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间轴”和“时间轴”让课堂充满“地理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利用“空间轴”和“时间轴”让课堂充满“地理味”

任倩筠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教师发展中心 529799

摘要:成功的地理课堂,应该充满“地理味”的,所谓的“地理味”,指的是教师通过地理课堂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呈现出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特色。如何才能让地理课达到预期效果,笔者作了相关的总结。

关键词: “空间轴”;“时间轴”;“地理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到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时间轴”和“空间轴”,指导学生通过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影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教材中“时间轴”与“空间轴”的充分体现

新教材中,大量的地理现象都是通过时空变化呈现,这种呈现方式既出现在自然地理也出现在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中(如下表)。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时间轴和空间轴的使用有一定的客观联系。

举例

空间轴

时间轴

自然地理

(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海平面气压分布

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然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活动)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第三章第一节(活动)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自然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第二节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第三章第二节(活动)

葫芦岛、厦门和西沙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

自然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自然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的进程

自然地理

(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布局特点

第三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时间轴”与“空间轴”

1.“空间轴”的灵活运用

“空间轴”指的是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地理事象,它体现了以下两个重要的地理科学的核心思想:

一是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析,其可以通过区域划分来认识世界,可以通过改变地理事物所在区域的空间尺度来理解不同区域,可以通过对区域内的不同地理事物对同一区域进行分析和研究。例如在学习中国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区及其主要因素时,可利用同一区域不同地理事象(中国地形图、全国降水量距百分率分布图、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的叠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是综合思维。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必须有地理环境完整性的视角,具备要素、时空、场所等综合视角,以及人地协调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多维度视角的同时,要注重对不同区域差异分析的过程,如上述的知识点,教师可进一步进行有“梯度”的拓展提问:(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大,但地质灾害相对较少的原因是什么?(2)对比藏北和藏南地区,哪个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更高,产生的影响更大?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立体化”的区位分析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空间轴”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注意做好大小尺度地图的相互转换。大尺度地图让学生有整体感知,而小尺度地图则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地方在“大环境”下的局部特殊性,让学生的思考更合理。(2)抓好空间定位的强化训练。针对只有小尺度地图的考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空间定位,让学生运用大尺度地图思维把小尺度地区放到大尺度地图中进行总体考虑,籍此明确解题的总体方向。(3)抓好区域的共性与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述大区域的共性,也应该注意多从小区域特殊性入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解放,要做到理解知识,掌握原理,找到解题突破口。

2. “时间轴”的合理运用

“时间轴”指的是不同时期同一区域的地理事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时间轴来体现同一区域地理事象的动态变化,让学生掌握地理事象的发生原因,演化过程,最后的呈现状态等,形成具有地理特色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题: (2019·株洲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62ac29b8d4280_html_7741040d7ce6405a.jpg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这个问题很明显属于同一河段不同时期的地理事象变化,可以通过“时间轴”解决:

①同一河段河流发育的时间轴:

Shape1 一河段   早               晚

Shape3Shape2 道形态   直    摆动,弯曲    裁弯取直

由于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发生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

②运用“时间轴”,建立树龄与河流堆积早晚的关系图(如图5),帮助学生理解材料。

Shape4
Shape5

图5


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长出树木,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上述题目在新高考中时有呈现,教师应把这种利用“时间轴”作为基础的推理融入到教学中,深入了解地理过程性知识的特点和意义,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课堂上的“时间轴”教学,教师们要注意突出三个主要特征:(1)数量的丰富性。课本中大量的地理过程都是以时间推移为基础,综合其它因素呈现不同的结果。几乎每一章节都可以考虑融入“时间轴”的教学方式。(2)知识的基础性。时间尺度带来的地理事物的演变,会遵循一定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这些是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3)思维的综合性,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进行预判,或对地理事物的结果进行溯源,这是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关键之一,这也正是地理课堂魅力所在。  

“空间轴”和“时间轴”的高度融合,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特色,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们还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进行教学设计。“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才能使地理课堂生动而高效,充满“地理味”。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学校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变迁与教师适应性研究——以鹤山市为例”(课题编号:2020YQJK25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