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大班幼儿的小农场片段——荞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记录大班幼儿的小农场片段——荞麦

高晶萍

浙江省 绍兴市越城区沥海街道中心幼儿园 312000

摘要:黑子子、白花花、红杆杆,说的是什么农作物呢?就是我们这学期播种、养护和收获的荞麦。在《打荞麦》的民谣中,我们开始对荞麦产生了兴趣,经过前期的调查和学习,在9月22日,我们翻土、播种下了荞麦的种子,看着它们出芽、长高……小小的农场,不仅可以让幼儿足不出户就能体验种植、管护、观察、探索的时间过长,还让幼儿有自己动手、快乐劳动的体验,是一本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


关键词:大班幼儿;小农场片段;荞麦


可是就在11月9日,种下荞麦的第49天,苗倒了。是什么原因呢?幼儿进行了猜测——是被小鸟啄断了,是被动物踩坏了,如果是这两种原因,我们通过讨论决定做一个稻草人赶走它们。也许是苗太多了,泥土里的营养不够了,是这样的话,我们决定删苗,将已经断开的、比较瘦小的、挤在一起的进行删除,然后给土壤浇水、施肥。还有可能是雨太大了,淋坏了,风太大了吹倒的。这两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前面2天休息日刚好刮了大风下了大雨。

怎么扶呢?直接用手一扶,咔嚓一下,苗就断了,好心疼。原来要轻轻的扶,要用什么来固定,在教室里面找一找,冰棒或许可以。把它绑在断掉的地方,或者给它夹住断掉的地方,可是明显下面的茎支撑不住上面的重量,反而倒得更多了。

62abf6d6b5a0e_html_ac6b418e3ddf2835.png

于是我们在美工区里面找到了长一点的木条,木条和苗差不多高,肯定可以。可是木条需要插进土中才可以。插进土里的木条变得很短,也不行。


馨馨说:“可以找一个长一点的。”我们在农场里找到了长一点的枝条插进土里,比荞麦还高一些,正好!

快叫多一些的小朋友来帮忙,又遇到了问题,好多小朋友不会打结,怎么办?有的小朋友提出来让扭扭棒扭一扭,就不需要打结了,这是美工区里获得的经验。还有些小朋友说,那我们可以学习打结了,这是来自于生活的经验。我们在益智区投放了打结的材料,供小朋友学习。

这段时间,我们观察到第28天,它不仅有白色的小花,还开出了紫色的小花;第36天,荞麦长到了肚子的高度;第57天,有些花闭合成红色;第60天,这些红色,慢慢变成了黑色。我们通过验证,拨开了看一看,得到了答案,这就是我们前面搜集资料里说到的,荞麦60天开始结果了。

图片 10图片 14图片 11
就在小苗顺顺利利成长的时候,幼儿每天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与记录,一场大风把荞麦的苗吹歪了,幼儿积极想办法,并付诸于行动,在发现想法与实践后的结果有出入以后,再进行调整,先把倒下的苗扶正,接来天气会越来越冷,大风随时又会再来,怎么办呢?于是我们想到了给荞麦搭一个房子。

11月18日,第58天,搭棚行动正式启动了。首先我们需要一些经验和物质上的准备。大3班有一个现成的棚,有弯弯的杆子和直直的杆子,深深的插入泥土里很坚实,这是我们观察到的。

有的小朋友家里有暖棚,于是就拿来了曾经用过的材料,通过测量我们的田地,我们选择长度适合的材料。

一开始我们用竹条的一端用力往泥土里面插,泥土比较松,马上就插进去了。可是去插另一边的时候,原先插进去的竹条就会弹出来,弹到了小朋友的身上,很疼!该怎么办呢?

小朋友想到的办法就是两人合作,一人拿住杆子,一人挖洞扎,这样就不会弹起来了;挖洞,竹条可以扎得更深一些;用脚踩实,这样更结实。三管齐下,竹条终于插好了,下次劳动一定要记得准备手套,这样可以干得更好。完成以后它们还是有一点摇摇晃晃的,再用长长的竹竿进行固定就好了。

绑竹竿的时候,手被竹竿尖尖头扎了一下,好疼啊!由此想到——要是等下盖上的膜被戳破了怎么办?小朋友说需要找到圆圆的东西、软软的东西、滑滑的东西将它包住,就不会弄伤膜了。于是我们找到了泡沫球、瓶盖、水果网套、乒乓球、毛球等。有一个小朋友还找来了白纸,也是滑滑的。很快,有小朋友提出异议,纸会被淋湿的,于是纸被淘汰了。

暖棚终于搭好了!接下来要盖膜了,我们一边盖一边发现,风一吹,膜就被吹起来了,怎么办呢?找一个重一些的东西把边边压住——石头!

过了几天,我们再次来到农场,发现虽然压了不少石头,膜还是被吹起来了,感觉荞麦在风中瑟瑟发抖……于是小朋友通过讨论,得出了5个解决的方法:用多余的竹条再放一条夹住膜、用透明胶黏住、用夹子夹住、小石头换成大石头、用膜的边角将石头包住,石头就不会离开膜了。我们这样做了,膜果然结实了,没有再被吹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学习到,要做一件事情就先要去了解它(搭棚),有了一定的知识以后,才能更好地付诸行动。盖膜的三次调整过程,也正是幼儿学习与反思的痕迹,让幼儿一步一步获得新经验。

过不多久,我们就迎来了荞麦的丰收,制作了荞麦粥、荞麦饼、荞麦枕等。品尝着劳动带来的丰收喜悦。

幼儿参与播种的初衷大概很多都是为了收获,一天天的观察、一日日的等待,,终于等来了收获的日子。幼儿很激动,积极性自然就更加高涨了。在拔苗、摘果、晾晒、去皮、煮粥、烤饼、品尝、分享、制枕等每一个环节中都想成为这个过程中最出彩的那个娃,而事实就是,每一个参与的孩子都是最出彩的!不仅收获了果实,更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爱上了这一种不太常见的粗粮!

荞麦的种植来源于一句民谣,在支持幼儿提问、想要解决问题的意愿基础上,支持幼儿搜集信息,产生兴趣并大胆尝试播种。整个过程体现了农场资源价值,体验农场乐趣,享受收获的喜悦。有序、有趣、有效,不仅激发了幼儿对于粗粮的热爱,更培养了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激发农场活动的热情!

回顾整个活动,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讨论与交流,再尝试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思考与实践的能力。幼儿真参与、主动探索,在合作中分享收获。在活动中,幼儿总是有新的发现愿意与老师和同伴主动分享,不仅提高了观察的能力、表征能力,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