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分析

王燕彬

保山建投昌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保山 678000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项目持续发展且面临着诸多较多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到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建筑工程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安全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建筑安全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文中以建筑项目为着手点,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预警管理措施,提高建筑项目安全管理质量,以期能为类似建筑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项目;安全事故;预警管理

引言

建筑施工过程环节众多,工作内容错综复杂,安全隐患往往埋藏其中,因此,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如果任何一个安全监督管理程序不符合安全规范,都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1)利于增强企业信誉。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信誉,塑造品牌、树好形象是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和行业对安全生产实施严格信用评价和市场准入制度,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各类安全事故,尤其是在信息化发展迅速、新媒体快速崛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传播之快、舆论之广,势必影响企业形象。损坏企业形象就是削弱企业竞争力,就可能导致企业走下坡路,甚至会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灭顶之灾。(2)利于提升企业效益。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实现利润或效益最大化。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安全和效益是分不开的,安全生产是效益的基石,唯有在保障生产安全,企业才能追求更好的效益。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势必阻碍生产运营,如果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发生群死群伤,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重视施工安全,排除风险隐患,预防安全事故,保证合同任务按时完成,是实现经营效益的基本保障。

2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整体偏低

据统计,全国建筑从业人员农民工占比超过62%,大部分施工工人学历知识水平较低,年龄较大,很少受过正规安全培训教育,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欠缺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出现违规违章操作、野蛮施工等现象。另外,建筑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非常缺乏,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专职人员更是寥寥无几,从业人员安全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工程管理需要。

2.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覆盖不全面,不能满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岗岗有责”的安全管理要求。尤其是有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侥幸麻痹、被动应付;有的单位安全责任不明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有的单位机制不健全,机构弱化、岗位虚设;有的单位日常管理不严格,疏于防范、安于现状,导致制度落不下去、管理严不起来。

2.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素质,直接造成安全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到安全管理效果。同时,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自身工作经验缺乏,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全面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影响到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不利于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质量。

3建筑安全事故的预警管理措施

3.1采用有效的安全监管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安全预警操作时,需要结合整个建筑施工现场所有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采用合适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结合实际,才能达到对现场情况的全面观察。而借助安全监控平台,能够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监控和记录。如此,在开展后续预警工作时,还能根据这些数据和内容进行有效分析,综合评价,为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参考和实际证据。针对整个监管平台而言,还可结合实际,针对整个工程实际施工状况、进度、效率、质量等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监控系统,对工作实际操作状态、水平和能力等进行实施监督,确保其技术规范、操作合理、质量合格。从而在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安全预警机制的实际应用。

3.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建筑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坚持“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理念,严格落实建筑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工作,以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始终保持高频排查、高效治理,及早发现和解决各类事故隐患。在做好日常隐患排查治理的同时,对夏季高温、雨季汛期、两节期间等重点时段,按照“铁面、铁规、铁腕、铁心”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确保全覆盖、无死角,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坚决做到“四整改四到位”:一般隐患立即整改,确保现场治理到位;较大隐患限期整改,确保按时清理到位;重大隐患督办整改,确保风险管控到位;反弹隐患持续整改,确保彻底消除到位。

3.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首先,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中离不开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能够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从而更好地保证安全相关制度施行下去,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也能找出安全生产出现问题的源头,并能够对其进行追责。安全组织机构的职责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是对整个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筹的作用,并且能够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其次,在安全管理体制中,最为关键的是拥有专业素质较强的安全人员。这些技术人员需要熟悉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规范,并且还存在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最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从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的进行,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的责任,保证安全生产的质量。

3.4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管理人员应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的大数据和信息化传输手段,针对行业内的管理现状,建立“终端(办公平台)+前端(移动终端+门禁系统+芯片+工作证明+视频影像)”管理模式,建立施工现场全过程管理的整体运作机制,实现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目标。整体运作机制主要涉及两大板块。①安全信息采集。管理人员需要采集安全员、劳务员、质量员等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信息,掌握每个作业部位的施工安全情况,随时跟踪审查执行人、检查人、分包单位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情况。②违章采集。管理人员应采用移动终端,对施工现场违章作业、指挥人员违章行为、施工现场违章隐患等风险信息进行现场采集并录入项目安全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项目持续落实“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建设过程中要考虑人员安全问题。针对当前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到工程项目进度的情况,需要全面考虑建筑项目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预警机制,对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强化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利用预警管理机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促进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无敌,陈一洲,李琪,等.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火灾风险因素影响程度及可能性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4).

[2]陈英杰,刘骞,魏敬徽,等.基于BIM技术与风险识别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研究[J].河南科学,2021,39(7).

[3]冯伟.建筑工程安全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方法[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7).

[4]梁小华.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2(8).

[5]黄玉凤.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执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