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武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张静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


摘 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市场调研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资金和人才是影响民营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提升武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 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


一、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企业创新能力并不仅指某一种特定的资源,更不等同于技术能力,指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企业的市场、管理、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能力。1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吴画斌等2对浙江省海宁市中小型企业进行调研后提出,海宁市政府需要加强统筹领导与组织实施,全方位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并且要探索“订单科研”式企业创新协同,搭建“平台化运作”式管理运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战略同盟,整合资源。

穆瑞等3以福建省厦门市10家企业(既有大企业也有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是保持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开拓新市场等,中小企业更积极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而大企业侧重于维护已有的市场份额。政府政策法规引导了各个因素的演变和发展,企业机制、市场机制、创新风险等。

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人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意味着更高的研发风险和更强的创新外部性。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更多地依靠组织外部环境的支撑和非市场协调机制的助力。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产业链呈现纵向分工链条缩短、横向分工向区域内集聚的趋势,形成一种经济联系与空间关联并存、联系更加紧密的产业组织形态——产业链集群。


二、调研对象简介

30年前,武汉经开区在沌口一片黄土岗上破土动工,成长为武汉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汽车工业的顶梁柱,综合实力位居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谋划下一个30年,武汉经开区提出,拿出“再造一个经开区”的勇气和魄力,二次创业再出发,“借东风、定军山”,全力打造万亿级中国车谷,努力当好省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近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为了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在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着力打造产业生态链,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大促进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以武汉经开区民营企业为实证对象,其中有耕耘多年、硕果累累的成熟企业,有初创不久就取得可喜成绩的耀眼新星。通过对民营企业创始人的深度访谈,逐渐理清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通过整理口述史料的方式得到一手研究资料,分析后疫情时代下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三、问题及对策建议

企业创新能力是体现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创新资金、人力资源、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营商环境和政策法规等因素。其中,创新资金和人力资源是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内源性因素,也是在课题调研中被民营企业创始人提及最多的两大因素。

(一)人力资源

人才是民营企业实现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能不能吸引到充足的高水平人才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武汉的高等院校比比皆是,高水平人才并不缺乏,但是和东湖高新区近水楼台相比,经开区离高等教育中心区域较远,地理区位上不占优势。有受访者提到,虽然公司给的工资待遇不错,员工宿舍条件也很好,但苦于公司位置偏远、生活不便,公司招募人才的困难不小。如果政府能出台能吸引眼球的人才落户政策,也能助力公司招聘人才。

同时,和东湖高新区集聚着华为、小米等大批高科技公司相比,经开区以汽车产业为主,高科技公司的聚集度并不高。在调研时,不止一家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提到经开区和东湖高新区的比较,认为区域内只有两所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对高等院校的建设。同时经开区地理位置较远,缺少吃喝玩乐等能让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应该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吸引年轻人群来经开区学习、工作、生活和落户。

也有民营企业遇到过“无间道”,被偷盗过电脑硬盘、客户资料和生产配方;也发生过“挖墙脚”,大批员工集体跳槽的事情。还有的企业遇到过通缉犯使用假身份证应聘求职、卷走了公司六七十万元货款。公司虽然可以要求应聘人员提供无犯罪证明,但证明材料有造假的可能。如果政府能够为企业人事部门提供支持,了解求职人员是不是背景清白、有没有刑事案底等基本信息,公司的经济安全和职工的人身安全都能得到保障,企业营商环境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2021年以来,经开区积极推动车谷从制造迈向“智造”,提出“聚聪明的人,造聪明的车,建聪明的城”,围绕创新创业,车谷大手笔不断。7月车谷“人才创新港”启用,除政府公共、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服务功能外,还可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工位、过渡办公场地等。

武汉经开区继续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整合人才引进与服务、项目孵化与投资资源,高标准建设车谷“人才创新港”,成立武汉经开区人才发展集团,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为车谷创新发展集聚更多“聪明的人”。

(二)创新资金

李瑞晶等4从区域科技金融投入切入,研究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与区域科技金融投入的关系,得出中小企业创新的融资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和创业风险投资,而商业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的作用有限;而创业风险投资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程度处于两端地区的中小企业穿心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同时,科技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大,反之则银行贷款的作用更大,有必要建立差异化政策体系。同时,多数地区的商业银行贷款仍存在“大企业偏向”,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呈抑制效果。

经过企业调研,笔者发现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经开区聚集了如东风公司、神龙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政策制定和扶持上还是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关注不够。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提到了生产经营中曾遇到的资金困难,既有传统企业,也有高科技企业,既有初创企业也有成熟企业。有的企业缺钱购买扩大生产规模的原材料,有的企业缺钱支付招募高水平人才的薪金,有的企业缺钱支付知识产权的许可费,总之,民营企业在创新资金的筹集方面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了获得创新资金,有的企业还曾经遇到投资骗局,有的企业多次被银行拒之门外。有的企业选择找同行拆借,甘愿支付高额利息;有的企业咬紧牙关走上资本融资的道路;但也有不少企业一个坎没过去就一蹶不振、苦苦维持,甚至停业关张。

2021年6月底,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落户车谷“资本岛”,首期规模150亿元,支持创新发展。7月,“车谷科创33条”发布,武汉经开区每年拿出不少于8亿元真金白银,全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同时,瞄准企业创新主体,用好用足“车谷科创33条”,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金种子”计划,力争引进培育更多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发源地,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力量。


1参考文献:

张军、许庆瑞、张素平. 知识积累、知识激活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4, 22(10), 142-148.

2 吴画斌,金伟林. 经济转型背景下海宁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 特区经济, 2022(2),93-96.

3 穆瑞, 肖胜权.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研究[J]. 科技管理与研究, 2019(6), 11-16.

4 李瑞晶,李媛媛,金浩. 区域科技金融投入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2), 124-128

作者简介:
张静(1980—),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写作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