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流程 提高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优化教学流程 提高课堂效率

任小芸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人们意识到实验对理科知识教学的重要性。生物教师也越来越重视本学科的教学,不断探索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流程,想方设法将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见的实验现象,降低高中生物理论理解的难度,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为了适应当前严峻的教育形势,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效率,老师必须积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并参照生物学科的特点设定符合学生学习和探索认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互动学习,全面认知生物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物实验课,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生物知识,提升生物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流程;激活兴趣;引导探究;积极反思
  生物作为传统的自然学科,课堂仍然是其教学研究与讨论的重要场所和基本方式。然而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既定不变的,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论解说,代之以积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并参照生物课堂学科特点设定符合学生学习和探索认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唯有如此方能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学习兴趣,任其在课堂上好整以暇,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互动,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鉴于此,笔者借此集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效率进行如下探究和归纳:
  一、课前趣味引导,激活探索兴趣
  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是高中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登上讲台就开始照本宣科,如此课堂一如旧时私塾,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丧失互动与探索的主动性,将生物课堂当成死背教条的文字游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和探索的先导和驱动发条,没有兴趣的课堂学习是机械、被动、低效的。所以,笔者建议一定要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认知兴趣,将课堂内容融在生动、活泼、形象的学习情境中,以此来激活学生探索兴趣。
  例如,在学习枯燥乏味的“遗传规律”时,笔者为了激活学生的探索兴趣,在课堂之初就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设置了兴趣前导:大家知道马和驴配对生出来的骡子具有个大、善负重等优点,但是大家都知道骡子虽然分雌雄却不能生育后代这个常识,大家明白这是为什么吗。此问一出,可能直中许多学生心中多年的疑窦,如此一来就把学生的好奇心牵动起来,待到学生入情入景,迫不及待之时,笔者学着《动物世界》节目主持人的口音及时引导:这节课,我们将解读自然密码,探索生物界遗传的奥秘。
  如此巧设情境引导课堂,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索兴趣,同时也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状态迅速投入学习。
  二、构建互动环节,激发探究精神

生物实验课虽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但是如果实验时没有交流和沟通,那么课堂气氛依然是沉闷的,许多学生单独进行实验不明白具体步骤,本想求助他人,但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导致不敢提问。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实验步骤和内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互动和沟通的构建。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实验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可以设计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推动实验课的进行。

例如,开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时,选择花生、大豆和萝卜作为实验材料,学生通过实验后发现花生含有脂肪、大豆含有蛋白质、萝卜含有糖类,这时为了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活跃课堂的气氛,我会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生物实验的材料能被替代吗?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其他的物质?等,回答过后,再开展后续的研究,通过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也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提升实验课的效率和效果。

三、巧借生物历史,学习探索精神
每一项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都蕴藏着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巧妙的探索方法。生物教学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大家对科学的探索方法产生深刻的印象,我们就可以适时引进古人的探索趣事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科学的探索精神来学习和认知。
  比如,学习“光合作用”时,笔者就通过历史上巧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光合作用物质变化的故事,以及沃森和克里克如何巧妙分析DNAX射线的衍射图谱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学习“遗传规律”时,可以让大家循着孟德尔成功发现遗传两大规律的轨迹,首先要精心选材,其次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然后在信息繁杂的杂交实验数据中,先搁置其他,仅选取其中的一对性状来分析,如此便简化了研究对象和探索过程,然后再结合科学的数学统计法进行探索,就可取得成功。
  客观地说,趣味的知识探索史,能有效保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严谨的知识探索精神能有效启发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可见,借助经验学习方法是自然学科知识积累和传承的重要手段。


  、探索周边现象,认知生物规律
  生物既然是自然学科,那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肯定会有生物现象,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科学整合,就能利用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现象来引导大家对抽象生物知识进行形象认知。所以,生物课堂上我们千万不要只顾埋头死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抽象解说形象化。

例如,学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时,笔者就从大家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导:在案发现场,法医都会提取现场遗留的毛发和体液DNA来锁定嫌疑,DNA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如此联系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想要了解DNA的强烈冲动,产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其实,实际生活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和规律,教学过程中巧用学生身边生物现象来引导学习,最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有效提升探索和学习的效率。
  、课后积极反思,填充知识空白
  课堂反思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顾,这是趁热打铁,夯实基础,弥补不足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轻视反思过程。笔者每节课都会给学生留出时间回顾知识,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实现首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精神。这样可以诱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内化,最终生成技能。

比如,学习了遗传规律,我们可以让大家在反思阶段给出一定数据,让大家分析为何驴和马杂交的骡子不能生育后代?同学们通过对染色体数目的分析,认识到“马的卵子染色体数是32条,驴的精子染色体数是31条,通过精卵结合发育成的新个体――骡子的染色体数是63条,无法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生育。”这样让大家通过解决问题来反思不但利于大家及时巩固知识,激发探索兴趣,还能帮大家树立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由知识生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是流畅的、高效的。
  总之,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要沿袭守旧、故步自封,一定要打破照本宣科的流水账课堂灌输模式,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参照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地设计科学高效的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流程。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同时手脑相互运转,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到学习互动中来,高效课堂则不请自来。
  


参考文献
[1]常俊芳.响应新课改,生物课堂流程优化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2(12).
[2]尹小超.新课程,新课堂,新精神:高中生物如何学习新课标[J].学苑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