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编辑手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编辑手记

周佳星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710061


摘要:本文是责任编辑初审《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书稿时所做的编辑手记,对书稿的内容和意义做了总结的同时记录了处理稿件时遇到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


关键词:陕西;蒙元时期;墓志整理

  1.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第一次也是最全面的一次整理研究,搜集这一时期的墓志八十八方,墓志资料大多为首次披露。墓志内容涉及蒙元时期陕西重要家族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墓志历史跨度从蒙古族建立元朝的前夕,到元朝逐渐衰亡的末期,故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尤其是考古部门科学发掘出土的墓志,其墓主姓名及身份明确,解读这些墓志内容为研究这一时期墓葬资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体例借鉴近年碑刻图书出版惯例,每方墓志独立成篇,依次著录卒葬时间、行款书体、撰书人名、志文首题、志盖标题、形制纹饰、出土时地、存佚状况、主要著录等内容,之后插入图版,标点录文,在收录拓本同时增加墓志的高清照片。墓志的内容以记载、赞颂志主生平事迹为主,记录了当时以志主及其家族为中心的生活日常、婚姻葬俗、居住地区属等信息,多角度展现了蒙元时期陕西地区的社会状况,丰富了陕西地方史和蒙元史研究的资料,相信对蒙元历史和考古研究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初审中的主要问题及处理

本项目入选2019年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在作者整理稿件过程中,责任编辑提前介入,将一些出版规范与作者多次沟通,力求在交稿时达到“齐、清、定”的要求,为之后审稿过程高效、高质完成打下基础。责任编辑在初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稿件进行了完整、细致的编辑加工:

  1. 所有墓志介绍的信息项是否统一,信息是否完整,涉及墓志内容的时间、地名、人名、机构名等是否正确;对事实或数据的文字描述,确定相对统一的用语规则进行整理。

  2. 对稿件中的录文,与碑刻原迹进行逐字对照,检查是否有缺字、多字、错字,断句是否符合古文基本规则,是否符合本书凡例的相关要求。尤其是录文中疑似对碑刻原迹释字不当的部分,逐一与作者进行沟通确认,按照有据可依、尊重专业的原则,保证录文每一字、每一句都具备作为历史资料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3. 全书文字使用规范繁体字,既要依照凡例确定的用字规则,对录文中所有的碑别字、异体字、俗字进行排检、修改,还要注意改正因电脑文字软件在简体转为繁体过程中出现的台版繁体字和字体识别错误等。对于没有规范繁体字的古字,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以《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源》等资料为准,与作者积极沟通,根据墓志内容区别情况确定用字。

  4. 排版中出现的文、图位置和需要整体考虑的特殊情况等,责任编辑与排版人员反复推敲,对于排版后显示不清晰的墓志,和作者沟通重新拍图;对于字数多的墓志,放大局部图片,保证图片的大小和清晰度足以令一般读者可以直观看到其上的小字。

  5. 稿件中有部分墓志(买地券)墓葬时间不明确或在图片中无法辨别具体的字形字义,但作者提供了时间和录文。对于这种特殊情况,责任编辑和作者就具体墓志信息反复沟通查找资料,决定在这类墓志中增加“特别说明”,如《韦国宝》墓志中特殊说明墓葬时间的推算过程,《李新买地券》中特殊说明录文的来源,以减少歧义,便于读者理解研究,保证本书资料的准确性、权威性。

  6. 在初审过程中,作者对墓志数量有过增、减,对录文释字的规则进行过较大变动,对其中部分墓志的信息、录文等做了大幅度变更,由此导致在审稿中多次出现篇章顺序、排版规则和文字检查的绝大部分工作重新来过等问题。如在责任编辑初审两遍之后,和作者共同处理稿件问题时发现稿件中有一些原墓志中脱文甚至错字的情况存在,原先的凡例中说明“释文对照墓志照录,不做更改”,但责任编辑和作者都坚持出版品质优先的原则,决定再加一遍文字检查工作,对“原字错字保留,于错字后加[]表示正字,原志脱文于句末加()说明”。即便是即将发稿时新增两种近期发现的墓志(塔铭),出于保证本项目资料全面性特点的要求,也立刻对新增内容进行编辑加工、调整排版,直至定稿。



三、本书的特点

在交稿之后,本书的作者还不断跟进最新的墓志发掘情况,多次新增墓志,本书收录的八十八方陕西出土的蒙元时期墓志,以墓主卒葬时间顺序排列,墓志最早刊刻时间为蒙古定宗三年(1248),最晚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历史跨度从蒙古族建立元朝的前夕,到元朝走向衰亡的末期。囊括发稿前所知陕西存藏的所有蒙元时期墓志,力求体现本书资料全面性的特点。

过去陕西蒙元时期墓志多为考古出土且散藏于各个博物馆中,价值较高,但收集困难。本次在稿件的图版的选择和处理上,为突显其资料价值,收录的墓志拓片图和照片包括公藏和私藏的墓志拓本资料,不仅有来自各博物馆单位提供的拓片,间有各地旧藏过去从未发表而未录入者,同时对墓志的基本要素进行实地核对,保证资料的

权威性

在编排过程中,采用文献学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探析,从卒葬时间、行款书体、撰书人名、形制纹饰、出土时地、存佚状况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说明墓志的基本信息,结合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探析,力求以全面、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研读,探讨陕西蒙元时期墓志的特点,揭示墓志内容所蕴含的价值,为陕西蒙元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之后标点录文并插入高清图版。录文团队由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及陕西省内文博机构中的专业研究人员组成,具有良好的碑刻文献学整理和研究能力,保证了整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四、本书出版的意义

目前所知陕西蒙元时期墓志八十余种,多数出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和近二十年间。这些墓志绝大多数未见录于元人各类文集,不仅涉及如耶律秃花、刘黑马、田雄等陕西重要的世侯家族,也反映了当时陕西一批才俊仕宦道路上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了解当时陕西社会各个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墓志撰文或书写者多是当时陕西地方官员和儒学知识分子,如关学代表人物同恕、萧㪺等,对了解这些人物对于当时陕西文化社会的影响也多有帮助。随着近些年蒙元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陕西蒙元墓志的价值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更加期待馆藏和新出土的墓志能够及时地全面整理刊布,以期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学界研究这一历史时期提供更多的“史源”。

本项目以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为主要整理和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墓志与墓葬研究有紧密的关系,解读这些墓志内容,为研究墓葬资料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目前已知的考古情况看,陕西出土的蒙元时期墓志,近一半为考古出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首先墓葬纪年清晰,标识了该墓葬随葬明器的制造时间,为测算无纪年墓葬的时间提供了标尺;其次,墓主姓名及身份明确,对该墓葬的随葬器物组合及葬仪葬制、社会风俗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背景材料;再次,墓志文中记述的地理位置及与家族其他成员墓葬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判断周边墓葬与该墓葬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并为其出土地的古地名、历史沿革、行政区属等历史地理研究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因此,本书力求搜集陕西考古出土的所有蒙元时期墓志,同时为了兼顾资料的完整性,一并采集了博物馆征集和有拓片流传的墓志资料。出版成果将极大丰富陕西地方史和蒙元史研究的资料,为陕西蒙元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和角度,对蒙元历史和考古研究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樊波.陕西出土蒙元时期墓志[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