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统整,让习作教学走向高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8
/ 2

有效统整,让习作教学走向高效

吴小婷

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362400

摘要:写作自始至终是检验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语文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小学语文课堂为切入点,从统编版教材出发,立足习作能力梯度目标,分析习作统整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示,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美动人的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统整方法

引言:统整就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不相似但却具有相关性的概念,事物或者是现象集合到一起,从而构建完整的教学框架和体系,把相近的课程和学习领域交叉杂糅到一起,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懂得跨学科展开交际。读写统整强调的就是不同册次的教材相互叠加,习作目标的兼容并包,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

  1. 依据学情调整目标,实现同一写法的读写统整

统整习作教学的重点在于树立明确的习作目标和方向,要与阅读教学充分交叉到一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课文中提炼同一写作方法和技巧,然后再举一反三并迁移运用,转化成属于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一个个阅读教学文本去发现学习写作技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的调整阅读和练笔的训练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读写统整训练。

统编教科书不同册次的教材中都收编了各种类型的文章,文本传递的思想是尤为丰富的,但从写作的视角来看,却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切入点,例如人物描写,事件记录,景物描写等等。当面对不同册次的同一写作技巧或方法时,教师就要根据精读课文的主题调整好训练的梯度目标,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多次学习这个写法,让学生在多次训练中习得方法。比如,在练习以“景物描写”为主题的作文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先让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观察大自然中的实体物质,可以是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要鼓励学生总结出花草树木的外观特点,从颜色,气味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描述,丰富低年级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教师就要从精读课文出发,例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海上日出》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中高年级的学生思考自己与父母外出旅游的经过,然后再结合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技巧和顺序,回顾自己的出游经历,掌握景物描写的灵活技巧。比如,《海上日出》的学习,就要把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上,学生需要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颜色和亮光的变化,分析景物在不同时期展现出来的样貌,让写作变得更加细致且生动。

  1. 基于教材厘清重点,实现同一主题的读写统整

习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建构习作思维。从统编版教材三至六年级每册教材都编排了独立的写作单元,这些单元自成体系和格局,而且都与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紧密联系到一起,精读课文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要求学生总结出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而习作例文与学生的生活是更为亲近的,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仿写实践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厘清各部分教学重点,然后有效统整教学,帮助学生建构习作思维。

下面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看看如何以习作能力、习作思维为指向展开统整学习过程——

(1)单元导语。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教学时,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2)精读课文。这一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麻雀》和《爬天都峰》。

阅读教学实际是以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为轴心和目标的教学。这两篇文章的课后练习如下表 :两课练习都以指向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怎样按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为重点,且各有侧重。《麻雀》的思考练习 1 重在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爬天都峰》的思考练习 2 则重在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先后顺序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交流平台。习作单元的“交流平台”与普通单元不同,重在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要求进行梳理和归纳。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以“学习小伙伴”的形式回顾了两篇精读课文中作者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写一件事情,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能活灵活现地展现情形。同时提出了新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要交待明白,这个新方法在习作例文中可以让学生借鉴,因此可以在阅读教学穿插进行教学。

(4)初试身手。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三项内容: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此时需要来一次小型的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对前期所学的习作知识、习作方法有一个诊断和尝试,因此可以和“习作例文”有效统整,提升实效。本单元的“初试身手”提供了静态的图画和动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和写话。看图说话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说说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让静态的图画“活”起来,把画面说清楚,说生动。观察家人劳动,旨在让学生聚焦动作,用一段话把场景写清楚。 

(5)习作例文。本单元的第五部分是习作例文,共两篇:《杏儿熟了》和《小木船》。习作例文不能当作精读课文也不能当作略读课文来教,它们的教学功能直接指向习作表达,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杏儿熟了》一文侧重在引导学生抓住奶奶的动作描写,把“分杏”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为后续学生习作创作时提供写清楚一件事情的方法。《小木船》一文围绕“小木船”叙述了“我”和陈明之间友情破裂与和好的过程,旁批和课后题引导学生发现和交流作者详写友谊破裂和临别前赠送小木船再续友谊的过程,而将二人吵架后的经过只用简单的一句“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重在引导学生围绕题眼关注详略得当的谋篇布局,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的习作行走路径,也为学生进入到第三学段学习谋篇布局的习作方法埋下伏笔。教学时,不必拘泥于编排的顺序,可以和“初试身手”有效统整。

(6)习作:生活万花筒。这是本册习作单元的第六部分,要求“写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这是习作单元的重头戏,是学生习作成果的呈现与检阅。本次习作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有两方面:一是选材,生活是万花筒,从中选取一件印象深的事情作为习作素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二是写清楚,选好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这又是另一个挑战。因此,可以在本组单元教学伊始,学生了解语文要素之后,直扑单元习作难点,告诉学生在本组课文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目标和任务进行单元整组学习。

结语:总之,教师只有深入了解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组元结构,基于习作能力序列厘清各部分教学重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单元主题统整教学,帮助学生习得习作方法,建构习作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课标的统编教科书习作统整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512)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