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1
/ 2

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

王娟

新疆省昌吉市第五中学 831100 摘要: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全面开花,不仅在文化课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艺术课方面也有了较大提升。因此,各科教师都在探寻有效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音乐课程也不例外。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希望可以改善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使其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实现自身教学质量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探讨

引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欣赏”是近几年提出来的新理念,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改革有着指导作用。所以,这就要求广大音乐教师探究“有效的欣赏”的本质,旨在研究出一条可行性强的教学规划,不断提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彻底摆脱音乐课程形同虚设的现象。

一、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固步自封,音乐欣赏教学方式落后时代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音乐教师固步自封,不能冲破传统教学的框架,音乐教学方式大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多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他们的唱法加以模仿,随即放手让学生放喉歌唱,不注重传授学生相关的音乐技巧与乐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这一歌曲时,往往基于教材内容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和讲解,不注重向学生延伸和扩展相关的音乐作品,更不用提向学生阐述在那个历史背景下,这一批相关音乐作品诞生的背景与意义,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浮于表面形式,不能理解其深层次蕴含的意义,使得音乐教学有“形”无“魂”。

2.学生的音乐热情高涨,但音乐欣赏学习缺乏系统性

一般来说,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是十分高涨的,也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对音乐作品怀有欣赏之意。但是,基于我国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情况,大多数学生的音乐热情往往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这就使得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时往往羞于出口,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会分裂学生与教师两个群体,导致他们的音乐理念与音乐灵感不能及时地进行互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大大降低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途径

(一)引导学生抓住音乐欣赏的关键词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讲解的内容都相对复杂,注重音乐欣赏的专业性,然而这些复杂的理论和专业化的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同时,教师选择的一些音乐欣赏曲目学生不感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程度低,许多学生感觉到音乐欣赏课枯燥无比,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音乐欣赏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样的现状和局面,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以利用关键词进行导入,通过关键字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进行欣赏。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提出关键字,也可以自己提出关键字,然后根据这个关键字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倾听音乐的感觉结合自己的直觉,用一个词汇概括自己听音乐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评判,增强对音乐的直观印象,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从而为深度音乐欣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欣赏课中视与听相结合

以往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播放音频为主,并且通过自己的讲解辅助学生进行欣赏,同时教师也主观的认为,音频加入视频等其他内容,反而会产生喧宾夺主,导致学生无法静下心来聆听音乐。虽然音乐欣赏需要学生聆听,但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情感能力发展有限,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聆听音乐,辅以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还应当关注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在这种视听结合的画面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音乐的欣赏不仅局限于音频,同时也可以利用视频这种具象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感受音乐内容。当音乐与画面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的背景,感受音乐的内容,从而理解音乐的情感。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源播放给学生,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故事背景,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三)根据不同的音乐采用针对性的欣赏方式

音乐作品内容的不同,采取的欣赏方式也应当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不同音乐的特点以及不同音乐的内容,灵活的选择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欣赏与分段欣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七子之歌》时,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上对这首歌进行掌握,即:《七子之歌》表达了澳门人民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第二,教师可以分段让学生对《七子之歌》进行赏析,1-10小节为一段,10小节以后为第二段。教师利用欣赏与歌曲的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演唱这首歌曲,接着让他们分段对《七子之歌》进行欣赏,最终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歌曲想表达的含义,即:第一段表达了对祖国母亲倾诉的浓浓的思念之情,第二段表达了迫切的回归之情。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在实际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旨大意进行把握。例如,在讲解《爱我中华》时,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歌唱这首歌,尤其是在演唱第三段“爱我中华”时,要注重反复咏唱,情绪高亢,借此来唱出民族自豪感。在结束演唱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地情感?”、“这首歌反映了怎样地民族状况?”等问题,借此让学生明白各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束语

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这是我国教育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由此可见,探寻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有效的欣赏”可以督促和鞭策教师不断创新和变革教学方式,拓展和延伸音乐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有效的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意识,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多样性人才,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珩.初中生音乐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以音乐鉴赏与乐感为例[J].亚太教育,2016(16):48+40.

  [2]韩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J].通俗歌曲,2016(04):172.

  [3]姜刘娟.多种方式,“赏”出精彩——浅谈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