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2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

效果观察

雷涛 孟兴

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吴泾

分院 200241

摘要:目的 探究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7月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450例,为研究的对象,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肌间沟臂丛麻醉,实验组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分析2组麻醉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其BCS评分、P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20%,P<0.05。结论 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接受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以及肌间沟臂丛麻醉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其中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可更好缩短起效的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控制,意义重大。

关键词:腕部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臂丛麻醉;腕横纹以远手外伤

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是常见手外伤的一种,患者外伤发生后,需要及时实施清创、缝合以及再植干预,以此更好对手部功能恢复保证[1]。手部功能以及解剖结构均较为特殊,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恢复手功能,对手损伤部位的外形保持[2]。良好的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的基础,肌间沟臂丛麻醉是上肢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虽然可获得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其起效速度较慢,且部分区域存在阻滞不全的情况,应用价值并不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对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实施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可获得较好的效果[3]。本研究主要对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效果作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20年6月-2021年7月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450例,为研究的对象,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200)和实验组(n=250)。

1.2 方法

2组入室前30min,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连续对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进行监测。

对照组肌间沟臂丛麻醉,在B超声引导下定位,其臂丛间沟以两点法实施组织的麻醉,C4横突水平进行进针,使得针体与矢状面之间形成30°角,存在异物感或突破感时,停止进针。肩胛舌骨肌间、肌间沟底垂直进针,若存在异物感或突破感,则停止进针,回抽显示无液体后,则进行利多卡因(0.8%)、罗哌卡因(0.2%)混合液的注入。

实验组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利多卡因(1%)、罗哌卡因(0.25%)麻醉,根据神经支配区域、手术部位等的差异,在B超声引导下定位,分别在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桡动脉搏动鼻咽窝与掌长肌腱交汇处,进行进针,22G针(3.5cm)于相应部位垂直刺入,长度为0.5cm-1cm,回抽显示无血液,将药物混合液注入,则可实施局部扇形封闭法干预,药物注入后,适当轻压,确保能够充分对神经麻醉。

1.3 观察指标

对2组麻醉起效时间、BCS评分(0分-4分,分数越高,麻醉效果越好)、PAS评分(0分-10分,分数越高,患者恢复越好)作观察;并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性,主要为心动过缓、声音嘶哑、止血带疼痛、局部血肿。

1.4 数据分析

经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2组麻醉起效时间、BCS评分、PAS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其BCS评分、P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2组麻醉起效时间、BCS评分、PAS评分的比较(61de749fa8798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

组别

例数(n)

麻醉起效时间

(min)

BCS评分

(分)

PAS评分

(分)

实验组

200

9.06±3.71

3.10±0.22

8.31±0.87

对照组

250

14.28±2.15

2.32±0.49

7.02±0.73

t值

--

18.673

20.887

17.099

P值

--

0.001

0.001

0.001


2.2 2组并发症情况分析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20%,P<0.05。如表2:

表2 2组并发症情况分析[n(%)]

组别

例数(n)

心动过缓

声音嘶哑

止血带疼痛

局部血肿


总计

实验组

200

2(1.00)

1(0.50)

1(0.50)

2(1.00)

6(3.00)

对照组

250

5(2.00)

4(1.60)

4(1.60)

5(2.00)

18(7.20)

X2

--

--

--

--

--

3.882

P值

--

--

--

--

--

0.049


3讨论

手外伤手术是常见骨科急诊手术,其具有解剖结构特殊的特点,血管、神经丰富,对外界、手术等的刺激较为敏感,且手外伤手术需要精细的操作,实施良好的麻醉方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手外伤手术中,常选择臂丛麻醉,特别是肌间沟臂丛麻醉,将局麻药物于患者的臂丛神经干周围注入,可阻滞支配区域的神经传导,虽然可获得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其较易产生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且包裹臂丛的相关筋膜鞘内,存在结缔组织分隔,这样则会隔开神经分支,导致局麻药物难以进入鞘内,影响局麻药物的扩散,因此应用效果并不理想[4]。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麻醉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中,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其BCS评分、P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20%,P<0.05。即代表腕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可更好缩短麻醉起效的时间,提高麻醉的效果以及恢复的效果,且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中,局麻药物可注入至患者的包绕神经干相关结缔组织膜中,进行神经干周围的阻滞,药物能够直接对周围组织浸润麻醉,且可阻滞局部神经细支,以此避免出现起效缓慢、阻滞不全等的情况,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更好实施手术干预[5]

综上所述,相较于肌间沟臂丛麻醉,腕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可降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梁吉珊,刘文豪,周宏,等. 超声引导下腕部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手指存活率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3):1-3.

[2] 米宏,雷知雅. 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2):36-38.

[3] 唐陵,金国栋,曾永文,等. 改良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法在手部手术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9):177.

[4] 赵晓莉. 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D]. 山东:山东大学,2017.

[5] 邱雯,韩娟英,吕培军,等. 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阻滞应用于手外伤患者术后镇痛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2017,22(2):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