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培智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特殊学校培智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侯彩英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547000

摘要: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素养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融合教育背景下,基于培智生参与课堂学业的考虑,如何培养培智生的阅读素养已经成为特殊学校亟待探究与解决的问题。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融合教育的质量。本文从融合教育角度出发,分析特殊学校培养培智生阅读素养的意义,指出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学校;培智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特殊学校教师培养培智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就是培养培智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其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素材,丰富阅读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新时期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改革对培智生阅读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特殊学校的教师采取创新的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培智生的阅读兴趣,探索阅读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质量[1]

一、培养培智生阅读素养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融合教育适应性

保障培智生在学校学习质量,提高培智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是融合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培智生在普通教育中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理解能力不足等情况。培智生的阅读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阅读能力的高低。培养阅读素养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参与课堂学业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融合教育中的适应性。

2.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采用多样化途径培养培智生的阅读素养,有助于促使教师转变阅读教学的观念,创新阅读指导方式,激发培智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内心的阅读需求,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增加培智生在阅读教学中与教师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把阅读发展成个人爱好。

二、特殊学校培智生阅读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受限于多种因素影响,阅读培养效果不明显

在融合教育的改革下,随着融合教育资源投入的扩大,特殊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多种教育的融合中,学生的表达兴趣也在逐步增加,主动表达的行为和想法有所改变,参与客观学习活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受限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培智生素质等因素,特殊学校的阅读活动效率不高,阅读素养培养效果不明显。

2.阅读指导机制不完善,阅读有效性不足

有效的阅读指导制度能够促使培智生以较高的效率掌握阅读中的知识,实现学生知识积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共同进步。但是,当前特殊学校的阅读指导机制不够完善,过于强调对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幸福感和参与感,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不强。某些教师依然采用教师读、学生听的传统阅读指导模式,导致阅读的有效性不足,不利于培智生的阅读素养培养。

三、特殊学校培智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整合阅读助力

浓厚的兴趣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基础,特殊学校的教师在培养培智生阅读素养的过程中,要以阅读兴趣为导向,创造多元的阅读交流和互动空间,在融合教育中整合阅读助力,形成教师、家长与同伴的阅读素养培养合力,共同帮助培智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与意义,让阅读与表达并行。培智生虽然在某些方面落后于普通同学,但是他们对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在阅读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教师要构建与阅读教学相配套的互动交流机制,引导培智生家长和同伴与他们建立课后阅读互动交流小组,引导培智生结合自己在阅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表达,激发其表达欲望和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例如,学习教材的古诗词阅读鉴赏之后,教师可以建立同伴关系,让培智生与同伴在课后合作交流,利用连环画、文字等素材,针对喜欢的古诗词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2]。这样能够提高培智生与同伴合作展开阅读材料整理与搜集的能力,创造表达空间激发合作阅读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使培智生适应融合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进程。

2.健全阅读指导机制,创新指导方法

科学的阅读指导机制是开展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的有力支撑,特殊学校教师应该立足本校实际,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与资源,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校本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培智生阅读指导机制,让培智生在在接触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产生更多阅读需求,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例如,特殊学校教师可以开发、整合与利用音频材料、视频材料、书面材料等阅读资源,筛选与学校语文教材较为贴近的资源进行再加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做好课前学习的预热,让学生提前感受相似的主题、表达方式和中心思想情感,为学生的课堂阅读奠定一定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情感基础。在做课堂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培智生在生理、感知能力、区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记忆力水平的问题,结合培智生的“最近发展区”,对课堂课文阅读进行合理地删减、重组或补充,使课堂阅读教学内容贴近培智生生活实际,提高其阅读效率。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构建阅读思维

培智生在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都和普通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在融合教育中的整体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更偏向采用直观形象对事物进行认知。这就要求特殊学校教师把握培智生的信息加工优势通道,将阅读材料进行形象的图像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以《春姑娘的脚步》这篇课文的阅读与鉴赏教学为例,教师依据培智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方式,确定多媒体展示与自由朗读、反复朗读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上教师将课文分成几个小节来展示春天来临时景色的变换。针对第一小节的词语“春风送暖”和“冰雪消融”,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冰雪消融”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将词语与画面联系起来。在第二到第五小节,教师继续借助多媒体画面带领学生跟随“春姑娘的脚步”欣赏草坪、山岗、小河、田野四个春天来临时的景象。之后,教师播放音乐《春之韵》与课件画面进行范读,加深学生对“春姑娘”意向的初步审美感受。最后教师进行领读,并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和反复阅读,掌握优美的字词句,指导学生复述比喻句型,尝试自己描述“春姑娘”。焕发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可以帮助培智生构建文化知识与具体事物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力,促进他们的语用能力,初步形成阅读鉴赏的能力,提高阅读审美素养[3]

4.巧借信息化手段,培养阅读习惯

在培智生阅读素养培养的要求下,特殊学校教师要主动为他们的阅读需求和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全面的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构建阅读思维导图,帮助培智生理清文本脉络,将其注意力聚焦于文本的重点上,帮助其解读文本。例如,在融合教育下,每个培智生的发展都存在差异,他们有自己特殊的阅读体验和发展需求,教师依据本班学情在信息化平台列出与教学较为接近的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书目,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思维导图,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

总结:

融合教育的推进,培智生的课业参与能力非常重要,阅读素养培养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特殊学校教师应该提高自身阅读教学专业能力,采取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提升培智生的阅读素养,以使他们获取整体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夏峰, 徐玉珍.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J]. 2021(2018-9):16-17.

[2]熊小金. 浅谈培智学校中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探究[J]. 文渊(高中版), 2019.

[3]朱胜男. 多元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活力[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