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浅谈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实效

汉 强

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5

摘要:合同管理系统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生产管理需要,依托信息化大数据模式建立的合同管理数据库,对合同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重点关注合同立项、选商、申报、审查审批、履行、变更、终止等环节,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对于公司推进依法治企进程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合同管理系统应用效果信息化建设

一、研究背景

合同系统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构建与与财务共享平台、ERP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招标系统及采购系统等多系统联动管控架构。通过研究分析,进一步证实合同系统对于合同管理痼疾问题治理、质量及效率提高、各类风险有效防范等方面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研究方案

在确保合规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合同系统风险预警、内部签约、辅助审查、短信提示、承包方管理等功能,分类施策,设计合同管理优化方案并推广实施,定期梳理分析运行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优化效果,按照PDCA闭环管理模式持续改进。

三、合同管理痼疾问题

(一)事后合同

事后合同是指除抢险、抢修、救灾等紧急情形以外,实际履行时间早于合同成立时间的交易行为。

原因:1.法律意识不到位,未及时签订合同。2.前期工作不到位,挤占合同申报必要时间,业务实际履行早于合同成立日期。3.合同系统流程繁杂,或审查人未及时审查,致使审查时间较长,影响业务开展。4.系统数据录入错误。

后果:1.违反公司制度。2.业务发生先于合同成立,双方权利义务未形成书面约定,若出现事故或其他不确定因素无法明晰双方权责,未能充分保障我方权益,具有较大风险。

(二)线下合同

线下合同是指游离在合同系统管控范围之外的合同。

原因:1.使用其他印章代替合同印章签订合同,未按要求形成统一管理。2.合规意识不到位,未在合同系统履行审查审批流程。

后果:1.违反制度规定。2.未经合同三项审查,合同内容难以保障我方权益。3.业务实际数据与系统统计不一致,不利于公司相关决策部署。4.合同系统与财务共享平台融合,无线上合同无法进行付款,尤其是支付较大金额款项。

(三)未按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要求签订合同

按照法律规定,招标项目签订合同必须严格执行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相关要求,标的金额、工作内容、单价、结算方式、履行期限等关键信息不得发生实质变化;且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签订合同。

原因: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理解不深入。

后果:1.违反国家《招投标法》。2.合同、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均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相关信息不一致易引发法律纠纷。

(四)合同审查审批时间较长

原因:1.合同系统审查审批流程繁琐,同一部门多人审查,影响效率。2.审查人因其他工作未能及时审查合同。3.系统提示功能不完善。4.内部合同签约复杂,由于防伪水印及格式要求不统一,相关单位要求使用本单位水印,因此同一合同需要由签约双方各自从合同系统履行申报、审查、打印等。

后果:1.影响单位之间业务运作。2.不符合公司审查时间控制标准。3.易产生事后合同。

四、问题解决方案

研究分析近五年合同系统统计数据,并查阅合同系统功能设计与改进等相关文献资料,立足实际管理建言献策,致力通过以下管控措施解决症结难题:

(一)风险预警功能

通过选择合同类别、承办部门、标的金额、日期节点、选商方式等要素设计形成复合条件,将管理规定内置到合同系统中,同时对接天眼查、财务共享平台数据库,设置预警触发条件,一旦出现违规现象针对操作用户即时预警或强制阻断,从而实现系统上严格管控。该功能对于事后合同、应招未招等问题治理效果尤为显著。

(二)合同管理黑名单

黑名单管理是合同系统新增功能,通过合同系统黑名单管理及风险预警功能联合作用,同时对接天眼查以及其他兄弟单位合同相对人黑名单数据库,从合同申报、审查审批、签订等环节强化选商管理,杜绝与发生事故、信誉不良、涉及纠纷案件、资不抵债等情形的承包商、服务商、供应商产生业务往来,在业务合作前有效落实事前预警,切实维护我方权益。

(三)优化合同审查流程

进一步探索流程优化工作,在控制风险、责任明确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合同审批流程,将技术、法律、经济三项审查由串行依次审查调整为并行同时审查(如图),成倍提高审查效率,有效落实扁平化管理要求。

(四)合同在线签约

统一设置防伪水印及格式标准,实现签约方在线同时审查,及时交流意见。同时取消合同打印、签字等相关环节,形成电子合同,实现合同无纸化管理,无需反复邮寄纸质合同,大幅缩短合同签订周期,提高单位交易效率。

(五)短信提示功能

合同系统可对系统用户进行短信提示。短信提示功能分为有两种:1.即时提醒:收到新任务时逐项即时进行提示;2.催办提醒:每天固定时间,针对所有待办事项进行提示。两种提示方式可单独使用或者并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承办人与审查人反复沟通催办的情况。

(六)应用辅助审查功能

由于生产交易日益增多,合同内容愈发完善,致使合同审查工作量增加,存在未能全面辨识风险的情况。为管控合同风险,提高审查效率,合同系统新增辅助审查功能,将合同文本中金额大小写、履行期限、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可标准化、结构性强、重复性高的审核规则交给系统,由系统判别关键条款完备性,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帮助审查人员快速审查合同的关键点,降低视觉疲劳,提高审查效率与审查质量。

五、主要成果

通过深入推进合同系统实施应用,持续探索信息化管理手段,合同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多项指标改善:

(一)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合同管理制度以公司制度为基础,延伸至印章管理、系统信息录入、运行管理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量化管控标准,相辅相成,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管控体系。

(二)有效控制事后合同数量及比例,提高合同审查审批效率。根据合同系统近五年数据显示,事后合同数量及比例大幅度下降,2021年事后合同数量为0。合同审查效率年均提高20%,2021年较2017年提高145%。

附表.事后合同、合同审查用时统计

序号

指标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1

事后合同数量(份)

303

276

22

10

0

2

事后合同率

15.9%

8.0%

0.6%

0.2%

0.0%

3

平均审查审批时长(天)

7.6

6.5

4.5

3.3

3.1

(三)充分开发风险管理功能。根据制度规定设置事后合同、招标限额、签约方资信风险等12项预警指标,对申报、审查、签订、履行等环节全面预警。2021年共发出预警2031条,有效管控合同风险。

(四)降本控费,助推提质增效工作。合同系统实现内部单位在线签约功能,形成电子合同,取消合同打印、签字、邮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成倍减少审查人员工作量,减少合同打印、邮寄成本。

(五)持续提高精细化管理。紧密结合业务实际,建立合同类别对照表,细化出45个合同类别,强化数据录入标准管理。相关数据与风险管理功能配合使用,提高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治理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市场》2019年1月15日刊发《企业合同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探析》,作者:李燕 沈涛 方攀

2.《科技与创新》2018年10月25日刊发《合同管理系统的应用及研究》,作者:刘燕

Shape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