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中的渗透

段绍碧

四川省宜宾市忠孝街小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 64535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与文化体制不断进步与发展,在逐渐发展完备的社会背景下与之同步的是教育教育体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对教育体制的变革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较为光明的前途。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需要对学生们培养更好的学习兴趣以及为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将核心素养渗透在“简便计算”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计算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简便计算

【正文】简便运算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并且是提升学生运算速度的最好方式,通过简便运算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需要完成的问题。简便运算为学生们更好地处理数学问题提供了方法与思路。通过核心素养同简便计算的渗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对于提升我国综合素质教育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简便运算使学生们更得心应手地进行数学训练与计算,通过简便运算可以使学生们更快的得到精准的答案,从而提升做题的速度与效率。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渗透小学数学的简便运算,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问题情境的深度探究中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环节,通过小学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处于尚未发展成熟的阶段,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判断能力如此就需要教师帮助为其塑造正确的三观以及价值取舍能力。而数学则是为学生提供思维性与缜密性的绝好方式,通过简便运算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与解题能力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应用性。通过简便运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改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养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以及学科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而将简便运算同学生核心素养结合起来,要基于问题的情境深度来进行讨论。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以及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那么则需要教师进行更深入的点拨与教学工作的深入。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那么就需要教师课上继续巩固基础知识内容讲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更好地构建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基本规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素养需要同学们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上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

通过事物分析后得到正确的认识,对于学生们提升自我认知以及教师提升教学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根据问题所发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阐述,通过问题分析得出最优解决方案。数学学科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数学思维。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及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思维上有着更好的解决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对于问题的看待事物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

二、基于多方面探究实现核心素养于简便运算的渗透

2.1通过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数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数感是指一个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其包含计算,但不限于运算结果,数感更多的是关于能否用数的思想来拆解问题。而通过数感能力的培养来解决简便运算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需要学生们进行大量的训练与巩固才能培养更为正确稳定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在简便运算“365×37×27”一题中27可因式划分为“3×9”的形式,可得到“365×37×3×9”。其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需要学生们进行大量的训练与巩固才能培养更为正确稳定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在简便运算“365×37×27”一题中中“37×3=111”,即得到因式“365×(1000-1)”。通过乘法分配律可得“365×1000-365×1 ”,得到最终答案为364635。

2.2通过乘法分配律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乘法分配律的作用,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体现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例如,人教版年级教材当中,就有通过乘法分配律解决植树人数问题的例子。解决这道题目——计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根据题意计算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再将得到的数据连加,就可以得到总人数;如果各个小组人数相等,也可以直接运用总人数=每组人数×组数的公式求出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植树活动。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题意分别求出挖坑、种树的有几人和抬水、浇树的有几人,再将得到的数据相加,就可以得到答案,求出总人数。这道题目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在带领学生进行步骤分析和求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数感和逻辑推理能力。

2.3通过简便计算隐藏条件锻炼学生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个需要思维思考的,学生可以通过寻找隐藏条件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例如:一些隐藏的简算,可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能力,比如,0.7×3+0.07×170。通过乘法分配律解决这道数学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首先将170拆分因式为10×17,这样这个式子就变为:0.7×3+0.07×10×17=0.7×3+0.7×17;这时我们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提出公因数0.7,这个式子就可以简化为:0.7×(3+17)=0.7×20=0.7×10×2=7×2=14。在这一种方法里,我们提出的公因数为0.7,而在让学生提出另外的公因数并进行解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们的推理能力和自主寻找隐藏条件的能力。另外一种方法为:首先将0.7拆分因式为0.07×10,这样这个式子就变为:0.07×10×3+0.07×170=0.07×30+0.07×170;这时我们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提出公因数0.07,这个式子就可以简化为:0.07×(30+170)=0.07×200=0.07×100×2=7×2=14。

三、激发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进行核心素养于简便运算的渗透

在课上学生们要不断进行的思考并且积极同老师产生互动,这样可以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此就需要学生们课上的积极表现,只有积极和老师进行互动老师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而简便运算需要学生们进行方法的掌握与运算的训练,掌握方法之后,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大量的训练。此时老师应该在练习题讲解过程中找学生进行例题讲解,或者板书自己的解题思路到黑板上,学生们应该踊跃进行展示,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这样既是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理解简便运算的运算规律,这对于学生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于学生们的素质教育较为重视,这就需要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考试上得到更高的成绩,更需要拥有灵活的思想与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同时将知识越学越活,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脑子内的知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就需要培养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学习能力,而不是盲目去搞题海战术,这对于学生提升个人素质以及更好地进行数学学科的深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结束语】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抽象学科上建立具象的思维,通过具象的思维来培养自己的做题能力与解题能力。与此同时将核心素养渗透在简便运算这一节也是对于学生们将抽象的学科转化为具象的解题思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运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简便运算的解决,同时将核心素养深入其中,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学生们更好的处理解决简便运算的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收获。

【参考文献】[1]张楚廷.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沛.数学文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宪昌.数学与人类文明[M].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