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情境式课堂的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情境式课堂的策略探索

杨明辉

浙江省 温州市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屿中学 325603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到了初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纯理与实践结合的,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此使数学可以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有效吸收数学知识。所以构建情境式的课堂教学,可帮助学生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情境式课堂呢?本文将对此展开教学研究与分析,以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式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

情境式教学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场景,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在一起,触动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领悟。以此,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就可将教学内容与情境创设结合一起,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创设,取得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教师可依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运用故事、问题、生活情境构建情境式课堂。

一、课堂导入,构建故事情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导入环节巧妙应用数学故事,构建故事情境式课堂导入,可起到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的良好效果,激发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借助故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因此,教师进行数学导入时,可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导入,开启情境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每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以《有理数的乘方》为例,教师就可通过小故事《失误的打工仔》构建课堂导入情境,以这样的导入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兴趣激发出来,使得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有趣的活动,教师以此故事完成有效的课堂导入目标。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起来“有个叫贪婪的打工仔,打工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本领,提高技能,总是想占一些小便宜,有一天他听到了《国王和麦粒》的故事,突发奇想,想用这样的方法不劳而获,他来到正在招人的公司,看到有试用期3天,每天50元的条件,就和老板说他不要每天的50元,第一天给他9角钱就行,第二天是9角钱的积就行,第三天是9角钱积的积,老板沉思了一会,答应了下来。他想三天后就可以拿到第一天的9角,第二天的9×9=81,第三天81×81=6561,卖力的干起活来。可是三天到了,老板只给了他0,65元,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叫贪婪的打工仔懊恼极了,都怪自己的数学不好,滥用小故事,吃了大亏。学生们通过这样滑稽的小故事,使数学课堂知识明朗具体化,其乐融融进入到课堂学习,激发出对这一节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构建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构建问题情境式的课堂教学,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驱动,以此通过数学知识的结合使得数学学习变得轻松移动,数学问题迎刃而解,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问题情境的构建,并依据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设计契合的引导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思考与解答,逐步提升思维能力,养成思考习惯。

如,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为例,教师课堂教学时,就可构建问题情境,并以问题提问的模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如何区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区分出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位置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判定内错角、同旁内角在位置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哪些特征?”,学生依据这些问题的思考,于问题情境中畅快的进行体验,感受不同问题带来的思考体验,锻造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学科学习的魅力,由此喜欢上数学,喜欢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应重视数学课堂问题构建为主的情境式教学,借助这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情境式课堂构建,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让学生通过“为什么”的问题,讲逻辑极强的数学学习内容变的形象化,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

三、课堂巩固,构建生活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喜欢参与到生活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体验。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就可通过课堂教学巩固环节,构建生活情境,满足学生成长欲望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理解,透彻完成生活化学习体验目标,教师由此完成有效的生活化情境式体验学习目标,让学生真知灼见中提升数学能力,展示学生数学素养。

如,《认识三角形》教学,教师就可通过构架生活情境,完成课堂中“认知三角形”内容的总结。教师设定生活化场景,让学生与课堂构设出的生活化情景中,发现三角形的存在模式、三角形的定理概念以及三角形的作用。教师可将这样的生活场景布设成一个“找一找”,让学生从教师提前布置好的、分散在教室中的图形,发现三角形,以此达成巩固人质的目的。像教师可于上课之前,或提前一天,将三角型支架、三角形的花盆架、三角形的流动红旗、三角形的万花筒等放好,课堂讲解之后,依据这节课所学习的三角形知识,将这些东西找出来,并详细的讲述一下所引用的原理,以及这些物品对生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学生们受到引导,其乐融融中参与进去,完成真实的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不可分,以此学习到通过数学解决生活问题,通过生活了解、巩固数学知识的习惯,完成有效的情境式课堂体验目标。因此,就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构建,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具备感知数学与生活关系的能力,使得初中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升。

总结:

总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可通过构建情境式课堂,帮助学生将比较抽象学科学习变成生动有趣数学乐园,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逻辑思维、生活感知能力,使数学学科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达成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可通过适宜案例,运用情境式课堂构建,运用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强.初中数学课堂情境设计的实践与研究[J].读写算,2021(10):65-66.

[2]王瑞燕.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设计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9):189-190.