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邹燕燕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黄田中学 325101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加快,也开始让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老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充分运用项目化教学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与操作水平,为他们后续阶段的发展带来帮助。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项目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初中;信息技术;应用

项目化学习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不止注重课程本身的概念或者是原理,还关注着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想要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活动,对知识进行构建。根据项目开展的学习活动,达成教学策略的延伸,最为关键的是,能够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辅助学生实现既定的目标,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所以,老师就需要转换以往的思想理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应用项目化学习,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项目提出的方式

在对项目化教学法进行充分运用的时候,老师应该明确项目提出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拥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项目提出的方式科学合理,学生才可以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更加顺利的完成各项操作。而老师则需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出真实生动的情境,吸引越来越多学生的目光,能够让他们积极投入其中,达成学习效果的提升。所以,在提出项目的环节中,老师要联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创设出和现实生活有着较大契合度的情境,深化学生对项目化学习的了解和记忆,唤起他们隐藏的对信息技术的探究欲望,能够凸显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快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教授“认识动画”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先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再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出一小段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的进行观看。如此一来,必定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理,想要知道动画视频是怎样制作的,此时老师就可以顺利导入本堂课内容,从动画原理开始讲述,将动画发展历程当做基本的铺垫,再引出重难点内容,即计算机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接着,老师就能够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动画的内容、情节、分工、设计等等内容进行确定,根据基本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流程,对动画开展制作。最后,老师则要挑选出情节合理、内容丰富、制作流畅的视频,将其展示给所有学生进行观看,并引导学生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此一来,不止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还能够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达成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提升,确实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组员的科学分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确定项目以后,老师需要明确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良好的操作能力,有些学生确实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整个项目。再加上,新课程改革也提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开展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合作理念与合作意识。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项目活动时,需要对学生的做好科学的安排,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与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彼此帮助下,共同探索出问题的最终答案,能够快速完成信息技术操作项目。只有如此,才可以构建出良好的课堂,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加入到课堂活动中,达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比如,在教授“添加Action Script代码”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应该为学生制定“理解并能合理选择Action Script中最为常用的时间轴控制函数”,再为学生讲述本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细致的观察。接着,老师则要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将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和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层次。然后,就需要按照他们的能力差异或者是性格方面的差异,当做小组划分的原则,对所有组员做好合理的安排,能够促使每个小组都更加的均衡。最后,老师就可以对每一个小组的项目进行细化,给他们制定出完善的目标,如此就能够让所有学生的价值和能力都体现出来,一起促使项目更加快速的达成,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由此可知,老师需要联系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人员任务做好科学的安排,可以增强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和价值,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成果的展示

在老师给学生讲解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引导他们完成整个项目以后,而这必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成品,这部分成品还能够呈现出学生本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等等。因此,老师就需要将这些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将自己的最终作品展现给他人,同时讲述自己的制作方式、制作技巧和设计理念,也可以讲述自己操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能够在对项目进行操作的环节中,有着强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以此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达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升。

比如,在教授“规划动画作品”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需要先确定此堂课目标为引导学生借助声音数字化、图像数字化等影片剪辑方式完成制作,以此来掌握影片剪辑的方法和技能。那么在学生真正达成目标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画场景,此时老师就能够让学生将各个小组的成果完全展示出来,让其余学生进行欣赏和观看,能够将他们的作品和自己进行对比,知晓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有针对性的改正。在所有学生都欣赏完以后,老师就能够给出公正的点评,指出各个作品的优势和不足,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小组来说,也不能进行斥责,而是需要采取鼓励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有着充足的勇气面对学习环节中的难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项目化教学法属于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应该引起广大老师的关注,对其进行充分的运用。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老师明确项目化学习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对项目化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他们后续阶段的发展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1]蔡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驱动的应用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1(32):12-13.

[2]彭少霞.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0):58-60.

[3]刘成.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界,2021(0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