380

23.575

12.407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临床带教是护理实习生从校园迈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也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临床实践经验的首要步骤[4]。因此,临床带教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来说,该科室患者的病情大多存在变化快的特点,很难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有效预料。而且,患者中不乏罕见疾病。因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娴熟的临床操作能力[5]。所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本文则主要针对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带教方式的效果与常规带教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后续护理规培过程中提高带教质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科学的带教能够帮助护理实习生快速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更加精准地掌握最新护理知识与护理技巧。然而,传统带教方式逐渐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临床护理需求,对于护理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十分尽如人意。传统带教大多以老师为主导,向学生灌输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方式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而且学习过程中缺少自己的思考。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模式与移动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管理,以此为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提供过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6]。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与学生都需要使用临床学习APP,该APP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的特点。通过使用该APP,带教老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且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每日计划等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护理岗位胜任力可以主要分为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工作态度三个大方面。在医护合作移动教学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在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业发展、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仅采用常规带教方式进行干预的对照组实习生(P<0.05)。分析原因与临床护理实习APP有着一定关系。通过使用APP,护理实习生需要每天完成日记书写,日记内容需要与当天的带教学习内容有关,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交后,带教老师及时查阅,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关探讨。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查看明日学习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以便第二天能够更好地吸收。移动平台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实习生与带教老师的交流,对于护理实习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为日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然而,本次研究中,存在研究时间较短、研究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结果,后续研究可适当延长时间、拓宽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工作中,使用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可以使护理实习生的核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于丰富其专业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就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傅敏,李伟英,朱新喜.目标学习法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244+247.

[2]蔡田培,娄小平,刘丹丹.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2):2206-2208.

[3]余晓婷.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97+100.

[4]石莉红,骆艳妮,胡敏华.情景案例结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05):65-68.

[5]谭春苗,周向东,陈晓梅,伊焕英.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08):65-68.

[6]陈斌,杨婷,王晓庆,李程,孙志岭.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23):2867-2868+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